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今天看郑州、开封、洛阳!

政务   2024-11-11 15:18   河南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依法依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

办学行为管理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全面深入挖掘、总结、宣传、推广

各地基础教育规范管理中的

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河南省教育厅开展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

我们聚焦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



局长笔谈文章


郑州市教育局:以“四个一”为抓手,构建郑州优质美好教育

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丽娟


郑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多措并举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连年增加,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而且还能“上好学”,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体验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美好。



一、夯实“一个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学位供给


为保障学位充足供应,2010年以来,郑州市已连续14年把中小学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优化教育建设用地布局。出台并及时修订《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明确配套规划的中小学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从法律层面规范和保障了中小学用地标准和技术标准。启动《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修订工作,根据适龄儿童数量变化和区域分布,科学布点控地,优化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学校建设供给学位。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责,把中小学建设列为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重点督办考核工程,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凝聚相关部门力量联审联批,实施月考核、季公示、年评价制度,定期在《郑州日报》公示进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严格执行中小学用地标准和技术标准,从源头上确保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标准化建设,郑州市教育局、金水区教育局、中原区教育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启动市属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市内五区三环内高中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外迁,为高中优质多样发展奠定基础。三年来,建成投用市属公办普通高中16所,新增学位3.53万个。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科学谋划全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编制完成各县(市)《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2023-2025》,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41所,预计可以增加学位3.8万个。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近五年共投资10.0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2.9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计算机及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0.02万件套,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瞄准“一个方向”,推进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发展


市、县两级政府坚决扛牢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分批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计划分6批完成,每批创建周期5年,2030年全部完成。其中金水区确定为国家级先行创建县,中牟县确定为省级先行创建县。高位统筹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236个,参与学校933所,占全市义务教学阶段学校总数的69.5%,其中省级优质教育集团38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71个。开展新优质学校培育创建工程。在现有三批次198所新优质学校的基础上,印发《郑州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方案》,进一步深化新优质学校建设,到2027年市级新优质学校扩大到300所左右,其中高质量引领校80所左右,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覆盖面,以新优质学校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紧扣“一个核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郑州市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双减”“双新”改革。加强五育并举。申报成立河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成立县区思政课一体化备课联盟和各学段思政课教研中心组,研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指导意见,建立和健全思政课一体化社会大课堂资源库。组织中小学12年一体化劳动课程研发,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和推广活动,打造区域推进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新样态。开展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示范校遴选,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学校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深入推进与发展。深化“双减”改革。精准施策全力攻坚,持续开展“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做了示范。制定郑州市中小学作业管理“10条”和作业设计质量标准“18条”,发布涵盖14个学科的《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建立“作业改革论坛”观摩展示机制,成立作业建设“四级工作坊”,提高作业建设水平。推进高中提质。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区,坚持“升级改造+创新发展+有序推进”的思路,科学制定《三年规划》,构建教研、资源、监测三大支持平台,全面推进“双新”改革。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契机,助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前共评选97个市级学科基地,其中被命名为省级学科基地的有33个。依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创建,努力构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在上一轮过程中,全市省、市示范校合计49所。



四、强化“一个支撑”,优化教师编配强化师资培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全面建设,努力为基础教育筑高台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健全机制,主动求才。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变人才招聘为人才引进,变坐等人才为主动求才。近三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郑州招才引智教师专项招聘会,组织区县(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赴重点高校现场招聘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我市任教。制定教师招聘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办法,下放自主公开面试权,助力优质、急缺人才引进。梯级培养,多维育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县、校教师培训五级联动,培训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五年来约有1.5万名乡村教师参加市级(含)以上培训项目,梯次培养中原名师56人、省名师、骨干教师2655人、郑州市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杰出教师4013人。有序流动,交流用才。郑州市历来重视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采取区域内校际交流、区域内划片交流、城乡学校交流等形式,推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夯基固本促发展,优教提质谱新篇

