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试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高考历史命题扎实推进考试内容改革,体现了过渡时期的命题要求,加强教考衔接,遵循课程标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注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深化素养考查,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题适配我国高中教学的学情和教情,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和效度良好,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了“为国选才”的基本功能和有效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现对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
2024年的高考历史命题依然保持了多元并行的格局,其中有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全国甲卷、全国新课标卷,各省市命制的新高考试卷(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合用一卷),共计21套试卷。出现“3+3"3+1+2"”新高考与传统的“3+综合”三种考试模式。
2024年高考试卷分类
类别 | 省份 |
全国甲卷 | 四川、西藏、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 |
全国新课标卷 | 河南、云南、山西、新疆 |
地方卷 | 山东、海南、天津、北京、浙江、上海 |
广东、江苏、河北、辽宁、湖南、湖北、重庆、福建、吉林、黑龙江、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江西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命题继续发挥了引领作用,各省市的命题更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依据新课标的推行与统编教材的使用,部分省市对试卷结构做了调整,今年历史学科呈现出两
种不同的试卷结构。
1.全国甲卷
2024年全国文科综合甲卷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
范围 | 必做题分值(85分/卷) | 考查比重 |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 合计 | ||
中国古代史 | 16 | 13 | 29 | 34.2% |
中国近现代史 | 16 | 12 | 28 | 32.9% |
世界史 | 16 | 12 | 28 | 32.9% |
必修一(政治) | 16 | 一 | 16 | 18.8% |
必修二(经济) | 12 | 12 | 24 | 28.2% |
必修三(文化) | 20 | 25 | 45 | 53% |
基于旧课标的文综试题在整体风格和题型结构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全国新课标卷仍保持了文综卷形式。从通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大体持平,基本符合教材的实际,避免了各部分内容考查比重失衡等问题。
从模块角度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与前几年相比,文化史的考查比重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年来学术界日益重视文化史的特点,也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不刻意追求各模块的平衡。
2.2024年新高考历史试卷
新高考历史试卷突破了实行多年的文综试卷的成例,以独立的学科试卷形式呈现,在考查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尤其是东北三省、安徽、甘肃、广西、贵州、江西对试卷结构调整幅度较大,取消了选考题,加入了新高考行列。尽管各卷在题量上略有差异,但整个试卷结构已大体趋同。
新高考历史试卷结构
项目 | 全国 新课标 | 山东 | 东北 三省 | 海南 | 福建 | 湖北 | 北京 | 天津 | 广东 | 江苏 | 湖南 | |
题型 | 选择题 | 12题 | 15题 | 16题 | 15题 | 16题 | 15题 | 15题 | 15题 | 16题 | 15题 | 16题 |
非选 择题 |
3题 |
4题 |
4题 | 4题 |
3题 | |||||||
4题 | 4题 | 4题 | 5题 | 3题 | 4题 | |||||||
小计 |
选择题 | 4分/题 共48分 | 3分/题 共45分 | 3分/题 共48分 | 3分/题 共45分 | 3分/题 共48分 | 3分/题 共45分 | 3分/题 共45分 | 3分/题 | 3分/题 | 3分/题 共45分 | 3分/题 共48分 |
共45分 | 共48分 | |||||||||||
非选 择题 |
52分 |
55分 |
52分 |
55分 |
52分 |
55分 |
55分 |
55分 |
52分 |
55分 |
52分 |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统编教材的使用,旧教材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试卷中的选做题也随之终结。新时代高考按照历史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参照统编历史教材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安排,在必备知识考查上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
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对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内容,多是与必修相关内容融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这一做法,符合当下历史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既体现了“四翼”中综合性的要求,也符合历史学科综合化、体系化的学科特色,同时,也方便了试卷编排和试题命制。
全国新课标卷虽保持了传统文综试卷的形式,只是在题量上与新高考试卷有所区别。部分省市根据各自的学情对高考试卷做了微调,其中江苏卷的选择题由往年的16题改为15题,非选择题随之由52分增加到55分。此外,上海卷仍保持了特立独行的特点,采用主题式混编的形式,即在同一主题下,设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试题形式。从题型上看,多数省市的试卷与全国卷保持一致,选择题大部分是单项选择题,北京卷、天津卷有一定数量的组合选择题,湖北卷与东北三省卷各有一道组合选择题。
综上,各类新高考试卷尽量兼顾各模块的平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大体保持三分天下的比例,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也大体均衡,但也不拘泥于传统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分类,还存在一定多元化、跨学科领域和视角。
二、试题特点
1.强化立德树人,深入考查“五史”
