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今天看平顶山、安阳、鹤壁!

政务   2024-11-21 15:31   河南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依法依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

办学行为管理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全面深入挖掘、总结、宣传、推广

各地基础教育规范管理中的

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河南省教育厅开展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

我们聚焦

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



局长笔谈文章


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扩优提质 努力办好鹰城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洪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在学前教育普惠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质量提升“一体化”协调发展上投入一系列“真金白银”与“政策绿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教育强市建设基点。尤其是陈向平书记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并在今年的教师节当天,身临教育一线看望慰问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李明俊市长多次实地调研强校带弱校情况并对“打破市直、县区集团化办学壁垒”现场给予指导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并研究“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史晓天副市长亲自研究部署抓落实,对“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规范招生”等重要关键问题每周进行调度……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作为产业转型、改革发展的治本之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坚持高位谋划、统揽全局、把握大势,让教育优先发展真正在鹰城大地上实现了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市教体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以巡视巡察工作为契机,坚持与巡察组、派驻组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持续强化贯通融合、协同会商、上下联动,强化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以“大班额”化解、“强校带弱校”、“幼儿园改扩建”等为抓手,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擎旗奋进、勠力前行,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办好鹰城人民满意的家门口教育。


一、以“创新扩容、规范管理”为抓手,擦亮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闪亮名片。一是加大公办学位扩充力度。利用城乡结合部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和老城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办公场所,由区级财政投资或申请使用债券资金,改造成为公办幼儿园,有效解决国有资产闲置和当地群众入公办园难问题。2023年,市财信投资公司(国有投资公司)出资,利用原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后闲置的办公场所,改建为3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后,市教体局协调市级公办幼儿园派出管理团队,分别将3所幼儿园命名为平顶山市育新幼儿园湛南分园、平顶山市科技幼儿园、平顶山市一中附属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400余名,为增加公办学位、缓解片区入园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印发《平顶山市幼儿园领航共建活动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领航幼儿园2所,省级幼儿园领航工作室4个;已组建培育市级领航共同体3个,市级领航工作室6个,帮扶薄弱幼儿园100所,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共建帮扶体系。持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全市共建立市级幼小衔接试验区2个,县(区)级幼小衔接试验区19个,试验区内园(校)结对300余所。三是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安全发展。落实幼儿园审批“先证后照”制度,加强对教职工资质、办园条件等方面的审核。建立无证幼儿园治理长效机制,将无证幼儿园治理情况纳入对县(市、区)教育督导考核内容,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完善办园行为督导机制,依据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和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围,通过质量评估引导幼儿园健康科学发展。



二、以“示范带动、优化整合”为抓手形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共识共为。一是规范招生,以动真碰硬的拼劲化解大班额。制定《全市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实施方案》《平顶山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平顶山市中小学违规招生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以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行为重点整治,建立规范办学问题台账。二是示范带动,以善谋善为的闯劲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等五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平顶山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引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不断提高“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70个,参与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189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14.84%。三是因地制宜,以勇于亮剑的干劲积极推进“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指导各地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坚持“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和“因地制宜、就近就优、提高质量、积极稳妥”原则,充分考虑辖区学校分布、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编制小规模学校整合规划布局图,一校一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递进式推进。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历史沿革、尊重基层实际,稳妥有序,不搞“一刀切,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小规模学校予以保留。四是精准施策,以攻坚克难的韧劲大力开展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着眼劳动教育可持续推进的发展目标,不断追求课程完备、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以种植、陶瓷、通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质量引领、内涵特色”为抓手开展了高中教育“多元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中招录取,严禁以任何形式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高中学校与考生提前签约、违规圈占生源,严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二是加强学科建设。扎实开展县中帮扶,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巩固提升县中薄弱普通高中,推进优质高中和学科基地县域全覆盖。加强学科建设,健全学科中心组,争创学科教研基地,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学科特色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色高中2所(市一中科技高中、市实验高中人文高中)、省级学科11个。三是提升育人质量。制定《平顶山市市长基础教育质量奖管理办法》及配套方案,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提升、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以评价促进质量提升。举行全市普通高中原创命题大赛、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等活动,达到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升的目的。


以上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鹰城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遵循,为民立场是根本动力,深化改革是根本保障。接下来,全市教体系统将以陈向平书记教师节调研指示精神为“契机”,将陈书记对全市教育工作“暖心鼓劲”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面学习、全面领悟、全面落实,扛牢发展重任,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建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为全市“双城”战略发展贡献教体力量!