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建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开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效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立德树人,以五育并举促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集体备课+比武练兵”的思政教师专业化模式、“生动线下+个性线上”的课堂改革一体化模式和“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体发力。市领导、局领导上“思政课”“党课”开展思想宣传教育50余次,思政教育引领作用突出。二是打造开封德育品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全市德育工作,完成全学段《德育工作手册》编写,持续推进《开封德育读本》的编纂及出版,出台《开封市中小学德育评价方案》《开封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开封特色德育品牌。三是建立五育并举五育融合长效机制。推进“双减”“双提”工作深入开展,“双减”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案例。持续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推动体教融合,举办冠军进校园、体育俱乐部夏令营、“奔跑吧少年”主题等系列活动。推动“一动一静”足球、围棋特色发展,高质量承办2023年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会、“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常态化开展围棋师资培训、围棋进校园等普及活动,足球、围棋“双三级”联赛体系已基本形成。与中央美院进行深度合作,打造版画进校园省级研学营地。组织开展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教师素养大赛,建立劳动基地,推动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四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饮食安全。采取家校社共育、多部门联动等方式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筹建开封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操室(卫生站),举办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活动。印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硬性指标要求》《开封市学校食堂(配餐)实行评价管理机制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三书一函”工作机制,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指导。五是深入开展科学教育。开设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开发数字化资源,建立科学资源素材库。馆校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有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一所,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区一个,“基于‘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改革”被省厅评为202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



二、聚焦优先发展,以辐射引领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教育发展。开封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基础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积极围绕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台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和制度机制保障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开封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完成《开封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启动城区普通高中外迁工程和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谋划实施“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12个,合理优化市辖区城乡中小学校空间布局。二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建设,近三年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等方式落实项目88个,扩充学位2.4万余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0.48%。制定《开封市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全面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4所,省级融合试点园12所,省级食育试点园6所。三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开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兰考县、尉氏县、鼓楼区先行县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8所,特色校30所。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工程,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推动1/3以上乡村学校纳入城乡学校共同体。四是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完善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实施方案,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建设省、市级学科基地和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成立高中质量提升专班,深入县区跟踪、指导,提升县区教师的教研能力。推动市县校际合作,如开封高中与祥符高中,河大附中与祥符四高合作共建。持续推进城区二十五中、十七中等高中外迁工作。2024年主城区普通高中学位比上年增加1510个,公办学位占比55%。



三、聚焦规范管理,以综合改革促办学活力全面激发


一是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创建紧密型、紧密联盟型、项目型、合作型、紧密型+项目型等多种类型的教育集团,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截至目前,开封市共有八大类型义务教育教育集团57个,覆盖全市187个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涉及学生200894人,教师12021人。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精准破解“择校”“择师”难题,完成城区三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符合条件教师轮岗率100%,极大推动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全市1326名校长书记参加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全面提高管理干部队伍质量。四是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开封市校长职级制工作方案,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共评定出五级专业校长269人,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开封市先后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暨新型足球学校建设现场会,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等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


洛阳市教育局:深化改革 扩优提质 全力推动洛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洛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洛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晓峰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立足我市实际,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洛阳实践,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在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上凝聚力量、挺膺担当,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超前谋划”,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洛阳市以资源布局优化调整为先导,学前教育聚焦“规范普惠发展”,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聚焦“多样特色发展”,全面开展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2021年以来,学前教育阶段,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4所,新增学位3万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45.08%,普惠性覆盖率提升至90.23%;义务教育阶段,有序撤并教学点570个,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54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15所,新增学位9万个;普通高中阶段,完成7所现代化高中建设,城市区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由4.7万个扩充到5.1万个,外迁高中学校腾退的10个校园全部移交各相关城市区梯次补位举办义务教育,增加学位约2.3万个。为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不同学段学位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为抓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不同学段间校舍统筹共享,以满足各学段学生入学需求。


