不是,你们的爸爸都这样吗?

文摘   2024-09-16 22:00   四川  

这是DrawKer的第1966篇推送。


很早就看完了《出走的决心》,片方说不搞男女对立,第一次写也就完全从女主角的视角落笔。

一个受不了家庭生活的50岁阿姨决心自驾旅行,这几乎就是电影的全部故事了。

只不过和大家想象的自驾风光不太一样,直到电影最后10分钟,阿姨才开上自己的车绝尘而去。

至于前面的96分钟,她都在几次三番地放弃出游,因为丈夫、女儿、外孙需要她。

这也正是《出走的决心》最能触动大部分女性观众的一点,原来所谓的“母职”身份已经让她们习惯于将自己的需求滞后,而每一个“我想”都不如别人的“你得”更重要。

这样的描绘,也自然会触怒另一波观众,至今豆瓣评论里还有许多“垃圾片“女权味太浓”等等短评热度居高不下。

因为这些网友觉得,片中对丈夫形象的刻画太标签化了,简直就是故意设计的对立形象。

估计导演看到这里都要开心吧,原来我们的社会不是睡着了,只是总在装作醒不了。

毕竟,片中男性角色的生动程度,也有不少人给出了肯定啊——别让姜武演了,让我爸来演吧。

且不论女主角李红为何选择与孙大勇迈入婚姻,至少孙大勇在婚姻中的样子确实满足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的情况。

女主内、男主外的标准配置,随着女性被剥夺了经济自主权,继而在许多家庭议题上也就都失去了话语权。

《出走的决心》中,李红遭遇更甚的,不仅是她为了逃离原生家庭而与并不足够了解的人结婚,而且还有后续夫妻相处中被牢牢控制的无奈。


片中有一个细节曾反复出现,但凡孙大勇有什么需求,他只消敲敲玻璃窗户,李红就会精神嫌弃但肉体娴熟地完成对方一切要求,也许孙大勇并不懂心理学,但他对妻子的服从性测试早已驾轻就熟。

与敲玻璃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丈夫轻轻松松就能发号施令,妻子却连用刀自残都换不来对方一点反思。

估计这就是大多数观众会吐槽“东亚活爹”的原因所在吧,他们不会觉醒更拒绝被挑衅,毕竟这就是流淌在东亚文化里的一种文明基因,是糟粕却始终有人捍卫。

当然,在久久等不来“出走”的过程中,狠狠带入女主身份的观众也会质疑——你怎么不反抗呢?

不只观众想问,吴倩饰演的女儿晓雪也问,而李红给出的答案十分现实:离了婚住哪儿?

更为现实的是,上一个镜头里还在劝妈妈离婚的女儿,下一个镜头已经成了身穿白纱的新娘。

这世上男性和女性的权力制衡将永远存在,而是否愿意让渡一部分自我组成家庭,每个人都在拨弄自己的算盘。

无论是父母那一辈的忍让,还是子女这一代的自由,这世上不会有人那么主动地跳入生活的火坑,每段婚姻背后必然有理性的因素。

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往往只能在现有条件里综合判断出一个最优解,但这个当下的权衡本就不可能保证保鲜度。

至于李红阿姨乃至其背后真实存在的苏敏阿姨所代表的,其实是修正错误、寻找自我的决心。

你可以是兄弟姐妹,但不用为晚辈的人生买单。

你可以是伴侣,但不该是对方的附属品。

你可以是父母,但不该是儿女的托管班。

因为你始终都该先是自己。

只可惜,我们的教育里始终以利他的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沿袭千年的女性教化中,“她”也不过是“他”的改装字。

想要撼动这长久以来的洗脑大业,确实需要另一波洗脑圣手继续世世代代的努力。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



女性主义佳片

最有力的女性主义指挥棒

我是不是太女权了

戛纳影后,在逃亡

做大佬,不做大佬的女人

拍成这样,还要骂她?

这不是她的独角戏

这就是……你要的女权?


图/网络图
文/夏懋懋

音乐/心要野

DrawKer
渣画手和ta的神经病小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