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有句名言:“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辛酸,但却是尼尔的忠告。那么,“两地”指的是哪些地方呢?“两人”又指的是哪两类人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1. 有钱不去奢侈之地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话:“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家族财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针挑土般困难。然而,败家却恰恰相反,就像水冲沙一样瞬间把一切都冲走。老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晚清名臣李鸿章去世时,给了子孙13000亩的良田,还有许多房产和白银。他的孙子李子嘉不到20岁就继承了这份财富,然而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他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挥霍。李子嘉每天都在各种奢侈场所来回穿梭,要么花天酒地,要么挥霍金钱。后来甚至和一个花魁做妻子,并雇佣了十个佣人,其中包括三个厨师和五个男仆专门遛狗。然而,再多的金钱也经不起肆意挥霍,李子嘉不得不卖田产,然后卖房产。经过一系列的挥霍,他最终变成了流落街头的乞丐。家族要积累财富,通常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一旦贪图奢侈享受,也许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整个家族就会走向没落。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不能承受铺张浪费。只有时刻保持节制和理性,家族才能长久繁荣。
2. 不去是非之地
《君子行》中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人在有钱的时候,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忌妒和阴谋。因此,在做事时应该避免惹是生非:经过别人的瓜田时,不要弯腰去拾鞋,否则容易被人怀疑偷取;走到别人的李子树下时,也不要用手去扶帽子,否则很容易被误会为摘李子。尽量避免去那些容易产生是非的场合,不给别人留下找茬的机会。唐朝有个官员叫郭旼,他家是皇亲国戚,与太后有亲戚关系。郭旼经常让他的两个女儿进宫陪伴太后,这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纷纷。不久后,皇帝派他去江宁做了一个小官。人们普遍认为是由于郭氏送了两个女儿进宫,才换来了这个职位。郭旼非常苦恼,向上司辩解,说女儿进宫是为了陪伴太后,并非是献给皇帝的。上司说:“瓜田李下的嫌疑,在外人哪里分得清呢?全怪你自己不注意罢了。”凡是有争议的地方,通常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喜欢在这些地方出风头,显摆自己,结果往往引来麻烦。
3. 不求虚情假意的朋友
俗话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只有在贫富有别的情况下,才能看出交情的深浅;只有在贵贱不同的情况下,才能发现谁是真心对待自己的人。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名不见经传,他的绘画风格也不被认可。有一天,他去参加画展,许多名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画作。直到画展即将结束时,一个人停下来仔细观察他的画作。这个人说:“你们看看这几幅画,虾会游,鸟会飞,真是神作。”齐白石慌忙致谢,才发现这个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由于得到梅兰芳的欣赏,周围的人开始跟风,纷纷称赞齐白石的画。然而,当真正到了卖画的时候,仍然无人问津,只有梅兰芳全力相助。正如俗话所说:“烈火识真金,患难见人心。”只有在低谷时,才能真正看清谁是真心的朋友。有些人嘴上喊着兄弟朋友,但当事情发生时,却第一个和你划清界限。这样的人不适合成为朋友,也不值得向他们求助。
4. 不求嫌贫爱富的亲戚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北宋时有个叫吕蒙正的状元,小时候家境贫寒,很多亲戚都不愿意与他家来往。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曾经接济他们的亲戚看到这种情况后,也都拒绝继续帮助,生怕他们欠债不还。年幼的吕蒙正为了活下去,几次请求亲戚的帮助,并承诺将来发达后一定会重礼答谢,但都被拒之门外。他不得不去街上乞讨,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就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帮助他,使他能够继续读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学习,他最终成为状元,名扬天下。曾经躲避他不愿与其来往的亲戚,现在却都上门来讨好。这世界真是冷漠,即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嫌贫爱富。在他们看来,亲情只是因利益而存在的社会关系。对于有钱有势的人奉承巴结,对于穷困潦倒的人嘲笑冷嘲。当你遭遇困境时,与其依赖亲戚雪中送炭,不如提升自己,努力创造财富。
总结:老祖宗的忠告虽然有些辛酸,但却是深思熟虑的智慧。不去奢侈之地和是非之地,不求虚情假意的朋友和嫌贫爱富的亲戚,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节制和理性,积累财富,提升自己,从而实现长久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