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滚东逝的历史洪流里,一切的事物似乎都被裹挟而下,在无情的波涛里湮灭无闻。幸运的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总有一些文化遗产能够记录历史的痕迹,承载文化的血脉。
走进一城非遗,走进满城匠心。沧州市新华区是记录传奇的地方,这里有手艺的展示,也讲着守艺的故事。十步一巧匠,百步一绝技。新华的每一处,都写着传承者与非遗的故事。这些优秀的非遗文化,应该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个新华人的生命里。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因连年战乱灾荒一度失传。直至晚清才被民间艺人发掘整理,沧州书画家、《释心斋》创始人陈泽普先生于宣统三年拜天津老艺人为师学得此技,回到家乡后潜心研究葫芦烙画后传于长子陈书芹,又由陈书芹传于长子陈希孟。代代相传已百年有余,1992年传至曾孙陈晓飞,今传至第五代李国良。
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长河,聆听非遗故事
一起揭开《释心斋》烙画的神秘面纱——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被人们视为吉祥物,有“宝葫芦”之美誉。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秀美灵动的吉祥物“宝葫芦”与烙画完美结合,所产生的美伦美奂的艺术效果,将自然和谐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
《释心斋》烙画别具一格,庄重典雅,可谓绘画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株奇葩。其构图丰富,或粗旷大方或细致柔美。采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即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写实与严谨的效果,使每件烙画葫芦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李国良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葫芦上描绘着生活和历史,每件作品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研究和创作的过程当中,他遍访名家,四处寻求指点,历经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自成一体,结合工笔、写意、书法的精髓,大胆革新,首创夹扁葫芦平面拼接,作品表面密封水晶胶,实现了葫芦烙画以平面形式展现,突破了葫芦烙画永久不褪色的千古难题。在李国良的不断努力下,烙画这项传统民间技艺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他的作品也走出了国门,出口到日本和欧美各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悄然展现着让世界为之震撼的中华千年民间技艺。
近年来,李国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创办了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释心斋》烙画葫芦工艺品加工厂,不仅开发新工艺,还着手与省内各大、中专院校对接,开展葫芦烙画教学课程,培养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打造民间工艺品牌。创立以公司加民间烙画葫芦合作社加民间手艺人的产业模式,将带有沧州地方特色的各种工艺葫芦种植规模化、工艺品产业化、商业化,以销售促传承,不断创新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葫芦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