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伊万科维奇首期集训招入了31名国脚,11月,伊万科维奇的第五期集训招入了30名国脚(含补充征调的3人),两份名单重合的球员为16人。当然,像高准翼和费南多等球员是因为伤病在身而没有参加中国国家队第五期集训。中国国家队首发阵容的换血幅度更大:3月21日中国国家队客场和新加坡的比赛,和11月19日中国国家队主场与日本队的比赛相比,只有朱辰杰、王上源和张玉宁3人都在首发名单中,当然,蒋光太和李源一是有伤在身无法出场或者无法首发。即便如此,中国国家队的变化仍旧是非常大的,或者说,对于中国国家队而言,名单的关键变化便是徐皓阳、蒋圣龙、汪海健、谢文能、拜合拉木、胡荷韬等一批年轻球员的加入并起到核心作用。
伊万科维奇在这个过程中有坚持也在变化。他的坚持是442菱形站位的战术,这个打法队员们一开始其实是不适应的,但随着比赛的进行,一方面这个阵型不断取得进球,更容易被球员认可,此外,这个阵型还朝着4312的方向演变,两名边前卫更多收缩构成了三后腰的配置,但他们的进攻属性是存在的,这在谢文能的身上展现得尤为突出,他承担了非常繁重的防守任务,但仍旧完成了进球,并在中日之战中上演了惊艳一漏帮助林良铭进球。
伊万科维奇的变化更多是用人层面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年轻球员的使用上。在此之前,胡荷韬的犯规导致丢球、汪海健失误导致丢球,是球迷们肉眼可见的,除此之外,其他年轻球员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包括位置感、协防和失误等等,伊万科维奇对此有清楚的认知,但他并没有放弃年轻队员们,也最终让我们看到了拜合拉木和谢文能的高光时刻,看到了胡荷韬最近两场比赛的稳定发挥,同样包括汪海健的关键助攻。
在人员和技战术层面,中国国家队也需要有清晰的策略:人员层面,中国国家队已经初步完成了新老交替,如今的中国国家队基本上便是“中生代+年轻队员”的配置,这也是中国国家队让人欣慰的改变之一,未来在保持现有阵容稳定的同时,当然要适度挖掘新的年轻人继续保持这种活力;技战术层面,防反战术是中国国家队未来必然的选择,但摆大巴或者囤积防守型后腰没有太大的必要,伊万科维奇为中国国家队制定的稳定四中卫,中场保持进攻型球员的做法其实更可取,哪怕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防反战术更有张力,不失为中国国家队未来战术的模版;当然,中国国家队必须要改变的是定位球防守的问题,这一点有必要引进更加专业的团队予以分析总结和改进。
过往的青训问题,中国足球确实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由此年轻球员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硬实力和经验,但在以拼搏为核心、以团结为核心的理念之下,年轻球员恰恰是最好的选择。换而言之,坚持目前思路并辅以有效的策略,是有望保持中国国家队的热情和铁血的,我们当然也期待,中国国家队能够就此脱胎换骨,走出过往的怪圈。
每日更新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