安阳市教育局:实施扩优提质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安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翔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和《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教基〔2024〕169号)各项要求,安阳市教育局结合本市实际,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创新工作举措,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教育发展,聚力改革创新,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优质均衡、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安阳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五育融通,优质均衡 ”的教育理念,瞄准打造“ 区域性基础教育强市”的目标,以“五育并举”为育人导向,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形成家、校、社紧密衔接的协同育人链,构建具有安阳特色的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发展理念,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培育创建了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安阳市五中等一批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五育”并举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总结推广“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实施策略和改革成果,持续扩大“五育”并举工作的覆盖面,形成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完善机制,办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2023年以来,安阳市实施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5370余个。加大力度回收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改制一批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幼儿园,公办在园幼儿较上一年增加了11946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增加了12.21个百分点。2024年安阳市教育局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大力度回收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学位、提升公办园招生能力等措施,确保全市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此外,安阳市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机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安阳市成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1+5+N”区域发展模式下的豫北区域中心,辐射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焦作市等5市,组成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和融合教育内涵。



三、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安阳市教育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着力化解入学难等问题,努力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安阳市编制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24—2028年),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为解决学校与生源分布不匹配、中小学学位缺口大的问题,安阳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1339所,现有168个教育集团,参与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683所,占比为51.01%。2022年安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教育集团、林州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全省首批优质教育集团,2023年安阳市五中教育集团、安阳市七中教育集团、安阳市三官庙小学教育集团、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龙安区彰武联盟教育集团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批优质教育集团,北关区被评为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为全市中小学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基础教育均衡化,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支持和欢迎。



四、多措并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安阳市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安阳市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引导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成果评选,不断促进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各普通高中学校围绕办学方向和特色,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特色社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节。市教育局把高中学生在美术、舞蹈、书法、戏曲等方面的特长发展与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纳入评价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安阳市把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纳入市长奖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引导作用。目前,安阳市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高中学校。安阳市一中、林州市一中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特色高中。安阳市三中、安阳市龙安高中等学校多年来坚持发展美术、书法、体育特长教育,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名气,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鹤壁市教育体育局:内涵发展 特色引领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鹤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玉川



近年来,鹤壁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均衡、补短板,创特色、提内涵,抓规范、严整治,着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一、铸魂育人、守牢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鹤壁市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努力打好铸魂育人组合拳。


(一)协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为大舞台,由市文明办牵头,将之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组织财政、教育、公安、团委、民政、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组建“党员宣讲团”“青年讲师团”,选拔“红领巾讲解员”,开展实地宣讲200多场次,制作宣讲微视频160多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出市党史馆、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等“六馆一线”特色研学线路,创建5处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1400多场次,参与学生达9.8万人次。开展“国防+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19期,参与学生1万余名。打造“以心育心 护航成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童心向党 为心赋能 快乐成长”等关爱活动,覆盖全市300余所学校20余万名学生。



(二)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以校园为主阵地,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同时,努力做到五育并举,把活动课程化,把课程生活化,创新改革学校育人实践模式,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觅春景·摄花影”“青春豫有引力”“忆峥嵘·担使命”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进戏曲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举办校长杯足球赛、匹克球比赛等赛事,各学校学生参与率达到70%以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凝聚合力、改善条件,构建“学有优教”高质量基础教育


优质的办学条件是学有优教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保障。鹤壁市多维度、多层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各阶段、不同地域的办学条件,在努力缩小教育差距的同时,让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每名学生。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近三年来,利用政府投入、专项债、自筹等资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50余所,回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0余所,新增111个教学班,增加10000余个公办学位。


(二)实施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扩容计划。高标准举办新建学校,相继投用淇滨区珠江小学、示范区淇水关小学、淇县太行中学、浚县霄河路小学等7所城区学校;实施市鹤翔小学、市淇滨小学等优质学校分校区建设,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迁移、改扩建市高中、市外国语中学、鹤山区中山中学、鹤山区鹤山小学等,完善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制定《鹤壁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24—2028年)》,近三年,累计投入6000万元,批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等,新建、改扩建校舍7200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馆面积5万平方米。