高考注重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确定为高考的根本任务,并作为新时代高考甄选功能的核心标准。2024年的各套高考试题严格对标了历史的学科定位和高考的根本任务,特别注意试题的政治导向,注意试题与政治要求的匹配度。试题命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突出方向性,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试卷中。试题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发挥学科优势,落实史学的史鉴功能,突出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考查。各类试题,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结合,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用试题帮助考生深化党史教育,将教育考试打造成学习党史的重要课堂。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引导考生关注和加强“六个下功夫”的落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强化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促使考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内化对价值观的认知。
突出党史的深入考查是历史学科应有的担当,更是落实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党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加强党史的考查,对坚定年轻学子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做法,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培育和提升考生在新时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自觉性。各类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时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从多个角度考查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探索。试题注重选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史实,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引导考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树立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2024年各卷都以一定比重考查了党史和国史,如东北三省卷的9、10、11题,山东卷的7、8、9题,安徽卷的8,9题,甘肃卷的8、910题,湖南卷的9、10、11题等。在非选择题中,也有大量考查党史和新中国史的题目,如全国新课标卷的44题,以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为题,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奋斗历程,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山东卷18题“上海,缩影”、东北三省卷20题“党史中的东北元素”、湖南卷18题国庆节纪念活动、安徽卷17题西南地区公路建设、广东卷19题“广东与近代中国”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武器。2024年各套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如全国甲卷45题以北魏时期冯太后的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呈现了北魏冯太后尊崇华夏制度文化,通过其推行儒学、设立郡学、编写《劝戒歌》等教育改革措施,再现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考查考生对文化认同概念的认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启发考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考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各卷的第1题多数考查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相关内容,不少题目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2.贯彻高考评价体系,彰显核心素养立意
“后考纲”时代的新高考,命题依据是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高考逐渐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历史高考命题实现了向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高考进入学科核心素养立意阶段。
2024年高考历史命题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标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了对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考查之中,全面落实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考查。在重点考查核心素养的同时,考查考生所掌握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综合应用水平。各套卷突出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性。如全国新课标卷第27题考查史料实证,学生需在对宋金关系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辨析题目中的多种类型史料,选取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引导考生培养批判思考、多源互证的实证能力;全国新课标卷第29题以清末编练新军为背景,呈现新军军官的来源构成在地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考生需结合清末新政、新军、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作答,落实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考查。
各套试卷都设计了大量图表,不仅丰富了卷面内容,还传承了中国古代“左图右史”的史学传统,图文结合全面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2024年山东卷试题史料性强,引用多样化的史料和图表,保持了高强度考查核心素养的风格。试卷对时空观念的考查更是做足了文章,渗透于各题中,如3题宋代士人价值取向变化,5题晚清时期英国建筑师分布情况变化、6题吴玉章讲话、7题中国共产党创办刊物名称等,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时
空观念。对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有着明显体现,通过灵活的情境设计和巧妙的设问,考查考生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运用,解读历史信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做出合理想象、恰当理解和解释,如17题,考查了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时人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解读,以及考生本人对如何书写鸦片战争史的理解,体现了以考生为主体的导向。
再如被普遍称道的全国新课标卷43题,开辟了开放性试题命制的新蹊径,本题以1932年重要新闻标题的形式构建学术情境,通过分析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的关键能力,涉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学科素养,体现了建国情怀、统一意识的核心价值。各卷的小论文题各具特色,通过让考生从发现历史问题到建构历史结论,再用必备知识去论证历史结论,很好地落实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展示了历史思维运用的过程。一些试题只有对知识深度理解、拓展挖掘才能回答,从而基本实现了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由识记历史向解释历史的转变。