聚焦“激发活力”,充分调动“三个积极性”。全面落实学校人权、事权、财权等各项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一是激发校长办学积极性,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将校长职级制改革与促进校长专业成长、与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充分融合、一体推动,加快推动教育家办学,全市认定职级校长2215人,300余名校长通过公开选聘走上校长岗位。二是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推动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第二轮“县管校聘”改革,不断优化“系统一体、余缺调剂、精准投放”教师编制和岗位管理机制,持续提升优秀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增加教师工作的内生动力,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共交流轮岗教师3259人。三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改优质课”“高考百题讲”“课改示范课”“学生小讲堂”“复习小专题”五大课堂教学改革平台,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制定完备的课改方案和严密的组织措施,全面落实沉浸式教研,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打造高效课堂,形成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聚焦“内涵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指导学校加快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学前教育阶段,通过提升保教质量,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05所,已培育省融合试点幼儿园17所、省食育试点幼儿园6所。义务教育阶段,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市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72个,全市覆盖率为87.32%;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增加,西工区率先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市级复核和省级评估。普通高中阶段,印发《洛阳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科基地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探索建设一批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语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引导高中学校从分层走向分类,创建省级特色高中3所、省级学科10个,市级特色高中13所、市级学科28个。特殊教育阶段,联合市残联等部门成立洛阳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全面落实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推进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每年为近千名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成功创建全国特殊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聚焦“现代治理”,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围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校内减负提质、教师专业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系统建立与人口发展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教育体系。一是推动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印发《全面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实施意见》,从党的领导、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5个方面内容,明确16项工作举措,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为牵引,指导各中小学校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和教代会、家代会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党组织集体决策、校长执行落实、教职工代表(工会)监督”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二是重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构建以市县校三级教师发展中心为支撑、洛阳市基础教育研修院为引领的“3+1”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聚焦教科研训一体推进,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2023年,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类教师研训2.1万人次,286名中小学教师在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其中134人获得一等奖。三是巩固深化“双减”成效,坚持作业设计“压总量、控时间”,注重作业设计“调结构、提质量”,注重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为全市70余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全流程、菜单式服务,实现服务课程、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全覆盖,课后服务参与率从51.33%上升至93.13%。四是加强协同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突出书院制育人理念,关注学生成长,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完善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家庭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学生成长中心,将“全面育人”理念融入各阶段教育教学全过程。各县区、各学校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宿舍)”四级预警网络,筑牢心理健康屏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年底前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社会多元治理改革,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县域典型案例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

以集团化赋能,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二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城市化快速推进、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的当下,坚持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通过扩建挖潜、资源共享、名校托管、一校多区等方式,着力构建更高质量、公平优质的教育格局,推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上下联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集团化办学,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全面加强党对集团化办学工作的领导,全方位织密党建引领、上下联动的立体决策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模式,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办学活力,引领集团从规模到内涵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突出统分结合,促进纵横贯通。在教育集团的统领下,集团校与成员校之间强化共建共享,实行师资统管、教学同步、文化共育、资源共享、考核同标。聚焦集团总校与成员校办学特色,鼓励成员校结合自身实际融入总校办学理念、文化传承,倡导发展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同时明确提升办学质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倡导和鼓励集团多模式发展,引领集团从“火车头”牵引模式,转向“动车组”管理模式。


突出优势互补,优化资源布局。秉承“抓发展、惠民生、谋未来”的理念,坚持城区发展到哪里,学校就建设到哪里;产业布局到哪里,教育就配套到哪里,优质资源就扩容到哪里,将发力点转向“全域优质、高位均衡”。对标区域空间规划“三区三轴”,精准谋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三环内的传统名校,以辐射引领为重点,充分发挥品牌名校龙头作用,对人口密集地区学位进行“扩容”,对学位充足地区的学校进行“提质”,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以强带弱,持续擦亮名校品牌。三环、四环之间的新建学校,以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持续推动教育资源流动,巩固拓宽师资流动通道、结对帮扶空间,加快实现集团内、校际间优质内涵发展。四环沿线的城乡学校,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以陇西小学景中路校区、幸福路小学华侨城校区、树人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郑州四中华侨城校区等学校为基础,加大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力度,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突出优质扩容,强化要素保障。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教育”这一目标,持续强化教育发展根基。学校建设跑出“加速度”。把牢“优质、均衡”两大主线,全力保障优质学位供给,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年来,新增公办中小学12所、幼儿园17所,新增优质学位1.95万个。以2023年秋季为例,新增5所公办中小学招生,其中3所学校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用。实施新建学校校长筹建制,新校项目启动时即纳入教育集团管理,确保新校投入使用即成为优质学校。干部培养增添“新动能”。创新“选、育、管”三项机制,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把有政治素养、有教育情怀、有工作能力的人放到领导岗位,充实到干部队伍,筑牢干部成长成才“压舱石”。加强源头储备,持续优化结构,建立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跟踪培养和定期考察相结合,形成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合理使用的选育机制。将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项目作为我区教育系统储备人才的重要支点,积极组织参加项目培训,打通后备干部成长通道。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瞄准高层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创新“36915”教师培养培训攀升机制,全面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名师培养卓有成效。我区现有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128个,中原名师4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345人,市级名师、骨干教师809人;坚持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了人人重师德、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突出示范带动,创新“双驱”模式。因地制宜,由点及面,不断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高标准推进“一校多区”模式。2011年,开始启动“名校托管”“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加大改革力度,将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全部实施“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实行一套班子、一体化管理,统一师资、统一教研、统一评价,充分发挥名优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快速倍增,实现新校“起步即在高位,起点就是高点”。目前,我区共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19个,66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名校托管,通过“名校+新校+乡村校”组团模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形成了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二七新区潜力资源相互融合,优质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高品质推进“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2013年,按照强弱结合、城乡搭配、特色相近的原则,将全区学校组建为9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定期召集联席会议,各成员学校在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以强校带弱校、带新校,城乡教育组团发展的方式,打通学校之间的壁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片区、跨校区链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区现有25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了公办、民办学校100%全覆盖,走上了“名校组建共同体——共同体孵化新名校——新名校再组建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校多区”突出校区间纵向的整合,强调“线”上的融合与共生;“教育发展共同体”强化校际间资源的合作,实现“面”上的共建与共享。两个模式实现了纵横交织、多元联动、相互补充,走出了一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教体局:

以体教融合为引擎,驱动基础教育 扩优提质新篇章


在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及《河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指引下,顺河回族区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以体教融合为创新点,深度融合“五育”并举理念,通过集团化办学与规范化管理双轮驱动,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与优质均衡。



一、坚持强化保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完善”发展进程


为全面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工程,顺河回族区不断扩大学位供给、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


一是持续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力度,2021、2022年,11所中小学共开展改扩建教学楼、“三个课堂”专递课堂、新建运动场等31个项目,项目规划资金达1808万元,资金完成投资率实现100%。2023年,共有改扩建教学楼、足球场和塑胶跑道等4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12.43万元,新增教学及活动面积4626.4平方米。2024年的新建寄宿制小学——财小新校项目完工,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03.8㎡,总建筑面积23347㎡,新增学位1620个。二是提升师资,强化教育质量。近五年,通过公开招聘、选招优秀代课教师、回调等多种方式,共招聘教师223人,有力地补充了教师队伍力量。积极优化队伍建设,累计培养省市级名师10人,骨干教师185人,培训教师达1.5万人次。


二、坚持五育融合,驱动基础教育“优质+创新”发展路径


顺河回族区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区目标任务,以足球、围棋“一动一静”为牵引,以体育带动德、智、美、劳齐发展,打造具有顺河回族区特色的“五育”融合特色育人模式。


一是体教融合,“动”“静”相得益彰。顺河回族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区,出台《关于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汴顺发〔2022〕1号)。以足球和围棋运动为关键突破口,精心打造“一动一静”的发展特色,扩大以体育人的卓越成果。目前,顺河回族区已成功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1所,成为开封市首个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为一体的建设单位,荣获“河南省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区”称号。2023年,顺河校园足球再度实现新突破,两支参赛队伍携手挺进四强,分别荣获季军和第四名。二是“五育”并举,铸就全面育人华章。着力建立高质量课程体系,促使“五育”深度融合进学科、进课程、进课堂,实现全过程贯穿与全方位渗透。全力提升教师“五育”融合育人的综合素质,构建起“融合育师”的崭新模式与格局。建立健全“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发展予以评价,切实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顺河回族区“五育”并举成功经验在2024年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暨班主任素养提升培训会上进行展示。



三、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理念,积极挖掘学区管理创新实践,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资源供给为核心,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高质量与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共建共享,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依托顺河回族区的区域优势,通过集团化办学策略,实施“强校+弱校”“名校+村校”等创新模式,遵循“示范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并进”的原则,成功组建7个义务教育集团,涉及24所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聚合优势,打造规模效应下的教育新生态。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力量,既尊重保留各学校历史底蕴与办学特色,又通过集团化管理激发新的活力与优势。顺河回族区致力于构建校际间紧密合作的机制,促进优势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实现“1+1>2”的聚合效应,推动集团整体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发展新生态。三是激发活力,引领学校治理模式深刻变革。围绕“优质均衡、共同提升”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改革,推动学校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等综合措施,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学校在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均衡提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理事厅街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四、坚持多措并举,提升义务教育“优质+高效”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水平,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对标对表强管理。各学校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差距,积极补齐短板,强化优势领域,积极投身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工作。理事厅街小学、财政厅东街小学和苹果园中路小学等学校,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获得了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的荣誉称号。二是智慧教育促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网络育人能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互联网化建设。依托网络空间平台,结合各校特色发展路径,充分利用数字教材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推动智慧教育教学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荣膺河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6所学校斩获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称号。三是综合施策抓“双减”。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以及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等方式,全面推进“双减”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均实施“一校一案”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2021年,顺河回族区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县(市、区)典型案例;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苹果园中路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苹果园中路小学、汴京路小学、化建小学的课后服务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优秀课程资源。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体局: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 示范区实践见成效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洛阳新兴城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起步晚、底子弱,缺少品牌引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为打造与现代城市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引领,坚持示范带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攀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植入先进理念 打造区域特色名校