三、创建特色、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重视办学条件提升的同时,鹤壁市注重把基础教育的重心放在提升学校底蕴上,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特色育人的作用。


(一)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实施名校培育、特色创建工程,培育创建了一批省级德育示范校、体育示范校、书法示范校、足球示范校、数字化标杆校、劳动教育特色校;山城区第七小学“八礼四仪”、浚县云溪小学“温润教研”生命课堂、淇县太行中学“太行铸魂”等学校特色创建初见成效。城区学校发挥资源优势,指导农村学校开设国学教育、书法、绘画等特长课程,竹笛、泥塑、经典诵读、古诗词鉴赏等社团活动,开足开齐各类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基本实现城乡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二)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以专家引领为保障,以教师培养为根本,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共同提高为目的”的集团化办学联动机制,引发了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的“聚变效应”。推进省级名校托管,与省级名校“联姻”,区域内学校先后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一中、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小学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助跑”。


(三)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成立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4所高中创建成为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


(四)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持续提升,100%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就近便利安排就学,2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



四、规范管理、攻坚创新,提升基础教育治理能力


当下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诉求的个性化不断增强,人们更加关注质量和水平,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坚决打好“双减”巩固落实战。组织协调“双减”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首批聘请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23人,公布全市办学资质合规、具备招生资格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13家,学科类治理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完成省级、市级35家体育俱乐部年检,全部按照规定纳入全国校外机构监管平台。


(二)深化教育信息化2.0示范市创建。持续推进鹤云教平台+教育专网建设,基本建成教育专网,已接入教育部门及学校67家,数字校园星级覆盖率达到84%以上,5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数字校园标杆校;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52万,师生注册率100%、月活跃率96.4%,深度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三)推动基础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完善规范办学线索转办和问题督办机制,加大对违反负面清单规定、触碰底线红线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防止出现挑战底线和触碰红线的办学行为,切实提高办学治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规范课外读物,开展“清源”“护苗”“绿书签”等系列活动,对中小学校图书馆藏书进行逐一审查,严把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入口关”,防止“问题课外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





县域典型案例


平顶山市郏县:

多举措赋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让俺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近日,郏县新城小学教育集团迎宾街校区六(1)班学生李天宇的家长激动地说。



据悉,近年来,郏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规划布局、精心打造标准化学校、实施教育集团化改革、大力推进五育并举等系列举措,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保障。郏县聚焦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2023年,开工建设长桥镇第一实验小学,2024年,在茨芭二中旧址建设茨芭实验小学,扩充茨芭镇区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改扩建的郏县实验幼儿园已投入使用。



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整合资源。郏县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人口分布、农村人口迁移、常住人口出生率变化等,全面优化中小学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2023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谨慎裁撤”原则,将姚庄、薛店、茨芭作为撤点并校先行乡镇,有序裁撤乡村教学点12所。2024年秋季开学前,稳步实施第二批撤点并校,涉及12个乡镇的44所学校,调剂教师200余人。同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寄宿制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空间上合理布局,功能上优化调整,资源上科学配置。 


提升管理水平,聚焦内涵建设。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及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21年起,连续举办“校长教育论坛”“班主任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对标《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等,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工作, 新城小学、第一实验中学等4所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12所学校被评为“平顶山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郏县教体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深化集团办学,扩容优质资源。近年来,郏县把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的突破口,实现“城乡共同体,优质一盘棋”。按照示范引领、协同发展、提质扩面的工作思路,以“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等形式高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集团内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教育科研、考核评价一体化,努力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促进成员校之间优势互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倍增,让每个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目前,全县已成立23个教育集团,其中两个教育集团被评为“平顶山市优质教育集团”。



