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感怀
弦人(洛阳)
秋尽冬来万物蓄,瘦月高挂三候示。
静看雁阵南飞长,落叶翩跹吻大地。
远山金黄犹晃眼,枯荷收伞隐归去。
莫叹寒来心思远,更喜笑梅招春啼。
备注:
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秋日闲云望不尽 野鹤南飞排雁阵
——读洛阳弦人诗歌《立冬感怀》有感
—— 卢新松
“秋尽冬来万物蓄/瘦月高挂三候示/静看雁阵南飞长/落叶翩跹吻大地//远山金黄犹晃眼/枯荷收伞隐归去/莫叹寒来心思远/更喜笑梅招春啼。”这是洛阳弦人于2024年立冬日写的一首抒情诗,题目是《立冬感怀》。
说实话,这首诗我经过反复诵读仍感觉意犹未尽,难以自拔,其意境之优美,语言之空灵,抒情之潇洒,描绘之真切……无不令人感觉直抒胸臆,有一种块垒全无的酣畅。我评论弦人的诗歌这不是第一次,但这次与以往感受不同的是,这首诗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卷,一幅幅画卷让我身临其景,禁不住咏叹造物主的伟大,咏叹季节变化的美好。诗人不着痕迹的描绘,淡然处之的潇洒铺设在字里行间,让人一次次微醺,一次次陶醉,一次次觉得妙不可言,一次次觉得心领神会。
“秋尽冬来万物蓄/瘦月高挂三候示”。这两句话从表面意思理解,秋天已经过去,冬天已经来临;又瘦又小的月牙悬挂在高空中,告诉人们天气越来越冷。这里的“三候”是古人提出的,已经成为典故,意思是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水开始结冰),二候地始冻(土地开始上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变得稀少。古人认为这些鸟会变成大蛤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出现的海市蜃楼与此有关)。
诚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到了冬天,收获的粮食、棉花、蔬菜等等都要妥善地储藏起来,防止霉变、腐烂、被老鼠偷食……这很好理解,可是这与“瘦月高挂三候示”有什么联系呢?读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也正是诗人飞机上点灯的高明之处。大家知道,2024年的立冬是在11月07日06点19分49秒,农历十月初七。初七的月亮当然是瘦月,就像镰刀一样。冷冷的瘦月挂在天上,让看到它的人们感觉更加寒冷。这是诗句吗?显然是一幅画,一幅凄美绝伦的山水画。诗人紧接着用“三候示”来勾勒这幅丹青,告诉读者这只是冷的开头,后边的冷难以形容。
“静看雁阵南飞长/落叶翩跹吻大地”。天冷了,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人们静静地望着在天空中排成一行向南方飞翔的大雁而怅然若失。在大雁南飞的同时,树上的落叶跳动着美轮美奂的舞姿纷纷飞向大地,与大地深深地相吻,这一吻是多么的不情愿啊!之后,它们就要腐烂入地成为滋养来年万物生长的肥料。这与人类是何等的相似啊,我们死后的骨灰不是也要撒入大地的吗?诗人作品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情感、哲理,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去感悟、去学习。
“远山金黄犹晃眼/枯荷收伞隐归去”。远方大山上的绿叶已经凋零,裸露出黄色的岩石在阳光下金子一般闪耀,身边池塘里的荷花已经枯萎,像一个修行深厚的老尼收起撑开的雨伞归隐而去。这两句诗从表面看是这个意思,但里边蕴藏的深意远非如此。由于风调雨顺,今年的秋季硕果累累。面对累累硕果的金秋,不光诗人“犹晃眼”,恐怕每个中国人都感觉“犹晃眼”吧!荷叶枯萎了,收起了翠绿的小伞隐没在水池中,然而,来年秋天会有更加雄壮的荷叶在水塘中亭亭玉立。
“莫叹寒来心思远/更喜笑梅招春啼”。从这两行诗句中不难看出,作者意气风发地告诉读者:“祖国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
第一句是感叹句,我们眼看着寒潮袭来,万物肃杀,心情压抑,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要走。紧接着笔锋一转进入第二句,告诫大家,不需要犹豫,只管昂首阔步地前行,因为雪地里的梅花已经在开怀大笑,笑声传入耳中宛如“自在娇莺恰恰啼”。热烈绽放的梅花在诗人眼中,就像开怀大笑一般。这哪里是梅花在笑,分明是诗人在笑,分明是全国人民在笑。诗人通过作品反映出的纵深意思是,西方列强国家对中国的各项制裁就像冬天的寒流,在梅花的笑声中土崩瓦解。
秋日闲云望不尽,野鹤南飞排雁阵。洛阳弦人的诗歌《立冬感怀》,从抑到扬,跌宕起伏,读起来欢快明畅,使人充满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