2018年前后,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新城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初中1所,可容纳120余名教师、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的城市区规范化初中拔地而起。硬件有了,如何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摆脱“新瓶装老酒”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是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取到教育“真经”,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部门先后10余次登门拜访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靠一片真诚感动了魏书生老师,创办了一所全新的“洛阳魏书生中学”,将魏书生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办学全过程,学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在此基础上,坚持开放办学,与全国范围内的魏书生学校开展交流学习,广泛借鉴台州书生中学“十二年一体化”办学模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办学经验、杭州钱学森学校办学经验;与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一高教育集团开展深度对接;以“思政一体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全学科阅读”“劳动特色教育”“博物馆课程”等为主题,举办全国、全省、全市范围的高峰论坛,从中汲取办学经验,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


经过近6年的探索和实践,洛阳魏书生中学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逐渐成型,初步形成“悦享规则、成就卓越”办学理念,“德育的典范、管理的标杆、课改的前沿、质量的高地”办学目标,“完美教室、高效课堂、温馨宿舍、儒雅餐厅、规范通行、阳光课间”六大品牌,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初中学校前列,先后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书香校园”“洛阳市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等荣誉,被誉为“全国学习魏书生最成功的学校”,被周边群众誉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



二、组建教育集团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洛阳魏书生中学成功转型之后,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还有一批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亟待提升,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抢抓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机遇,以洛阳魏书生中学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引领带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是充分整合内部资源。2022年3月,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综合“联盟型”“项目型”教育集团模式,以洛阳魏书生中学为核心校,以洛阳市启元中学、正泰小学等10所中小学为成员校,组建“洛阳书生教育集团”,积极践行魏书生教育理念,确定发展理念为“共建、共研、共担、共享”,各成员学校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在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024年8月,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洛阳书生教育集团对成员校进行优化调整,集团下设大谷关书生教育集团、庞村书生中学教育集团、诸葛中学书生教育集团、启元中学书生教育集团等4个分集团,涵盖全区27所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同时,协调5所城市区优质小学与5所农村薄弱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体化教研、轮岗换岗带动、资源共性帮扶”等促进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二是建立集团管理机制。组建洛阳书生教育集团委员会,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制定集团章程、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对集团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成立“一办五中心”,负责集团日常运行。2023年10月,洛阳书生教育集团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三是建立业务推进机制。建立集团委员会会议制度,每学期研究集团发展工作。建立校级领导跟岗互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交流管理经验和育人经验。建立优势学科帮扶薄弱学科制度、师徒结对“蓝青工程”及定期培训制度,帮扶薄弱学科及青年教师快速提升。建立学生集中展示竞赛、跨校研学、集训制度,引领提升育人质量。建立每学年教育教学联合展示制度,展现集团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发展、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建设成果。


四是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区财政单列资金,设置“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贡献奖”,重奖一线教师,2022年—2024年累计投入2300万元。制定集团成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办法、教师综合考评办法,每年开展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发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贡献奖,并与校长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挂钩,集团成员校发展动能和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五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团队、专业的教师团队是现代化学校发展的关键,围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技能,洛阳书生教育集团全面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明确“领导干部大讲堂、基本素养大提升、高效课堂大比武、骨干教师大辐射、班级建设大展评、轮岗换岗大学习”六大行动,着力培养一支卓越的校长队伍、智慧的管理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已开展大讲堂及各类研讨活动92场,形成教研成果160余份;累计成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32个,累计培育中原名师、省市骨干教师500余名;一批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奖:组织1393人参与全区高效课堂大比武,推选105人参加市级优质课。获市级一等41人,二等49人,获奖率达85%;轮岗换岗交流共11批次294人,约占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师总数19%,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校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初步显现出优势互补、交流提高的良好效果。