3.服务人才选拔要求,注重思维能力考查
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过程,其直接功能是为高校选拔合格考生。根据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的实际,基于服务选拔的需要,2024年命题设计做了适度调整。2024年试题设计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方面,各卷的非选择试题(除小论文之外),材料阅读要求普遍提高,其中全国甲卷41题“中国古今数学发展”虽是两段材料,但材料内涵丰富,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山东卷18题“上海·缩影”,有两幅图表、两段文字材料,材料的理解难度较大。甘肃卷的17、18题都是三段材料,广东卷18题,虽是两段材料,但有三个设问,无形中提高了难度。非选择题中,增强了对表达与论述能力的考查,如开放性试题中都有对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的要求。整体上看,2024年的多数历史试卷,对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都提高了。选择题的材料虽然阅读障碍不大,但是对试题的理解要求增大了,如在试题情境设计中,出现了考生一般接触很少,需进行知识迁移的新历史概念,如全国新课标卷28“卖田以佃田”题、31“东风带海上走廊”题,山东卷10“年名研究”题,北京卷17“经略海洋研究”题,湖北卷3“亲王遥领节度使”题、4“元代南方赋税”题,东北三省卷4“赦书”题,等等,都是教材未涉及的概念或平时所学接触不多,需要根据材料重新研读、理解。
2024年的试题坚持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为主体,优化考试内容,强化育人和选拔功能。试题注重对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情境所提供和包含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解释的能力。注重关键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增强探究性、丰富作答指向等手段,加强对综合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试题难度过低不适应选拔性考试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实际,也助长了频繁刷题的风气,对中学历史教学也产生了不利导向,教育部在近年的命题要求也曾提出过要适当优化试题难度,事实上2024年很多省份的高考历史命题已适度加大了试题的难度。随着程度型选择题的重归和开放性试题的进一步开发,试题难度上升是必然的趋势。
高考历史命题,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加强了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实际上试
题的开放性早已不再局限于非选择题,开始向选择题扩展。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只有选择题才是开放性试题,实际上选择题在开放性设计上也是有很大空间的。在开放性选择题中,题干是对于史实的陈述而不是问句;选项应该是论述式的而不是结论式的:选项也不都是完全错误的,选项之间的区别在于反映历史真实方面的程度不同。这种题型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最佳选择题,也就是程度型选择题。2024年全国甲卷的24、27、28、29、30、33、35,新课标卷的25、26、28、29、31、32、33、35,广东卷的1、2、3、4、5、9等都是程度型选择题。各卷的程度型选择题开放程度较高,其中山东卷5晚清英国建筑师分布题、13英国杂志漫画题,东北三省卷4赦书题,全国甲卷25柴薪题,引发了全国历史教师的大讨论。海南卷与往年相比,对程度型选择题做了新探索。其他试卷,除了北京卷、天津卷等存在一定数量的组合选择题外,多数加大了对程度型选择题的考查。
各试卷中,大多都有一道传统开放性题目。此外,还出现了在综合性试题中增加开放设问的半开放性题目,即在开放性试题以外的综合试题和选考模块中增加开放性设问。通过设置开放性设问,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考生作答中呈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全国甲卷41题的第三问就是半开放性的,要求考生阐述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启示,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将对具体史实的理解上升到理论高度。
此外,新高考主观试题的评卷有了新变化,有的省份开始尝试运用“角度化”与“层次化”的评卷策略。“角度化”即以答题的思维角度取代传统的答案要点,标准答案变成了答题示例;“层次化”即对作答内容分层级赋分。评卷的这一变化,适应了开放性程度增强的实际,有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2024年在各类试题的开放性方面,不论是情境设计还是设问,都有明显变化。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重点””[1],,故应特别注意高考中对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的设计。随着历史学科对探究能力考查的加强,这种考查考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开放性试题还会加大力度,开放性试题代表了时代要求,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又一次革新,今年的试题正体现了这一变化。
4.坚持教考衔接,正向引导历史教学
高考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引领中学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新高考的定位是:既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科学评价人才为主要使命,积极引导和促进教与学。
应该看到,尽管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颁行多年,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工作并未与高考改革完全同步,“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并未得以全面贯彻,学科核心素养也未得到应有的养成,冷落教科书、片面依赖教辅书的现象仍然存在;机械记忆的复习方式仍被接受;频繁刷题、题海战术仍是多数考生备考的不二选择;很多考生阅读量偏少,知识面得不到扩充,阅读能力和史学素养未得到充分训练,对重要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的理解深度不到位,知识整合不够,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未形成完整的通史体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缺失,解答问题的方法技巧和书面表达水平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值得加以注意。
针对高中教学中的种种不良做法,高考试题采取了一系列纠偏举措。首先从试题设计看,题目具有原创性,命题专家凭借深厚的素养和科学的查重手段等环节,保证试题原创性;答案也多数是从材料中提炼和总结的,极少直接从教材中移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刷题的功效,使死记硬背成了无用功。在非选择题的回答要求中,往往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回答要求,引导考生注重对教材的学习和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体现了素养考查的变化。这一系列技术手段,力求使死记硬背和频繁刷题失效,引导考生注重教材学习,注重素养的提升。
