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镇古称“善化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分布着众多历史遗迹。该镇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现有省级文保1处、县级文保1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8处。为更好地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传下去,该镇精心组织镇村工作力量,积极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许多默默坚守的文化传承人、守护人。从古老村落到深山古庙,他们扎根乡村,以实际行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
此次文物普查调查工作中,大济镇虎垄村一村民在劈山开荒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该处石刻位于临溪的悬崖峭壁之上,被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丛淹没,无路通行,急需一名“引路人”。获悉此事后,年逾古稀的老党员林瑞平主动伸出援手,义务引路。
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后,在林瑞平的带领下,文物普查员一行到达摩崖石刻处。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石刻上许多文字已模糊不清,甚至脱落。但依稀可辨此中内容,该石刻系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的作品,距今已有834年的历史。此石刻为一块“纪德崖刻”,相当于如今的铺桥造路功德碑,记载了一位名为章必胜的迪功郎(宋代从九品官职)捐资铺路的事迹。章必胜不仅铺砌了南湖东岩路(大致位于今书峰乡百松村南湖),还修筑了一条3.3米至6.6米宽不等的道路,从□□桥东岭边至白坑洋中后溪边(大致位于大济镇虎垄村过溪至书峰乡书峰村白坑之间)。
这块石刻的发现,填补了宋朝时期附近村庄连接蜚乌古驿道的历史空白。
下山前,文物普查员对林瑞平再三致谢。这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摆摆手说:“你们是在为党工作,我这也是在为党工作。”
工作中,大济镇文物普查员得知该镇东井村有古井、古树、古石板桥等历史遗存,便联系该村村干部郑庭领,代为引荐几名村里的老人协助寻找。不承想,这位年轻干部却对这些历史遗存颇为熟悉,当天便带着文物普查员前往。
在东井村百里田,郑庭领介绍,这里原先是大济镇通往龙华镇的乡间道路,两边有百里良田,小溪是灌溉水源。该处发现的石板桥铭文内容为“绍圣元年(1094年)十一月,游晋卿自舍财为考妣□□”。这是一座北宋末年,名为游晋卿的人为其亡母所立石桥。传说他中了进士,一生乐善好施,倾力修造18座桥梁。在某年元宵佳节迎神赛会恭迎吕洞宾入境巡安,吕仙见此地桥梁众多,随口赞曰:“玉井游家,不生不灭。”
大济镇文物普查员在东井村瑞湖宫走访时发现,该宫庙奉祀的是天上圣母妈祖。在宫庙里帮忙的一位老大娘向文物普查员说起度尾镇潭边龙井宫妈祖真身的传说。
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普查员也深深感受到一些村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有个别人作为古迹业主,却总想着如何重建一个更新、更豪华的建筑;还有个别古迹业主觉得普查没什么用,又不能换钱。更有甚者,一些文物保护不当,已经损毁。如早年有村民发现苏钦陵墓,有好几级墓埕,非常豪华,且石雕精美,但当时已有塌方倾向。如今,该墓冢已无法找到。
苏钦(1102—1168),字伯承(伯臣),芦山九世,自幼随父亲从泉州德化迁居仙游,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沈晦榜进士。历任惠州录参、福州闽清令、闽县令、洪州新建县令、广州机幕、江西帅属、巴州守、阆州守、利路州转运判官、转漕使。苏钦廉俭出于天性,政事基于文学。宋代仙游县尉黄仲昭称赞苏钦:“莅官以廉惠称,居家以孝友称,其内外行之兼备。”苏钦卒后入祀仙游乡贤祠。(黄凡 陈可 黄伟靖)
责编|郑文洁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报道|公众号、头条号、福建号、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