六是实施学段衔接行动。成立教育集团之前,低学段学生升入高学段学习,经常出现“缓苗”现象,集团化办学改革以来,着力打破学段壁垒,有效促进学段衔接。先后组建学前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初中教育联盟,并且组织部分初中学校加入洛阳一高等高中教育集团。围绕“新课程标准落实”“课堂教学观摩”“班级建设观摩”“思政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等主题,多次组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跨学段研讨活动。大力开展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体验高学段学习生活,促进学段顺利过渡。



七是促进各校特色发展。彰显特色优势,遵循成员学校历史沿革,依托学校资源禀赋及师资力量,积极创建各类特色学校。课堂教学方面,实施“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洛阳魏书生中学“六步教学法”、庞村中学“七步导学法”等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方面,先后创建伊禾小学“全国围棋特色学校”、魏书生中学“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诸葛中学“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伊水小学“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福民巷小学“河南省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校”、枫叶路小学“三香校园”、正泰小学“洛阳市生涯教育示范校”等特色学校,打造一批“洛阳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和“河南省课后服务示范校”,集团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


集团化办学改革以来,魏书生教育理念在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小学校得到深入推广,中小学生逐渐养成自主管理、自育自学良好习惯,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各学段之间衔接自然顺畅,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全区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城市区前列。近年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外就读学生持续回流,先后接待省内外教育考察团、跟岗学习团达63批2000余人次,示范区教育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持续提升,为示范区科技城建设提供了高质量教育支撑。




学校典型案例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

以真育真,办新时代家门口的好学校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始建于1974年,是首批郑州市新优质初中,根据郑州市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布局,郑州57中以名校+新校+弱校的组合方式,先后托管了新建校长江路中学和老校102初中,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同时,作为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单位,输出品牌、共享资源,引领6所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8月,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荣获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集团引擎”发动——引领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动力。一是党建领航:集团发展的主引擎。为加强党对集团化办学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成立了中共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委员会,下辖3个校区、5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完善的党组织体系建设,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集团以周边红色资源为载体、以“二七精神”为内核,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生信仰之基,红色教育成果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文化浸润:集团发展的向心力。集团坚持以“真教育”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以真育真,积极生长”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真”文化体系,东校区和南校区分别孕育出了“真教育+生命教育”“真教育+全人教育”的校区理念,形成了价值融合、逻辑自洽的集团办学理念群,引领各校区并肩共进。三是多向聚能:集团发展的助推器。集团以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为管理理念,成立了集团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发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具体部署教育教学、资源保障、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三个中心紧密配合,确保高效运转。同时,集团内实施干部轮岗、AB角、“管帮带”等工作机制,有效增强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



“师资活水”畅流——浇灌校区发展的源头清泉。一是“教师漂流记”:轮岗交流的创新之举。建立集团教师交流机制,总校派往各校区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22.7%,青年教师定期到总校跟岗学习。集团内部师资优化配置不仅给各校区带来办学活力,更有力带动了课程、课堂、评价等办学诸要素的交融、整合、优化。二是“成长自画像”:梯级培养的量身定制。引导教师们绘制成长自画像,集团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制定培养方案。针对青年教师,聚焦基本功提升,开展系统培训,并通过“青蓝工程”和“六个一工程”助力他们快速成长。针对骨干教师,搭建“骨干教师引领课”“组内研讨展示课”等平台,促其走出舒适区,实现持续成长。针对名优教师,提供“教学艺术大讲堂”“班级管理大咖秀”等平台,引导他们凝练教育智慧,形成有形成果,供老师们学习和借鉴。三是“教研大联盟”:联合教研的深度互动。在集团联合教研实践中,集团教育研究中心把握教学工作方向,协调各校区教学教研的组织与开展,打通校区壁垒,实现共研共进。集团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着力构建“真教、真学、真会”的“三真”课堂形态。通过专题研讨教学沙龙、同课异构集团赛课、“求真”教学节等活动,实现了各校区教育教学的一体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增值。



