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意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在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后强调: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尺巷声名远播源于张吴两家各让三尺的典故,张英那份“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更成了处理邻里纠纷和进行家风教育的范本。六尺巷的珍贵,在于它传承了中国人“有理让三分”的处世之道和智慧,在于它突显了名宦乡贤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特殊调解示范作用,在于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小小六尺巷,蕴含基层治理大道理。
一、矛盾不上交
发挥民间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基层中的矛盾与纠纷层出不穷,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化解矛盾、处理纠纷都是基层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基层的行政和司法资源是有限的,一些矛盾与纠纷动辄上交,却又难以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已成为基层治理之痛。正因如此,私力救济、民间调解作为一种重要补充十分必要,有时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国人有“远亲不如近邻”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说法,更有“有理让三分”“和气生财”的古训,这些都是基层治理中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金玉良言。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府第与吴宅为邻,吴氏建房想越界占用张家隙地,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寄书京城告诉张英此事。张英阅罢,在家书上批诗四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细读回书后豁然开朗,遂退让三尺。此举令吴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退让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这本是一桩需长时间对簿公堂的土地纠纷案,甚至可能引起双方斗殴而闹出人命,但这起纠纷没有过多地浪费国家的行政司法资源,完全靠互让谅解得以圆满解决,这种基于民间自我调解的私力救济值得学习和推广。
时下,基层中确实存在一些陋习:有人缺乏礼让精神,小事斤斤计较闹出大事;有人动辄滥诉,浪费公共资源;还有人极端自我,总把一切问题归咎他人。我们应该弘扬六尺巷精神,倡导“以和为贵”“恭谦礼让”的良好社会风尚,重视民间自我调解的作用,矛盾和纠纷不轻易上交,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解决在一线,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二、君子之德风
充分发挥名宦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论语》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君子之德垂范表率,这也彰显了名宦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六尺巷的故事中,宰相张英的态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他收到宅基之争的家书后,并未因自己身居高位就动用公权刻意打压吴家,他让家人让出三尺也并非惧怕吴家,而是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谦和礼让。吴家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宰相都能主动让步,他们怎好再争?于是吴家也见贤思齐让出三尺,这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古美谈。
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也好,巨贾名流也罢,他们在家乡有着一定影响力,在基层治理中也有着独特作用。只不过这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发挥正面作用,在家乡能行好事,能约束宗亲族民,并以身作则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另一种则是发挥反面作用的,在家乡炫耀权势和财富,有的甚至扶持、纵容、包庇宗亲势力鱼肉乡里,把家乡搞得乌烟瘴气。在基层治理中,我们要讲好六尺巷故事,让领导干部、社会贤达学习张英宰相的睦邻礼让精神,在为人处世中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中正能量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培育好风尚
重视挖掘家训乡规民约等优秀传统教育资源
移风俗,美教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亡天下”是比“亡国”更可怕的事情,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仁义不在、道德沦丧、风气败坏、社会堕落,所以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几千年风雨传承不断,“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等优秀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
从张英的家书,到张吴两家世代友好,再到六尺巷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家风教育、乡规民约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社会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基层治理更多是靠宗族自治来完成。宗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资料,如《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包括许许多多的族规、族约、族歌、祖训等,这些传统资料是中国古代社会维护乡间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这些传统资料虽然有其弊端,却不乏一些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例如“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心要平恕,毋怀险谲;事贵含忍,毋轻斗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长惠幼顺,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等,这些资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基层社区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更好的乡规民约、社区公约,使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海口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来源:海口日报
编辑:田湉
审核:张建
监制:彭罗生、段然、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