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览发展 向新而行

文摘   2024-09-19 20:03   内蒙古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松山统计微讯




数览发展  向新而行

——建国七十五周年赤峰市松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自主发展的努力,松山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产业结构实现新跨越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松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0.09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3.4亿元,增长3197倍。分别于1996年、2010年、2016年、2022年突破10亿、100亿、200亿、300亿大关。人均GDP由1992年的1221元增加到2023年的43531元,增长34.7倍。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松山区产业结构由以典型的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体,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松山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4.4:25.1:20.5,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0%。2007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之后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23年与1992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32.2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8.1个百分点。



     1、第一产业基础地位持续稳固。松山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松山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69.5亿元,增长20.7倍,年均增长5.6%。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连续多年位居赤峰市首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90.2千公顷增加到2023年的131.9千公顷,增长0.46倍。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24431吨增加到2023年的843838吨,增长33.5倍,年均增长4.4%。
      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末牲畜总头数由1962年的38.02万头(只)增加到2023年的92.79万头(只),增长1.4倍,年均增长1.5%。





      2、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60.3亿元,增长39.2倍,年均增长12.3%。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0.7亿元,增长24.4倍,年均增长15.4%。
      建筑业逐渐发展壮大。建筑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2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9.6亿元,增长7.8倍,年均增长9.9%。


     3、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力军。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1.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3.6亿元,增长152倍,年均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2年的20.5%提高到2023年的58.6%,提升38.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松山区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全区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49年的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216767万元,增长202794倍,年均增长18%。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业态的层出不穷,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格局逐步形成,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于2016年跨入100亿元大关。



三、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松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实现了从缺衣少食到丰衣足食、收入可观的历史性变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3800元增加到2023年的43592元,增长10.5倍,年均增长10.3%。分别于2007年、2013年、2017年、2022年突破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大关。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32557元。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6元,增加到2023年的23019元,增长3836倍,年均增长11.8%。分别于2014年、2022年突破1万元、2万元大关。2023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8133元。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松山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松山区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全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普通高中由1965年的3所增加到2023年的4所。在校学生由1965年74人增加到11378人,增长152.8倍。
    初中学校由1955年的1所增加到2023年的15所。在校学生由1955年的95人增加到2023年的16271人,增长170.3倍。
    普通小学由1949年267所精减到2023年的53所,在校学生由1949年的16352人增加到2023年的46478人,增长1.8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幼儿园由1978年的1所增加到2023年的33所。
    (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松山区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机构数由1991年的40个精减到2023年的24个。图书借阅量由1991年的28898册增加到2023年的74030册,增长1.6倍。总流通人数由1991年的1.9万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0.9万人次,增长4.7倍。

     (三)卫生事业飞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松山区医疗水平较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松山区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事业得到稳步推进。松山区卫生机构从1963年的35个增加到2023年的62个,床位数从1963年的39张增加到2023年5573张,增长141.9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1963年的389人增加到2023年的6306人,增长15.2倍。

     今后,松山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五个方面战略定位,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松山的精彩华章。


      备注:2012年及以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审    核:侯艳华

编    辑:武艳丽




在看就点这里吧


松山统计微讯
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发布统计数据,普及统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