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 “资源驱动与实践转型”——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沿论坛(郑艳群、荀恩东、​王锦红、杨玉玲、韩继宁等专家)

文摘   2024-11-27 00:03   山东  

会议议程

2024.12.06

“资源驱动与实践转型”

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沿论坛

主办单位: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会议时间:2024年12月06日14:00-17:40

腾讯会议:115-718-116

在线直播:http://live.bilibili.com/22689743

14:00 - 14:05

吴应辉院长致辞

14:05 - 14:40

荀恩东:语料库和大模型服务国际中文数字化教育

14:40 - 15:15

郑艳群: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实践与资源赋能

15:15 - 15:50

王锦红: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15:50 - 16:25

杨玉玲:大语言模型在多模态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能”与“不能”

16:25 - 17:00

韩继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反馈

17:00 - 17:35

胡韧奋:基于大语言模型多智能体协作的教学资源研发探索

17:35 - 17:40

闭幕致辞


荀恩东:语料库和大模型服务国际中文数字化教育


报告摘要:

语言生活产生语言大数据,大语言模型和语料库是承载大数据的不同样态,在国际中文数字化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报告综述语言生活、语言大数据、大语言模型等之间关系;介绍语料库技术和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的应用;展望今后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荀恩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语言智能研究院院长,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教育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为中文语义分析和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发表5部学术专著和70余篇论文;主持开发的BCC语料库,是国内外最大的在线语料库;主持开发国际中文智慧教学平台;提出了用于汉语语义分析的意合图理论和构建方法。

郑艳群: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实践与资源赋能


报告摘要:

全球化与数智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注入了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的新动力。本讲将围绕项目式教学,从理论与实践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混合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案例,展示数智技术如何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体验,并推动多元化项目建设,希望为中文语言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人简介: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第二语言教育技术等。出版专著《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建模研究》等;主编《多媒体汉字字典(光盘)》等。曾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CAI软件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王锦红: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报告摘要:

在当前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全球互联互通日益加强,数字教育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普及与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满足了学习者在区域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报告聚焦中文联盟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资源整合,重点介绍了“网络中文课堂”、“语言桥”实践项目、“国际中文日”等数字化项目的实施,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提升教学效果。

报告人简介:

王锦红,中文联盟主席,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理事长,五洲汉风网络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教材研发、教师发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及平台开发。主持并参与《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HSK 标准会话教程》《走遍中国一HSK 分级读物》等多套教材编写。负责《YCT 标准课程》《HSK 标准课程》等多套数字化课程资源研发以及中文联盟平台建设。与团队一起推动“中文联盟”发展以及“网络中文课堂”“语言桥”等品牌项目实施。

杨玉玲:大语言模型在多模态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能”与“不能”


报告摘要:

为提高可理解性和记忆持久性,国际中文教育需建设多模态教学资源。进入智能时代,AIGC使得多模态资源建设速度提升,成本降低。除其“能”,还应关注其“不能”。如通过对易混淆词辨析测试,发现ChatGPT正确率为73.04%,文心一言的正确率78.26%;即使向其提供《等级标准》词汇表,也不能很好控制用词难度;在可视化资源生成方面,二者都表现出诸多无能为力。总之,LLM是一伟大工具,不用它,走不快,但全靠它,走不稳。为了使LLM更好地服务国际中文教学,既需要专业人士的垂域资源去训练LLM,也需要教师和二语学习者善于使用提示词,对LLM的产出内容进行判断、决策和引导。目前来看,这二者均非易事,后者尤为不易。

报告人简介:

杨玉玲,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教材研发中心副主任。论文70余篇,著作9部,研发JUZI。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和教学名师。主持国社科、教育部、语委、北京社科等项目。世汉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委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双语辞书专委会常务理事。

韩继宁: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反馈


报告摘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人工智能技术引发语言教学变革带来了新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尤其在语言教学领域,将引发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新一轮变革。本报告旨在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具体包含:(1)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反馈的概述;(2)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反馈的实证研究。我们建议在未来教学中需要将GenAI的分析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GenAI+教师”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通过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来赋能国际中文教育。

报告人简介:

韩继宁,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导,重庆市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Wiley Futur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副主编,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SICET理事成员。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二语习得和教育技术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学法硕士,获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职位。研究方向为智慧学习环境、人工智能教育、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辅助教学等。

胡韧奋:基于大语言模型多智能体协作的教学资源研发探索


报告摘要:

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然而,通用大模型往往缺乏人类专家所拥有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如何高效引导模型为教学资源研发提供服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次报告将结合文档定级改编这一应用案例,介绍ExpertEase大语言模型多智能体协作框架。该框架引入了“专家”“教师”“学生”三类智能体和文本辅助改编工具,集成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用户反馈,以模拟专家改编文档的策略和流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智能体间的交互协作,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教学材料定级改编方面的表现。研究还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大语言模型性能进行了系统评测,并将模型改编文本与人工改编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教学资源研发提供了实践参考。

报告人简介:

胡韧奋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古汉语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数字人文系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课题,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和计算机领域顶会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指导研究生三次获得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最佳论文奖项,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构建了CCA中文搭配助手、古汉语词义标注语料库、通假字资源库、古诗文断句标点系统、“诗词别苑”、“AI太炎”等资源和应用。


来源 | 北语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编辑 | 王佳琳

欢迎大家加入公派教师交流群

若进不了群请添加微信:hanyurenpingtai

(备注:志愿者群)

课程推荐


-添加小编微信-

hanyurenpingtai

了解更多汉教咨询

为方便大家交流

还可邀请进汉语人交流群和高校读书群

 

投稿邮箱:
guojihanyuren@163.com
我们期待与您相约!

               

分享是一种美德,你若喜欢,点个 

国际汉语人
此地为百万全球汉语人之聚集之所!其致力于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经验、案例、技巧之分享与交流,为国际汉语人之职业发展提供更好之服务与机会!愿与尔共成长,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