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螃蟹窝了!台风过后的黄浦江边,成群的螃蜞,密密麻麻爬满墙壁!
文摘
2024-09-18 20:30
北京
在2024年的金秋时节,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清晨7时30分许,以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以超强台风级别(最大风速逼近45米/秒,相当于15级狂风)猛烈登陆了上海浦东的临港新区。
给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及上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考验。随着“贝碧嘉”的逐渐远去,上海的天空开始放晴,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试图恢复日常生活的节奏。一位名为“江边晨曦”的网友,在台风过后的宁静午后,意外发现了一群密密麻麻的生物聚集在水岸旁,它们或攀附在倒伏的树木上,或沿河堤石壁缓缓移动,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这一幕被迅速捕捉并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螃蟹盛宴”,这次的主角在公众眼中充满了神秘与未知。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与科普,有专家指出,这些生物实为“蟛蜞”的一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螃蟹。
蟛蜞,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体型小巧,背甲轻薄,善于在湿地、河流及沿海滩涂等环境中生存。
它们的出现,往往与水域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风暴潮,可能改变了它们原有的栖息地,迫使它们集体迁移至新的安全地带。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又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视频中的生物更可能是“蛸蜞”,一种体型稍大、腿部带毛的甲壳类生物。
蛸蜞以其强大的螯足而著称,是崇明等地特有的生物种类。两者虽同属甲壳类,但在形态、习性和生态环境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一争议激发了更多网友的兴趣,大家纷纷翻阅资料,甚至请教专业人士,力求一探究竟。在这场关于生物身份的讨论中,还衍生出了关于这些生物食用价值的热议。
有人提到,尽管蟛蜞和蛸蜞的肉质相对较少,但在一些地区,人们依然通过腌制、醉制等方式将其变成美味佳肴。
不过,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尝试食用后的“惨痛”经历,笑称“肉少味苦,挑战味蕾极限”。随着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持续发酵,更多人开始关注起身边的自然环境,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我们忽视的生命体。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生物识别游戏,更是一次对自然生态的重新认识与尊重。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会有更多的“贝绮”台风过境,但只要我们心怀敬畏,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自然,以人文的情怀去关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在这片蔚蓝星球上,书写出更多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