面对复杂的高考局势,高考命题密切结合教学实际,遵循课标要求,注意对教材的依托。2024年的历史高考命题,在考试覆盖上保持平衡,各学段基本保持持平;在考查内容范围上,注重体现对课标中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考查,落实课标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突出基础性、全面性、典型性,引导高中教学对照课标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和避免超标教学。试题的情境材料多是围绕着课标规定的知识范围和主体内容,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试题设问上保持平和,不过分难为考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指标,试题突出关键能力和开放性,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强调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真正考查出了考生的知识、能力、素养。一些试题还有意识地配合五育并举,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考查了相关美育、劳动、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2024年的各类新高考试题,密切联系考生的学习实际和所学知识。从考试内容上看,每道题都与教材的知识点相对应。命题以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同时按照课标呈现的学习内容,有意将必修和选修内容融合在一起,借助试题打通、串联起相关知识,使知识借助试题载体互相融通,让考生实际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引领考生从综合和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线索。如湖北卷16题,考查从秦朝到西汉版图的变化,涉及必修与选择性必修1的内容,建立起了必修与选修的联系。山东卷19非洲“解放”题,也体现了必修与选修的结合。新课标试题严格依标施考,保证在内容范围上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要求的水平3、4命题,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
2024年全国甲卷选修模块的命题延续了2023年的做法,加强了对教材的依托,全国甲卷45题冯太后的教育改革、46题阿加迪尔危机、47题黄兴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同异,都是教材知识的扩展,这与往年选修试题远离教材是大不相同的。
新高考命题密切结合教材使用情况,注意对新教材的依托,注重情境设计与课标规定的专题、内容相契合,试题情境既新颖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有利于纠正过去冷落教材、沉湎题海的做法,引导考生融会贯通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当下必须改变冷落教材的教学方式,依赖刷题、不按教学计划开课的做法应加以改变。
5.强化试题情境设计,提升试题的适当性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命制试题时,问题设计的基本途径是以史料为载体而创设情境,将历史知识转化成历史问题。高考的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是通过创设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
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考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学科素养水平。历史学科试题情境反映的学科特点,核心素养与人价值,是决定试题质量的重要因素。历史学科试题的情境包括素材(材料),设问,方法和路径作答指向等主要情境要素。
高考评价体系注重探索情境类命题标准的构建,多年来历史学科无材料不成题的做法,已对情境化命题作了较成功的探索,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对情境作出更规范、更科学的规定,“情境无处不在”已成为高考试题的常态。根据目前高考的考查方式,高考内容的情境是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营造的,试题情境丰富多彩、图文并茂。2024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按照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努力创设符合课标和素养考查要求的试题情境,在情境营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创设了各种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和复杂情境,还有的试题多维度创设学术情境,依此有效检测和评价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千方百计地提高考查载体的适当性。
2024年各类试卷的试题情境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大大加强了情境的新颖性和开放度,除了个别选择题外,大部分题目都以材料呈现,大篇幅应用原始史料,大量使用图表。各类试卷非常注意对原始史料的引用,通过权威史料,构建起信息丰满的学术情境。如山东卷17题通过引用原始史料和学术著作,创设了有生动性和权威性的学术情境。各类试题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史学成果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引导考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既加强了试卷的活泼感,也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的痼疾。搭建各种历史场景,便于检验考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
6.呼应社会热点,关注学术进展
2024年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立足核心素养导向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注意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价值取向。2024年的高考试题规避了所谓浅层次的社会热点,大量考查了与现实政治密切联系的内容,尤其是积极呼应了现实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如全国新课标卷44中国装备制造业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工业建设,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2025”等当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全国新课标卷42中西农业生产方式题,呼应了粮食安全问题。全国甲卷41中国古代、近代数学发展题,映衬了当今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山东卷19非洲“解放”题,反映了当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北京卷15题反映了目前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一学界、社会前沿热点话题;北京卷17题,以“经略海洋”为主题,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提出的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伟大号召,有助于考生深刻理解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各卷呈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热点的题目。由此可见,2024年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密切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新的统编教材积极引进时下新兴史学观点,体现了新课程的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原则。由
