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发布 | 漫步经典 Promenade系列黑胶唱片

乐活   2024-01-06 17:13   北京  


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从2018年开始推出“漫步经典 Promenade”系列CD和数字专辑。这些涵盖中国民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数千年来盛演不衰的经典曲目,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或录音棚录制,汇聚了近年来海内外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华人艺术家,是综合展现中国新时代音乐表演艺术成就的一张重要“名片”。五年来,“漫步经典”系列相继推出了17张专辑,其中数款已获得包括“唱工委音乐奖”“十大发烧唱片榜”等诸多唱片奖项,受到很多音乐和唱片爱好者的欢迎。


漫步经典系列


今年始,NCPA Classics的“漫步经典Promenade”系列专辑将全部压制黑胶唱片进行发行。全系列黑胶唱片延续了CD版本的设计语言,以国家大剧院院藏艺术品或著名艺术家美术作品作为专辑封面的主要元素;所有原始录音都重新进行了母带制作,以在黑胶上呈现最好音质表现;黑胶唱片的金属母盘与压片模版均在海外知名工作室进行制作,并统一采用180克重盘进行复制生产。这是NCPA Classics自2019年首发黑胶唱片以来,首个成系列的黑胶产品线


2024年第一季度,NCPA Classics“漫步经典Promenade”黑胶系列首批将发行六张33转单张黑胶产品:





李祥霆演奏《中国古琴名曲》


向上滑动阅览

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现已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唐代皇家琴师薛易简《琴诀》指出,经典琴曲的精彩演奏可“观风教、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无愧为人类共同的瑰宝。此张专辑所收录既有经典名曲及流传极广的小品,更有独特的由演奏者一人完成的琴箫合奏曲。其中《流水》是中国古代第一名曲;《平沙落雁》乃琴人必弹之作;《欸乃》一题是船夫、纤夫的拉船号子声,生动展现其坚定激昂的劳动形象及精神;《酒狂》表现古代文人微醉的愉快、潇洒与豪放;《阳关三叠》表现古代文人送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梅花三弄》则是对梅花冰雪中开放的坚强品格的描写和赞颂;《关山月》既有守边将士的思乡之忧伤更有为国效力之豪壮;《忆故人》是对老友的深切怀念;《长门怨》是汉代皇后对失去幸福的哀痛。别具一格的即兴演奏——《峨眉秋月》诗意鲜明、《巫峡春雨》情趣悠远。林林总总,颇值书斋茶室闲中一品。










袁莎演奏《中国古筝名曲》


向上滑动阅览

古筝,始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或清雅曼妙,或慷慨激越之弦音,千年不绝地流转于时空里,凝结于书卷中。此张专辑收录之作品皆为古筝经典传统曲目——《渔舟唱晚》不奢不竞、如雪如冰;《出水莲》中有松之风、竹之雨、涧之滴、波之涛;《月儿高》《平湖秋月》衔落月于弦中,贯清风于指下;《雨溅海棠花》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陈杏元和番》《汉宫秋月》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高山流水》《禅院钟声》其境若深渊之不可测,若乔岳之不可望,若江河之欲无尽,若天籁之欲无声。袁莎之琴音,集古筝美学诗意之大成,其典雅出尘之气质,为中国文化意境中极为自然而又深情的诠释。










张强、江洋 、于源春演奏《中国琵琶名曲》


向上滑动阅览

将今日舞台之追光照向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便会发现,在舶来的胡乐昙花一现后,唯有琵琶经住了中原文化的选择,以其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世俗性与诗性兼具的丰富内涵,成为了中国民族器乐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件。此张专辑收录了10首琵琶传统与现代名曲,由当代琵琶领军人物张强领衔演绎。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以双雄之态踞于武曲之巅,二者以“垓下之战”为蓝本,一用四弦唤万马千军,以势摄人;一奏西楚霸王之悲歌,以情动人。《塞上曲》《昭君出塞》为书写昭君之典范,但各有侧重,前者偏柔诉闺怨、后者带刚展气度。《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是描写民族风情的上乘之作,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在不同的节拍律动中分化出多重侧面。《飞花点翠》承传统文曲之意蕴,清雅高洁。《歌舞引》为国乐改进者刘天华所作,旨在“洋为中用求新声”。《大浪淘沙》乐由中出,阿炳用四弦叹人生。《天鹅》由琵琶宗师刘德海创作,以多种演奏技巧的创造性运用引领琵琶艺术的新发展。 















王之炅演奏《中国小提琴名曲》


向上滑动阅览

自从在梅纽因、西贝柳斯等国际小提琴赛事中取得佳绩以来,青年小提琴家王之炅已享誉国际。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首演者、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的学生,王之炅同样擅长演奏中国小提琴作品,她曾于第六届全国小提琴比赛中荣获“中国作品演奏奖”,并成为青年组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本张专辑收录的十首旋律优美、意境隽永的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国音乐审美,同时各自拥有不同的迷人之处:《牧歌》《瑞丽江边》《新疆之春》《苗岭的早晨》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金色的炉台》《庆丰收》中浓郁的时代特色,以及《夏夜》《海滨音诗》《新春乐》《丰收渔歌》中,能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到宁静与喜乐......这些作品在王之炅的诠释下颇值得细细品味。钢琴家薛颖佳与王之炅同样学成于上海音乐学院,相似的经历与多年的友谊让他们的合作珠联璧合、情趣盎然。








吕思清演奏《贝多芬与圣-桑小提琴奏鸣曲》



向上滑动阅览

1987 年,年仅 18 岁的吕思清成为首位荣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音乐家而一举成名。30 余年后,他将自己的艺术积淀凝聚在这张唱片里: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早期阶段的创作,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被人们恰当地称为“春天奏鸣曲”。圣 - 桑《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作曲家 50 岁时的力作,不但首演后立即成为各路名家的保留曲目,也一度因末乐章极大的演奏难度而闻名;此外,圣 - 桑将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划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的前后乐章又形成跌宕和反差—这种标志性的结构设计在圣 - 桑《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更为著名的《第三交响曲“管风琴”》中亦可一窥。











基因三重奏演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


向上滑动阅览

贝多芬的降 B 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第 97 号)创作于 1810 至 1811 年间,此时贝多芬的耳疾已严重妨碍他的日常生活及舞台演奏,他的音乐创作也开始转向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这部题献给他的学生兼赞助人鲁道夫大公(Rudolph Johann Joseph Rainier)的三重奏,正是这一转型期的代表作:他既有着贝多芬之前作品充沛的律动和堂皇的和声,又有着前无古人的复杂织体与庞大结构;第一乐章发展部与第三乐章中神秘、阴郁的音响,预示着他不朽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与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即将降临。这首被后人冠以“大公”别称的钢琴三重奏,既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奏鸣曲结构的大型三重奏,也是贝多芬作为钢琴大师登台演奏的最后一首作品:1814 年 4 月 11 日,他与小提琴家舒潘奇格(IgnazSchuppanzigh)和大提琴家林克(Joseph Linke)在维也纳合作首演了这首因之前法军占领维也纳而迟迟未得公演的三重奏,并于几周后再次演出,此后贝多芬永远告别了钢琴舞台。自问世以来,《大公三重奏》成为钢琴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公认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钢琴三重奏的巅峰”。









目前《中国古琴名曲》《中国古筝名曲》已正式发行,其它四款已全面开启预购。



购买链接如下




中国古琴名曲






中国古筝名曲




文案:肖梦婷

编辑:张赫媛

袁莎
袁莎,中国当代杰出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国家青年长江学者,中央音乐学院 教授、博导,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