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是如何被人类从自然界推上餐桌的?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它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11月10日,位于海口日月广场的海岛书香书店内,一连串问号被不断抛出。
当天,由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科协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海南行”活动暨海岛书香书店“科普讲堂”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以《作物驯化与人类的生活》为题,带来首场科普讲座。
“1492年,有一个意大利人建造了三艘船,发现了新大陆,他叫什么名字?”讲座伊始,王康引经据典,以耳熟能详的历史知识拉开讲座序幕。
“哥伦布!”话音刚落,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学生刘华珧立即举手抢答,声音响亮。
“大家接着看,图上这4种在海南常见的水果,其中有一种不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知道是哪一种吗?”王康继续提问,激起了台下一片回答:“火龙果!”“菠萝!”“香蕉!”互动间,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课堂由此开启。
一个小时的科普课,王康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米、番茄及花卉等引入,用生动的素材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作物驯化的历史,以及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的改变,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安全问题。
台下座无虚席,刘华珧坐在人群中,努力伸长脖子,听得津津有味,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了不少重点,“老师的讲解专业而不失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我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在科普过程中引入许多海南的水果和农作物,更能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传播科学就是要降低姿态,与他人聊天、交流意见。”王康说,这也是科普演讲团秉承的初衷,致力于让青少年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真切体会到“科学就是力量”。
据介绍,11月11日至16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15名老科学家将走进海口、三亚、琼海、东方、澄迈等市县的中小学校园,围绕植物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核物理、新能源等科学领域,开展113场系列科普知识主题演讲,为广大青少年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帮助他们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而激发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同时,通过讲述科学事件展现我国科学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拼搏和创新精神,引导青少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上至“九天揽月”,下到“海底捞针”,记者梳理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相关资料发现,此次科普演讲团可谓阵容庞大、十分“硬核”。
据悉,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于1997年,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各部委退休专家、教授参加,还吸收了一些热心科普事业的优秀中青年学者。20多年来,演讲团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己任,演讲内容涵盖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
近年来,演讲团的足迹覆盖全省18个市县中小学校,仅2023年就开展了163场科普演讲,并首次走进机关单位、黎村苗寨,不断扩大科普覆盖面,影响更加广泛。与此同时,活动还走进偏远山区学校,为乡村孩子创造更多接受科普的机会。
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以本次科普演讲活动为契机,省关工委还联合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海岛书香书店搭建了“科普讲堂”,以青少年为主体,面向社会公众不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演讲活动,持续推进常态化科普工作。
省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海岛书香书店“科普讲堂”,推动科普创新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科学养成、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涵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保护创新活力,为提升科技实力厚培文化土壤。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