落实五育并举,“双减”提质增效。郏县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校一策”推进学校“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思政课“本土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与爱国主义、劳动实践、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构建多维育人体系。各学校坚持开展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诵读节,打造诵读、艺术、科技综合育人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以课后服务为契机,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创新“普及+提高”育人模式,最大限度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各学校依据实际,开展了书法、足球、篮球、尤克里里、非洲鼓、围棋、花样跳绳、武术、机器人、趣味手工、轮滑、观影、阅读等别具特色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的“菜单”式活动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的点赞。八一路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新世纪小学、白庙乡中心校等5所学校荣获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教育时报》以《“新世纪”里的“五育”并举》为题,整版报道了新世纪小学“五育”并举的落实情况和育人成效。



同时,各学校立足“双减”,利用地域特色和本土资源,结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发展需求,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凸显区域或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多元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郏县新城小学的“东坡文化校本课程”和安良一中“航模科技校本课程”建设等,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


强化家教指导,促进家校共育。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暑期家庭教育指导进社区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合力共育。



安阳市龙安区:

落实扩优提质 深化新质教育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龙安区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举措如下:



一、推进学前普惠行动,促进优质发展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龙安区教育局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了龙安区区直幼儿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进普惠园发展进度,特别是在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方面,严格监管,强化民生服务。同时,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加强玩教具、游戏材料区角建设。2024年上半年。龙安区文昌幼儿园等教玩具制作在郑州展示,促进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区直幼儿园教育集团更是以文明大道幼儿园和区直幼儿园强强联合,为龙安区学前教育发展树立典型代表和榜样标杆。 



二、加快新质学校成长,促进均衡发展目标


龙安区教育局推进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落实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2024年,龙安实验中学办学类型更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开设四轨制小学部;置度小学新校区更名为龙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区直幼儿园基本满足群众需求,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家长,龙安区龙安实验中学、龙泉镇中心小学等开展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家长后顾之忧。龙泉镇提供校车服务保障了学生上下学交通条件,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三、加强特殊学生关爱,促进融合发展


根据“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要求,龙安区积极筹划在东风乡郭里小学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结合控辍保学和审批资助工作安排,龙安区教育局扎实推进送教上门和资助补助工作,切实保证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和资金补助,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



四、落实素质教育提升,促进全面发展


龙安区教育局积极构建“大思政课”体系,自上而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以开齐开足思政课、党的干部讲思政课、推选思政“精品课”, 建立思政教师教研体系、上好“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思政课影响力。2024年秋季开学初,龙安区各中小学依托中央电视台、安阳融媒等“开学第一课”,开展了本校、本班各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以奥运精神、收心活动、规划主题为代表的班会形式既实用、又有意义,开启了新学期的崭新篇章。



五、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促进教体融合


2024年秋季,龙安区教育局深入各中小学就开齐开足相关课程进行实地督查,严格落实体育课程,保障每日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要求,常态化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劳逸结合。注重劳动教育,龙安区马投涧镇中心小学的劳动教育在全区推广,善应镇南善应小学、天喜镇小学以劳动简报形式记录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同时,龙安区持续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和推广,先后组织了多次平台应用培训会,不断提升各学校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融合应用。全区先后有文明大道小学索华飞老师进入河南省王丁磊专家团队,10名教师进入市级专家团队,文明大道小学和龙安实验中学创成安阳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示范校。区教育局多次组织精品课制作培训,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先后有多节课例获省优、部优奖项。



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师资水平提升


龙安区教育局着眼于全区均衡发展和重点学校建设,以招聘、选聘和交流轮岗形式,保证优质学校师资团队高标准建设,保障乡镇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利用。2024年,龙安区教育局为龙安实验中学选聘教师50人,组织辖区内交流轮岗,推动新招聘教师在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跟岗实习等,促进教师交流,实现均衡配置。


鹤壁市山城区:

扩优提质 协同发展 打造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山城样本”



山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强化保障、扩增资源、提升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打造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山城样本”。


聚焦扩优提质,高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顶层引领,完善均衡发展机制。2021年4月,山城区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创建行动,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区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高位推进。区教育体育局组建专班摸家底、建台账,分析研判,逐条销号。先后4次组织校长、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观摩,开展23次校际间专项学习研讨交流。2022年4月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2023年5月通过市级核验,2024年1月通过省级复验。 二是改造提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山城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全面提升”计划,2021年来累计投入9亿元,均衡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条件。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实施200余个单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7200平方米;扩建、改造运动场约50000平方米,缩小城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即将实施投资1500万元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改造项目1个。在山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丽的环境在学校。三是坚持公平,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山城区在不断拓展教育公平“广度”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三类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就学管理办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学入学率100%。实施精准控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2020年投资2.3亿元建成鹤壁市清华园实验学校,增加优质学位4020个,丰富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争取资金60万元建成6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进一步提升在校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