高校学者组成的命题专家,关注学术进展,注重史学观念的更新,利用新教材开放性提供的空间,稳妥地展现学术素养和学术成果。“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2]专家在命制高考试题时,积极引进学术界的学术成果,用新的史观审视和解读历史,用新史观来引领高考命题。如及时引进新的考古成果,考查了中国的早期文明。全国新课标卷28题,通过“卖田以佃田”这一现象,介绍了清代租佃制的发展。再如全国新课标卷26题魏晋禅让,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反映了这种易代模式。再如湖北卷3题唐朝后期藩镇节度使任命,吸收了学术界有关唐代藩镇研究的新观点。
此外,新高考试题还充分反映了当下史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如在高考试题中积极渗透区域史、社会生活史、生态文明的内容,呼应了当下区域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热潮,同时,在关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同时,学术研究视角下移,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关注民间和下层生活。如各卷都不同程度考查了区域史的内容,这既是考查家国情怀的需要,也反映了当下区域史研究的成果。
三、复习建议
1.关注顶层设计,明确新高考功能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未来教育评价和高考评价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考的定位:既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科学评价人才为主要使命,积极引导和促进教与学。今后的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拓展考查内容,渗透对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考查,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引领素质教育,对教育改革发挥指挥棒和改革龙头的正向作用。对此,应当认真研读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权威人士有关高考改革方面的解读文章,顺应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
2.研读高考评价体系,把握命题改革方向
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转变,实现了考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但在当下还存在着只重视课标,忽视高考评价体系的倾向,割裂了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的有机联系。应当重视对课标的研读,也应该认真研读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新高考历史考试的功能定位,掌握历史学科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方面的考查内容,把握历史学科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的考查要求。
3.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益
当下高考历史命题冲击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高考命题的变化反应迟钝,依然抱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忽视对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方法、方式陈旧,高中教学与高考脱节的情况十分突出。我们应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由“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学会解题”转向“学会解决问
题”,由“识记历史”转向“解释历史”。还应重视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新体系,使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到科学备考。
4.实施深度教学,适度拓展教学资源
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的首要功能,高校学者组成的命题专家群体,服务于高校的选才要求,加强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注重拓展隐性知识和与大学相关知识的考查,如已考查过诸如“票拟”“卫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绅商”“赦书”“卖田以佃田”等。要适应这一命题实际,必须加强深度教学,真正做到如学者刘芃所说,要广植树以待兔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及关键内容要准确把握,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及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促进考生历史必备品格的提高。同时要开阔学习视野和丰富学习资源,引导考生多涉猎些与高考必备知识有关的论著,适度扩大知识面。对必备知识进行必要的挖掘与拓展,适度补充与必备知识相关的概念、史实,注意与主体内容有关的隐性知识、隐含前提的挖掘。
5.关心时政,适度吸纳学术新成果
历史是现实的影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作为一名称职的历史教师,要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将历史与当今社会主流观点、国际热点问题相联系,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新的统编教材跟踪并反映了学术研究发展趋势和新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学科的进展,同时在一些重大史学问题和具体史实上,也根据当下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及时作了订正和阐释。新课标教科书是反映学术成果、体现学术进展的教学载体。教学中要关注教材学术观点的新变化,及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平时应密切关注学术进展,留意学术动态,适度、稳妥地吸纳新学术成果,并与高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高考蓝皮书·历史试题分析2025.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32551f9d7bd5
加微信 aharon6 进全国教研群 关注公众号k85718,享首发资源
更多实时资源、首发资源,
群里发。
请把公众号设置星标并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