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自古以来,水运占据着人们日常交通的重要位置。中国帆船始于战国,历代都有改良和创新发展。
中国古代最早的帆船为单桅单帆,后来发展出船体更大、航速更快的多桅多帆。在风帆时代,多桅多帆船因航速快、机动性强的特点被广泛用作战船和商船。广西漓江及下游桂江的帆船非常特殊,其形制堪称全国唯一。
漓江双桅单帆船
按照一般理解,双桅帆船是指一前一后有两根桅杆,并悬挂有两张风帆的舟船。而旧时的漓江双桅帆船却不是这样,两根桅杆是分别斜装在船体左右两侧,双桅顶端交缚在一起,双桅立起,如同英文大写的“A”字,虽然是双桅杆,却只悬挂一幅风帆。这种特殊形制的双桅单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帆转向,基本上只能按船体前进方向顺风扬帆,风从南边来,船向北边去,反之亦然,典型的“一帆风顺”早期风帆船。
桂林的帆船始于唐宋,经过漫长的岁月,漓江帆船还是原始的顺风船,为什么没有长进?琢磨琢磨,道理说起来其实简单。漓江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两岸青山夹送迎,南来北往的帆船最怕山间横风,当山风从两侧突然袭来时,侧帆受风面大,极易造成帆倒船翻。船家经验世代相传,漓江行船还是双桅单帆最安全,不假侧风行舟,更不借逆风走“之”字,只逢顺风才扬帆。天长日久,漓江的“A”字形双桅单帆船成为漓江帆船的明显特征,世所罕见。
漓江双桅单帆船
早在清代,就有游览漓江的外省游客注意到漓江上的帆船与外地帆船的不同。道光十六年(1836 年),大清官员徐继畬出任广西浔州府守令。他从北京启程沿水陆驿道南下,十二月抵达汉口,再转水路,“夏口挂轻帆,岳阳泛舻舳”经长江、洞庭、湘江、漓江,一路水路,一路风帆。道光十七年仲春,徐继畬宦游桂林,诗记独秀峰 “苍黛如膏沐”、吟咏象鼻山“连蜷舒不缩”。
徐继畬在桂林山水间流连,发现漓江帆船与沿途所见有异,诗记漓江:这里所称江中“估船”指运送货物的商船。“张帆展蒲幅”是说漓江商船所挂风帆是用蒲草编织而成的席帆,故全州蒋纲有“蒲帆一幅挂秋槎,渺渺烟波去路赊”诗句,说的就是席帆。商船南下往桂江,徐继畬称“南行驶八杆”。这“八杆”指什么,不好理解,好在诗中有附注:“粤西船皆双桅,交缚作八字形,谓之八杆船”。原来,这八杆船就是漓江上的双桅单帆船,双桅杆顶端交缚,形如“八”字,也如同英文大写的“A”字。因此,当时不知英文的桂林人将漓江帆船形象地称为“八杆船”,即由两根桅杆呈“八”字形斜向架设,只配有一张席帆的双桅船。
大清道光官员徐继畬桂林诗中描述的漓江八杆船
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写舟行漓江的诗文众多,如《峤西诗钞》有朱粲的舟行诗:“上流原不易,顺水自当先。谁复知天意,乘风转在前。挂帆舟始行,风急帆须歛。能发贵能收,莫但矜行险”。这就描写了挂帆收帆行船的过程。但这些古代舟行诗都没有关于漓江帆船形态的描述,唯有徐继畬观察细致,勤于询问,留下清代漓江帆船的称谓和形制记录,难得可贵。
《峤西诗钞》蒋纲、朱粲的舟行诗
清道光年间的八杆船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但当时的桂林山水画家用画笔描绘了漓江上的八杆船。道光画家罗辰绘有“伏波山”图,可见停泊在岸边的舟船多无桅杆或为单桅,而其中两只较大的船只明显就是徐继畬所记载的八杆船。同治画家朱树德曾绘有“东渡春澜”图、“画山观马”图,图中都绘有大大小小的八杆船。而朱树德的“桂林泊棹”图更是以漓江舟船为主题,多种造型的八杆船集中停泊在漓江岸边,甚为壮观。
桂林清代画家朱树德“画山观马”图局部
桂林清代画家朱树德“东渡春澜”图局部
桂林清代画家朱树德的“桂林泊棹”图