聚焦强校扩优,守正创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山城区坚持“率先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推进学校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发展格局。在全区实施名校培育、特色创建工程,支持学校创建“精智课堂”“家风家训”“八礼四仪”“善雅教育”“红色教育”等特色品牌,通过特色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大批省级德育示范校、体育示范校、书法示范校、足球示范校、劳动特色校、数字化标杆校如雨后春笋在山城大地拔地而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聚焦强师提能,激发教师活力筑牢人才支撑。一是加大交流轮岗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方案,2021年以来城乡交流轮岗教师381人,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177人。扎实推进“县管校聘”,出台改革方案,细化工作机制,教师1041人成功竞聘岗位,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全区师资力量配备更加均衡。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健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保障培训经费,每年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预算教师培训经费,培训完成率100%,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学+训+赛”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山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443人,高于规定学历1074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430人,占比29.79%。三是厚植尊师重教社会文化。出台教育质量提升奖励方案,区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奖励当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并在教师节表彰,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为山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聚焦强生提质,落实五育并举赋能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持续构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把团、队工作纳入“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团、队阵地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广大儿童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科学、体育、艺术等课程,实行“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保证“两操”质量;持续推进传统文艺进校园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节等各项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做到校校有社团,四季有赛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各1处,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孝善山城 我爱我家”“游鹤城山水,寻民俗史志,育家国情怀”等富含教育性、体验性、公益性的研学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山城区中(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多元综合评价学生素质,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聚焦质量提升,齐头并进夯实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深化教学改革,铸好课堂主阵地。持续推进“一校一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质量,先进经验做法被作为鹤壁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二是数字赋能,优质资源共享。实施托管式学校联盟,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通过“智慧课堂”将传统“送教下乡”与网络同步教研和“网络同步课堂”等有机集合起来,建设实现“1+1”“1+N”网络同步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中高招成绩持续上升,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各科目学生综合学业水平持续提升,校际差异率低于0.15,山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充分显现。


聚焦“双减”落实,减负增质教育服务质量更优。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各项政策,深化校内提质增效,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依法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常态化依法查处非法辅导行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负担和群众经济负担。全面实施“5+2”课后延时服务,覆盖率100%。各学校不断完善“1+X”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因地因校制宜,组建300余个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持续开展书写、表达、运动、艺术等基本技能训练,促进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科学艺术素养逐步提升,努力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同需求。山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被评为河南省2021年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县(市、区)典型案例,2022年我区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




学校典型案例


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以康教为抓手 提升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质量



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九里山南麓,创建于1987年,是一所集聋人学前康复教育、聋人九年义务教育、聋人高中教育、智障儿童启智教育和普通幼儿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成立于1994年,30年来,90%的听障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开口说话,190多名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并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特别是从康复中心走出来的刘雨晴和蔡旭鹏两名同学,如今已经是长春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合理布局,扩优学段设置


大力发展学前康复教育,学校于1994年成立聋儿语言康复中心,通过开办语训班的方式,把听障学生的教育向学前阶段延伸。随着时间的发展,为了满足0岁—7岁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入学需求,全力保障他们优先入学接受学前阶段的康复教育,学校有效扩增学前教育学位,将班级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强化班,入学形式有点训、日托、周托,为听障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聚力扩优提质,提升学前康复教育办学水平


学校通过新建康复楼、改扩建个训室等方式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听障儿童运动场地和功能教室建设,完善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中心拥有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启音博士、丹麦听力检测设备、言语障碍矫治训练系统等康复设备,可满足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孩子的需要,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成效显著;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学前康复教育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式,依据我国著名的聋儿康复专家黄昭鸣博士的1+X+Y康复教育理论,全面推行“聋健合一”的教学模式,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融合在个训课、听觉口语法、五大领域、音乐康复、综合实践等课程中,促进听障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常态化开展学前康复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树立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的“质量”意识,以此提升听障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办学品质。


