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那些娓娓动听的“神话”故事……

政务   2024-09-14 17:03   江苏  



溧水,那些娓娓动听的“神话”故事

神话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溧水拥有1400多年的建县史,也流传着悠久丰厚、充满古韵的民间神话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谢长友老师的讲述,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流传在溧水的神话故事吧!




“歪宝塔”是照着歪插的鞭子建造而成

在溧水城区东南约4公里的崇庆村,在村东侧曾经有一座五级砖塔,向西南方向歪斜了数百年,故俗称“歪宝塔”。如今,这座宝塔虽因年久失修坍塌,但关于它的由来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对夫妻,男的叫吴德法,他们二人无儿无女,靠磨豆腐、织布为生,日子过得很殷实,当他们想到无法延续香火时,就商量着买了很多纸钱放在自家的地窖内,以便死后备用。唐太宗受天帝之命巡游阴间,到了溧水地界发现钱粮用尽,眼看无法返回人间。就在此时,忽然发现了地窖内的纸钱,唐太宗遂取之用之继续赶路,得以返回人间。太宗帝醒来后立即派人带了很多金银财宝赶往江南溧水,酬谢吴德法夫妇的救命之恩,不料夫妻二人都已谢世。为了报答吴德法夫妇,太宗帝命能工巧匠日夜赶工建塔以示纪念,派大臣尉迟恭亲自监工。但每次宝塔建到第二层时就自然坍塌,历时两年也未建成。尉迟恭大怒,随手将手中的马鞭往地下一插,让工匠们照着歪插的鞭子建塔,说来也怪,宝塔真的建成了,只不过是一座远近闻名的“歪宝塔”。这就是歪宝塔由来的一个神话传说。





“石湫坝”原来是用来“霸”龙的

在溧水有一个名叫石湫坝的地方(今石湫街道),关于这个老地名的由来,不了解的人都说它因水而得名,它的西面是石湫,东面是坝,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

据说,很多很多年以前,石湫王家的祖先从外地迁来这里。一看这里是块七龙抢珠的风水宝地,而“龙珠”就是一汪水滩中间的大圆墩,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

为了稳住“龙”,他们认为在弯弯曲曲的水道段加上一座“坝”(这个字与“霸”同音),就能把龙“霸”住了。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的和尚每天出来挑水吃都要爬坡翻岗很不方便。一个聪明的和尚就和大家商议,要把这个岗挖掉,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可说来也怪,上午挖平了下午岗就“长”起来了,大家深感不解。

一天,刘伯温到了铜山,看到石湫彩云腾腾,呀!那里是“龙地”。于是他径直向石湫走来。

他一看和尚们正在“龙颈”上挖土。很是高兴,就坐下来与他们搭讪。

“师傅们,你们为啥要挖这个岗啊?”“这个岗挡住了我们挑水的路。真怪,这个岗总是挖不平,挖了又长。”和尚们答道。刘伯温念念有词暗中作法,说:“千挖万挖不如插锹吃饭,你们试试看。”说完就走了。

和尚们听了这话,回寺吃午饭时,各个都把锹插在岗上。谁知,吃了午饭后来到岗上一看,每把锹口处都流着鲜血,周围的砂石都染红了。石湫的龙就被刘伯温治死了。

几百年过去了,可石湫岗的砂石迄今还是红的。如今石湫水闸西侧的石滩还真有些像“龙头”呢。




“秋湖山”的传说

溧水城区东南13公里的青洪山,现称“秋湖山”。这里峰峦绵延,林草丰茂,尤其大片竹林婆娑多姿,蔚为壮观。

很早,这座山原名“千雾山”, 在山顶,有两个巨大的石洞,其中一个石洞中还有一个水潭,深不见底,却碧绿清透,还有几尾鱼畅游其中。

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溧水筑城墙,在秋湖山上开山采石。到了清顺治年间,溧水人韦炳认为这座山是溧水的县脉所在,不宜再开采,因此矿山被废止,而水潭就是当年开采留下的深坑积水而成。现在,崖壁上斧凿痕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辨。这样的特殊地文也成就了一道独特美景——“洞壁琴音”。雨季,石壁上会流淌出泉水,滴入壁下的石潭中,泉水叮咚之声,宛如弹奏的古琴,发出天籁之音。今石壁顶部还留有“洞壁琴音”的题刻。

在水潭石洞外,有一巨石,长达二十多米,悬空搭在两块山石之上,气势磅礴,宛如凌空的“天桥”,这便是因采石而形成的“天生桥”,桥宽仅容一人通过,当地村民上山砍柴采药,从此桥上过,十分方便。这座桥至今还横跨山间,岿然不动。



END



了解“溧水旅游”更多资讯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一码畅游溧水”小程序



编辑:吕思奇

审核:高琴

发布:杨孝林


配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删改处理。溧水区旅游信息中心致力于溧水文旅体工作宣传,热忱为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民宿餐饮等文化旅游企业提供免费宣传服务。

溧水旅游
江南清嘉地,百里秦淮源。分享溧水文化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