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理论
冰棍理论由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提出。
他表示:“所有不良资产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价值。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杨凯生2017年来常常在各种场合阐述他的“冰棍理论”,“不良资产将随时间的推移加速贬值,因此应当尽可能加快处置的速度,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
“冰棍理论”作为对国有企业状态的理论定性之一,在许多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中高调提出的。该理论比较经典的阐述如下:“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后来的实践证明,许多国企私有化后的新主人只是对国企的收益部分感兴趣摄取到手中,原有的负债和职工则通过种种渠道剥离出去。在赖掉债务、原有职工推向社会之后,国企内部的问题变为社会的问题.冰棍被吃掉了,冰棍杆儿、包装纸污染了环境。
认识到了冰棍理论的诸多不利,该理论也就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历史名词,被记住而不再被简单认同。当然,作为国企私有化的基础理论之一,其等价论述仍然活跃在私有化改制的的各个国有企业之中。
苹果理论
“苹果理论”指的是一筐苹果中,有好苹果也有坏苹果,是该拣好的吃还是拣差的吃?如果拣差的,那么最后吃到的都是差的,因为苹果在不断地腐烂。正确的吃法是分类,把坏苹果择出来,卖掉好苹果;即烂资产提取,好资产包装优化。
引申到不良资产行业,如果把待处理的不良资产看做一箱不新鲜的苹果,整体卖掉可能卖不出好价钱;但是倘若把它们仔细分类处理,其价格就可能高得多。上好的苹果可送上宴会,有瑕疵的可整理为罐头,绵软了的可以熬成果酱,就是烂透了果子也能够做有机肥。这样就可以达到总体收益的最大化,如果能够十分艺术地加以运用,不良资产还能卖出优良资产的价钱。
2004年5月18日,2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商和中介机构,参加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南宁办事处的夏季资产推介会,他们盯上的是推介会上推出的总额高达244.45亿元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被业界形象地比喻为“一筐烂苹果”,“苹果”都烂了,为何还有那么多投资者对其关注有加?
时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南宁办事处总经理赵宗仁并不认为这些不良资产全是“烂苹果”。他举例说,比如2004年该公司刚从中国银行收购的可疑类贷款,是中国银行经过1999年和2004年两次剥离后的不良贷款,这批贷款就具有形成时间比较短、单项额度比较大、贷款分类比较准确、贷款手续相对规范、整体资产质量比较好等特点。投资者如果介入此类资产,运作恰当的话,估计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
轮胎理论
如同收购一辆二手车,差一个轮胎,如果不修理直接卖就不值钱,如果买一个轮胎装上,这辆车就成了好车,可以卖更多价钱。
同样的道理,对一些不良资产给予适当的投资,提升价值以后再进行变卖,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一些企业出现不良的原因可能仅仅是资金链上的缺乏,其经营能力或团队所处行业前景尚可,具备重组或被收购的可能。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可以在尽调掌握全局信息后,作为投资人或者引导投资人注资,通过市场筛选和重组洗牌,使企业价值提升,恢复资信或交易对价。
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克维茨于1952年创立的,他认为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威廉·夏普则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单指数模型,并提出以对角线模式来简化方差协方差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他据此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指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有效率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组合。
根据上述理论,投资者在追求收益和厌恶风险的驱动下,会根据组合风险收益的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构成,进而影响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通过资本组合理论,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选择上,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打包出售来提高分散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
小鸡理论
“小鸡理论”:不要着急卖掉小鸡,而待其养大再卖掉;即资产处置静待时机,根据经济周期伺机而动。
放到不良资产行业,指的是要根据“人品、押品、产品”情况选择企业对象,把小企业养大,对其实施重组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是抵质押物不足,在没有足够抵押物的情况下,银行往往选择“无担保不贷款”,由此形成“担保链”。一旦单家企业违约,将会通过担保链逐层放大。对于这种企业,若强行“硬回收”则势必影响债权银行的资金回收率。地方政府因不愿意本地区中小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会由政府成立帮促办、处置办或成立救助基金,与银行一起解决和救助只是遇到暂时困难的小企业。
根雕理论
当年“冰棍理论”盛行的时候,作为四大国有AMC之一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将不良资产一卖了之,而是按照“两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千方百计降低处置成本)提出“根雕理论”,探索运用投资银行手段不断丰富和提升不良资产内在价值,沙里淘金,把“枯树根”变成“艺术品”,实现回收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根雕比树根材料更能卖个好价钱,对于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选择长期持有及精雕细琢,以时间换空间获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根雕艺术”极度考验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性。相比正常贷款依据标准化的贷款合同从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那儿定期回收本息的流程化管理,不良贷款的类别和发生信用问题的时间、领域等各不相同,借款人陷入困境的原因千差万别,担保品(如有)的价值波动及如何处置也是各有千秋,处置机构首先面临的是不良资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随后是针对情况各异的不良资产如何采取有效处置手段最大程度回收资金的巨大挑战。
其实,上述各种理论,实际上是站在风控、处置、管理等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不良资产。实操过程中,只有把各种理论运用得当,才能在不良资产行业站稳一席之地。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关注寻策律师,一起传递法律知识
寻策律师
知识产权、民间借贷、合同纠纷
强制执行、公司法律服务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关注”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