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文旅热度不减,郑州大学生“夜骑”古都开封;山西隰县小西天迎来无数“天命人”;山东临沂“跟着团长打县城”爆火……与此同时,类似“耗资20亿的古城,日均卖票不到20张”“××古城成荒城,人烟稀少无人问津”的报道也不断登上热搜。
一
首都北京、魔都上海、神都洛阳、花都广州……每一座叫得响的城市背后,都有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城市形象的根在文化,魂在文化。一座文化含量低的城市,在文旅市场似乎总透着某种先天不足,说白了就是,没啥可“吆喝”的。
文旅,文旅,有“文”才好“旅”。因此,旅游市场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多维度文化吸引力的比拼,这些维度可以是名山大川、文物古迹、物华天宝、绝代天骄,也可以是名优小吃、人间佳酿、百年老店、非遗传承……占一样便尽显优势。
然而,遍观国内文旅市场,有接住“泼天富贵”的成功案例,也有一手好牌打稀烂的经验教训,内中缘由引人深思——
文化要“真”。在消费降级、旅游趋于理性、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唯有“真金”才不怕火炼,文化要真、形象要真、服务要真、口碑要真。荒废的古城屡见不鲜,天价海鲜、天价理发令人瞠目,忽悠和套路引来口碑塌方,让人痛惜。“真诚是必杀技”“性价比是硬道理”已逐渐成为普遍共识。
体验要“好”。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武汉的“夜上黄鹤楼”、西安的“大唐追梦”、南昌的“寻梦滕王阁”……各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大呼过瘾。今年的旅游季,各个景区比着“整活儿”,赛着“讨好”游客,互动感拉满,情绪价值给到位,体验超乎预期。以此看,文旅赛道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
当今时代,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业兴则百业旺。若想长红,就要不断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深耕文化内涵的阐释、创新与传播,重塑独特城市形象,让酒香飘出深巷。
▲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与会嘉宾参观贾湖遗址博物馆。 杨光 摄
我们看到,许多城市确实下了很大功夫,然而在文化传播力、城市影响力,打造爆款文化IP,形成持久人气吸引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要做的还有很多——
深挖人文资源。把好的家底亮出来,展示城市底蕴,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形成外地游客吸引力;
促进文化交流。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关注,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
注重地方特色。城市是凝固的文化,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只有增加城市独特的文化含量,才能使城市具有独特魅力;
………
其实,远的不必说,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双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中原大地,每一座城市都有挖掘不尽的文化资源。以漯河为例,人类文明的发展、悠久历史的积淀,孕育出了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商埠文化和食品文化四大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近年来,漯河立足四张文化名片,不断塑造城市形象,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文旅产业得益于四大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日渐繁荣昌盛,体系与链条不断完善,频频出圈出彩。同时,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等交流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博物馆、小商桥景区、漯湾古镇等景区景点不断升级,演艺互动不断创新上新,一片欣欣向荣。
向文化要流量,向产业要发展。文旅赛道探索之路上,我们可尝试可操作的还有很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每天进步一点,总有粉丝+1,终会流量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