三、创新工作方法,医康教有机融合


为实现医康教的有机融合,自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学校积极与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平顶山市金声听力、惠耳听力等机构联合开展听障儿童医学+康复+教育融合试验工作,充分发挥助听验配机构的资源优势,定期对在训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康复中心根据机构给出的听力测试结果以及建议,对听障儿童在接受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内容的同时,还要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语言与沟通训练、生活适应、认知训练等康复课程支持。



四、探索教育方式,融合教育提前布局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全面康复,促进听障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于2000年创造性开办了聋健合一的融合性幼儿园——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六一幼儿园,是平顶山市首家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一所公办特教幼儿园,六一幼儿园也在2023成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



五、建设“教师+康复师”的双师型专业服务队伍


一是促进“教师+康复师”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康复中心现有8名教师,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积极学习专业康复知识,强化与领域内有权威的专家教师交流合作,跟岗学习专业康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鼓励教师“教育+康复”的复合型专业发展,有效弥补了学校康复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是组建复合型教师团队。自实施“康教结合”项目以来,学校积极整合资源,添置仪器设备,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康复技能,建立康复教师梯队建设计划,实行新老教师“一帮一”活动,每名老教师帮一名青年教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选派教师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参加教育康复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康复中心王倩老师参加“全国康复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另外,中心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个别化与融合性教育相结合 促进聋儿语言智力同步发展的研究》获省重点课题一等奖;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聋校义务教育阶段人工耳蜗植入学生康复训练模式初探》、《听障儿童耳蜗手术后康复有效手段的研究》获市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六、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效果


家庭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和听觉能力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情感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针对听障儿童家长缺乏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与家庭紧密合作,为家长提供听觉言语专业知识、个别化教育方法、亲子互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共同研讨家庭康复的方法以提高康复效果。


安阳市胜利中学:

提高教育质量 增强教育效益



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效益,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在实现课堂增效、严格作业要求、课后分层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并加以落实。


一、抓课堂,实现课堂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学校建立由校领导和学校中层组成的“成长课堂”课堂教学实践深入研究领导小组,组织任课教师开展以“有效作业减负、高效课堂提质”为主题的“大赛课、大练兵”活动,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通过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和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目标。



二、抓作业,严格作业要求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措施如下:


1.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制定了《安阳市胜利中学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和《安阳市胜利中学学生作业公示制度》《安阳市胜利中学作业检查评定细则》,坚持每月都进行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并严格按照减负政策规定,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2.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微信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求任课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作业,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同时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例如数学学科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制成思维导图,便于学生记忆。英语学科利用假期让学生制作年味十足的手抄报和英语版电影介绍,既有趣味性又能增长知识。物理和化学学科则让学生进行科技探索,利用家常用品自制电磁铁、温度计和酸碱指示剂等,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生物学科组织学生进行了生命探索,如种子的萌芽生活史、面团的发酵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模型制作等。丰富多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眼光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投入到广袤的天地中。


4.规范作业批改。根据作业管理制度,老师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批改标志正确规范、评语恰当,记录详实。精准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业提升。



三、抓辅导,课后分层服务


为了全面落实“扩优行动”,学校深入调研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致家长一封信》,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保障了作业管理工作的顺畅实施,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学校课后服务是学生自愿参加,家长申请,绝不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在完成规定课时之后,学校提供不少于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每周一—周四以作业辅导为主,作业辅导由各学科教师组织指导,主要对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任课教师对当天作业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对学生需订正的作业进行面批和个别辅导,不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及时解决难题,基本能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校立足实际,在周五开展了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全面展示学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办学成果。学校开设有篮球、足球、田径、合唱、书法绘画、生物活动、播音、历史故事、趣味语文、象棋等10个社团。每位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由体育社团成员组成的校田径队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广播社团参加区中小学社团展演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书法绘画社团的学生参加北关区组织的书画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们的刻苦训练,更离不开社团老师的艰辛付出和耐心辅导。



四、抓综合实践,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课程开设,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渠道,积极开发与实施劳动课程,以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劳动实践种植活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集体劳动实践、家务劳动、致敬大国工匠、保护洹河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学校,老师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蔬菜种植、收获蔬果;在家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学习制作年夜饭、包饺子、蒸花糕等。这些劳动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从不同的劳动项目、劳动形式、劳动技能充分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强化了劳动育人功能,做到以劳树德、以德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通过实施扩优提质行动,学校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鹤壁市淇滨小学:

内涵发展提品质 激扬生命创未来


鹤壁市淇滨小学2003年建校,因位于淇河之滨而得名。学校秉承淇河精神,用淇河水的晶莹、纯净润养学生鲜活的生命。确立了“激活生命 茁然成长”的办学理念,着力培育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睿智灵动的淇河少年。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生、教师、家长三大课程体系,通过激活学生、教师、家长生命中蕴藏的能量和潜力,实现为学生未来奠基的目标,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



近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构建活力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成为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学校先后获得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健康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校、全国名校联盟示范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百余项。



一、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淇滨小学党总支着力构建“1+3+X”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全过程,全力打造激活教育品牌。“1+3+X”党建工作体系:即突出党建1个统领,牢牢把准学校发展大方向;坚持学习、活动、制度3个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党建+课程文化、党建+德育文化、党建+环境文化、党建+数字平台等多个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在党建领航、党员带动下,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赞誉度提升。


学校的“七个一”党建学习活动经验得到推广学习。即每天在党建之声《晨读暮学》栏目发布一篇党员政治理论朗读篇目;每周开展一次党员亮相承诺活动,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一名党员教师亮相讲承诺;每月开展一次党员故事会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谈初心故事、集中学习交流;每季度开展一次“我身边的榜样”党课活动,讲述身边榜样故事;每半年开展一次教学技能竞赛,提升党员教师专业水平;每学期党员教师带头讲1节优质示范课,重点联系1名教师;每年组织一次红色教育现场体验式学习活动。



二、教师发展独树一帜


学校在“激活教育”理念指引下,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研训为载体,科学管理、有效实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品质,打造了一支 “激活教育”团队。学校党总支书记晁明芳领衔的中原名师工作室、省级名校长工作室和浚县长丰小学、浚县屯子镇石桥小学、鹤山区运输队小学共同组成了“以爱育爱”教育发展共同体。作为“以爱育爱”教育发展共同体牵头学校,多次组织共同体学校开展听课教研、学术论坛、社团展示、学生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和研修水平的提高。学校以研训为切入点,以教学实践作为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活力课堂、参与课题研究、研发活力课程、青蓝工程结对、专业阅读写作、积极联手高校六大行动,激活教师巨大的专业潜力,让教师走在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上。学校现拥有中原名师1人,省级名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名师35人,市级骨干教师4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3人的一流师资队伍。成为鹤城人民放心的基础教育学校。


三、立德树人启智润心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走向有情操、讲道德、显特长、正能量的成长之路。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以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高度融合全面为学生成长服务。在激活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打造了 “1+5+X”学生进阶式课程体系。由“五育”延伸出来乡土课程、品格课程、习惯课程、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多项活力课程,激活学生的道德、创造、运动、审美和生活潜能。已构建起乡土、民乐、科技、书法等近10个种类30个特色课程,淇河文化乡土课程涵养家乡认同,少年军校品格课程磨砺坚韧心性,良好行为习惯课程引领雅言正行、仪式六典成长课程见证拔节成长、科技课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开设了陆地冰壶、足球、棒垒球、科学微电影、创客等75个实践性极强的社团活动课程,老师们编写了《经典诵读》《淇河文化》《创意编程》等校本教材10余种。



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激活生命,点亮未来。近年来,学校快速发展,师生不断蝶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生灵动坚毅、全面发展;教师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家长用心陪伴、主动成长。形成了党建品牌、活力课堂、淇河文化研究、科学教育、民族乐团五大特色。



特色教育活动先后3次登上河南省电视台、10余次登上河南电视台、30余次登上学习强国,并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学校的“双减经验在教育时报全文刊发,在全省“双减经验调度会上做为中小学唯一代表发言。学校的办学成果,吸引了来自加拿大、上海、湖南、省内多地市50余批、近万人次教育考察团到校参观学习。




相关链接:

①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今天看郑州、开封、洛阳!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


关注

河南省教育厅
传递河南教育资讯,展示河南教育形象,服务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