“课程宝库”共创——构建学生成长的五育大厦。一是课程开发团队组建:专业保障。聘请校外专家及集团省市名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对各校区的课程建设、课程方案的撰写、方案的实施、实施效果和反馈进行系统指导,不断提升各校区课程建设的专业水平。二是多元课程体系构建:奠定基石。在确保国家课程全面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有计划、有侧重地共同开发构建集团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国家课程打基础、地方课程传文化、校本课程赋潜能的“求真”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包含七大类30多门,立体多元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三是特色课程资源整合:添砖加瓦。各校区充分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如本校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东校区的生命教育课程、南校区的全人课程等,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程发展样态。



“校家社”合力  ——优化协同共育的良好生态。一是持续赋能家长:滋养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为确保家校合作“1+1>2”的共育效果,总校设立了“真·好父母书院”,构建系列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授课,建立积分制度,颁发结业证书,引导他们做新时代“真·好”父母。在总校的示范引领下,各校区均成立了家长学校,紧密的家校合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而肥沃的土壤。二是充分挖掘资源:吹拂孩子心灵的和煦春风。学校充分挖掘周边的资源,与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党史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学习、体验、实践。同时,邀请家长志愿者和专家走进校园,开设课程,分享经验,为孩子们打开通向未来的窗户。三是建立营养循环:形成孩子成长的导航联盟。在集团“真教育+”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家庭、社会就像大自然中的生态循环一样,各个元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学校积极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化身“知识与能力的转换站”,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精确的导航地图;家庭作为孩子“情感与价值观的源头”,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真·好父母书院”课程,参加“亲子共读”等,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社会则为“多元拓展空间”,以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丰富的生活样本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认知。


开封市金明小学:

内涵式发展,赋能金明教育集团行稳致远


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公办学校,因地处北宋皇家名苑“金明池”遗址而得名。创建于1995年,现有三个校区、四个校部,660余名教师,万余名学生,构建起“一校三区、一体两翼、一体发展、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是一所中小学兼备、各校部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集团。围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推行“以学定教、多元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扩优提质。开展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改变碎片化、割裂化教学倾向,聚焦核心素养,设立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内容。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倡导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时间放给学生、把思的空间还给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体的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和实践过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聚焦新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学智慧,从学科知识向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转变,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习真正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更新科学教育观念,完善“宽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1+X”课程的基础上,立足宽教育中“全景式课程”设置,搭建了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博闻多识”“体育健身”“艺术审美”“心灵成长”四大类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毅力,丰富学生艺术体验、培养学生高雅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品位和水平。学校还立足于九年一贯制的独特优势,将探索基于跨学科的整合课程作为重要方向。同时,积极开展中小衔接探索实践,在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衔接过渡课程的研究,从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生活。



三、全面实施“早教研”,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新学期开始,学校将所有的老师分成两部分,首先是主科教师,从八点钟开始进行半个小时的“早教研”,由备课组长主持,把这一天课堂上需要讲的内容进行“精备研磨”,统一好重、难点课件、作业布置、周考等工作,提升备课的质量、教研的水平。行政管理、体音美微劳等学科的老师,全部包班负责学生的大课间管理。“早教研”的考核与优秀备课组进行捆绑评价,这样确保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研磨出的精品。


四、持续开展科学教育,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以创建“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切实落实好科学教育,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上好科学课、讲好科学事、点燃科学情、培养拔尖人。以数理化、地理、生物、微机等学科为主阵地,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实验课的实操水平,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合作等能力。一是积极落实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全力推进科学教育。深度锤炼教师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以跨学科、特色社团课程等为抓手,积极参加“白名单”赛事。二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开展好基础性和拓展性实验,综合运用观察观测、模拟体验、设计编程、制作加工和饲养、种植、参观调查等推动实验教学方式创新,开展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和跨学科实践。三是开展自制教具比赛、实验说课大赛、实验精品课展示。组织进行全校“科学素养知识大赛”,进行“实验教学大比武”活动,推出科学微课堂——“玩出来的科学”系列微课和科学教师线上公开课,营造出爱科学、会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四是探索与开封高中等重点高中牵手,组建拔尖创新班,进行物理、数学等学科的贯通式培养,尊重“尖子生”的个性,挖掘潜能,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真正的未来的“学霸”选拔出来,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五、开展“定单式”师资培训,赋能轮岗教师成长。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的独特优势和办学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教师交流得来、适应得快、融入得好,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一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形成教育新合力。通过座谈会、专题培训等活动,让老师们认识学校、熟悉同事,了解学校管理制定和工作模式,组建新的教师团队和搭档,让交流轮岗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开展研课、磨课等,形成新教学搭档,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文化沁心、用事业留人,通过讲校史、听讲座等培训活动,使之入脑入心,形成共同的文化共识和行为准则,激发创业激情。三是坚持多措并举,用情感留人。在金明,学习培训是教师的最好福利。学校尽可能把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更多给交流轮岗教师,为老师们打通专业发展的上升渠道。四是建立科学的交流轮岗评估体系,保障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坚持教师学科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为考核评估方向,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评价标准,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面、客观评价,提高评价工作的指向性、科学性、实效性。五是加强动态管理和过程监管。建立和完善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管理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业务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抓手,提高交流轮岗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洛阳外国语学校:

以多语种发展推动特色办学


悠久的办学历史,突出的办学目标。洛阳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9年根据教育部“在一个省内办好1-2所外国语学校”的意见,洛阳市政府在原市十三中的基础上创办了洛阳外国语学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备案的全国22所“合格外国语学校”之一,是省文明校园,是全国中学日语教学联盟会长单位,全国中学俄语教学理事单位,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会员单位,是洛阳市开展对外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是一所外语特色鲜明的公办外国语学校。近年来,学校以“英语优势突出、小语种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为办学目标。紧抓“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乘势而行,全力推进外语特色办学。学校同步开设有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多个语种,是河南省最早开齐6门高考外语语种的学校。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严格规范的管理、卓越的教师团队、过硬的教学成绩、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用心成就孩子们的美好梦想。致力打造洛阳教育“外国语”品牌,为培养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外语人才奠定基础。



优越的办学条件,强大的师资团队。学校2023年8月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228亩,总建筑面积7.5万余平方米,充分满足多样化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除满足60个班教学需求的标准教室外,还建设有15间走班教室和18间供外语学科使用的专用学科教室,专业多样的教室可充分满足学校多语种特色教学和新高考选课走班的需要。学校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占81.7%,中高级教师占75.2%,近一半教师为研究生学历。学校外语学科组是一个务实创新的团队,在编教师41人,有英语正高级教师1人,小语种教师22人,是省内专职小语种教师最多的学校。小语种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多数有国外留学或做国外交换生的经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超70%。外语学科组多人被评为省、市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标兵。



完备的课程体系,丰富的社团活动。一是构建完备的特色课程体系围绕外语特色,构建了学科课程、特色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类一体课程体系。特色拓展课程主要是外语选修课程和国际课程。学校开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门外语,学生主修1门外语,并将其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另外可以选修1-2门外语,作为兴趣爱好,拓展语言知识面。学校与日本冈山外语学院共同开办了中日国际班,为部分学习日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出国留学的经济便捷的平台。外语学科组开展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研发应用ACA特色外语校本课程体系(Appreciation-Comprehension-Application),包含衔接课程、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和发展课程。二是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学校外语社团主要有模联社、外语话剧社、外语配音社、外语演讲社等。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成立于2016年,已成功举办八届校级模拟联合国大会,五次受邀参与全国模联活动展示。成功举办三届“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节目展演活动,将“外语”与“中国故事”创意结合。依托《中国日报》、《21世纪报》这个平台,开展了以“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思享汇”活动。



显著的特色办学成果。2024年,学校获评“河南省特色高中”。立足于办学目标,大力发展外语特色,助力教学成绩的全面提升,学校2024届高三在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外语学科组特色化发展成果显著。外语学科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赛课活动,学科负责人颛宏娟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成员王文婧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张敏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其他成员均获得过洛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学校作为协办单位筹划组织2024年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讨会、带队参加北京全国中等日语教学研究会年会、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研讨会、西安外国语学校多语种学术交流、江苏沭阳教材培训、江苏南通新高考暨小语种考察、平顶山学院“第三届西班牙语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山东单县“俄语”教学观摩学习等。学校多次接待省内外名校来我校学习小语种办学经验,并于2021年暑假承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第一届全国中等日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暑期研修班”,日语、俄语老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交流。日语学生连年入选“心连心-中国高中生长期访日项目”,在“全国高中生日语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俄语学生在2022、2023年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赴俄开启精彩的免费留学生活。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


关注

河南省教育厅
传递河南教育资讯,展示河南教育形象,服务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