桂林清代画家朱树德“桂林泊棹”图局部
清末民初,摄影传入桂林,漓江八杆船以清晰写真的摄影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顺风时八杆扬帆,破浪前进;逆风时八杆降帆,靠船工撑篙或拉纤行进;而停泊在岸边的八杆船则可以清晰看到特殊的双桅结构。
桂林漓江八杆双桅单帆船
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摄影家刘体志行摄桂林山水,漓江上别具一格的八杆船吸引了他的目光,在他拍摄的一组漓江风景照片中,落下风帆的八杆船桅杆十分抢眼,或为山水陪衬,或为画面主体,无论主次都真实再现了漓江风景八杆船。
民国摄影师刘体志拍摄的桂江风景
随着时光演变,道光八杆船的称谓渐渐远去,如问今人,谁也不知何为“八杆”。问船上人,漓江上的风帆船怎么称呼?答曰:旧时船家有规矩,船帆不能直称“风帆”,而要说成“风蓬”,漓江帆船就叫“风蓬船”。漓江的风蓬船不同于江南水乡的乌篷船,乌篷船是遮挡风雨的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桂林的风蓬船则是希望风能将帆鼓起来而得名——桂林老话“鼓起来”叫作“蓬起来”。
民国时期的漓江八杆船
美丽的漓江由于有了八杆风蓬船的来往而充满了生机。漓江船家上滩时要唱“喊风歌”,男人们撑杆抢滩,船上的妇女为了给男人们鼓劲,亮起嗓子唱起“喊风歌”,乞求妈祖女神赐予顺风,帮助男人撑船顺利通过险滩。漓江上的船家还会唱“温水歌”,当船只行驶到平静的江面,江舟借助船帆顺风行驶,船家心情好,唱起行腔柔美抒情的“温水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述说所闻所见的漓江趣事。
民国时期的漓江八杆船
解放前,漓江风帆五颜六色,有红帆、黑帆、白帆、五花补丁帆,风吹雨淋,多已破烂不堪。解放初期,是漓江水运恢复发展的黄金年代,一时间漓江大兴红帆船,借以表达船民翻身得解放,开始红红火火新生活的喜悦,红帆喜庆,十分符合“红”能破“邪”的传统观念,大受欢迎。从此,漓江风蓬船被称为“红帆船”。
上世纪中期的漓江八杆红帆船队
桂林摄影家王亚江先生有摄影作品“漓江红帆”老照片,这是解放初期漓江水运的纪实风景,黄布滩头,红帆片片,八杆红帆船在机船牵引下,扬帆抢滩而上,这是漓江航运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美轮美奂的漓江写真。
桂林摄影家陈亚江拍摄的漓江红帆照片
从上世纪五十年到七十年代,许多名家大师创作的漓江绘画作品都有八杆红帆,李可染的“清漓帆影”、 吴冠中的“漓江山水”、白雪石的“群峰叠翠”、宗其香的“漓江夜色”……,别致的八杆红帆船点缀着青山绿水,漓江人文格外引人入胜。
李可染的“清漓帆影”绘画作品
吴冠中“漓江山水”绘画作品
白雪石的“群峰叠翠”绘画作品
宗其香的“漓江夜色”绘画作品
时至今日,漓江航道早已成为繁忙的旅游黄金水道,漓江上的现代化游船已几经升级换代,旧时的八杆风蓬船早已退出运输舞台,但昔日的八杆红帆船依然是漓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时有摄影团体在漓江上组织拍摄八杆红帆船民俗风景,桂湖等景区中也安装有八杆红帆船作为山水点缀。漓江红帆是桂林山水文化的一个亮点,红色的八杆风帆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色彩搭配和谐,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漓江上的八杆红帆表演船
值班主任丨莫 耘
新媒体值周编委丨刘 倩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