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微治理”为下庄村民幸福“加码”

政务   2024-12-03 15:02   重庆  

村道干净、树木葱茏、花草芬芳、柑橘飘香、水渠清澈透亮、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是近日,记者在竹贤乡下庄村所看到的初冬景象。

俯瞰下庄。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治理半径过大、治理力量薄弱、治理手段单一等难题,下庄村积极探索破题之策,通过动员院落长、村民踊跃投身院落治理,巧妙地将基层治理的重心向下推移,力量向下沉淀,资源向下倾斜,广泛凝聚起民众力量,致力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数据显示,下庄村民上报的事件中,高达88%能够在院落内部妥善处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小院家”疏通服务村民“毛细血管”


下庄村,曾被四面千米绝壁“锁”在巨大“天坑”之中。这里走出了带领全村人开山凿路、脱贫致富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也孕育出“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

一条“天路”,让下庄人走出了大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沿着“天路”走进下庄村,学习和感悟下庄精神。

荣誉的激励、榜样的力量,为下庄这个传统村落的蝶变重生、向美而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如今,传统的土坯外墙、木制的门窗、精致的围栏,点缀起古朴静谧的村舍院落;房前屋后山泉绕户、阡陌交通,美池、桑竹相映成趣,田间地头生机盎然……生活于此,幸福之感如影随形。

环境的改善与产业的稳固,让下庄村思索着新的发展命题:如何将慕名而来的“流量” 转化为持久的“留量”?村支“两委”干部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条天路将下庄村划分成上庄和下庄两个网格,村干部兼任网格员,却因日常事务繁杂,难以充分发挥“前哨探头”的关键效能。于是,下庄村创新举措,精细划分院落,将分散的群众力量“聚沙成塔”,变“满天星”式的零散状态为“一盘棋”的协同格局,让局部的“一处美”拓展为整体的“处处美”。

在上庄和下庄两个网格的基础上,全村细分为5个院落(微网格)——天路小院、楷模小院、学苑小院等5个院落,同时召开群众会推选5位村民为院落长(微网格长),并赋予他们具体职责,以此规范院落运行、助力网格运转。

院落微治理究竟“微” 至何种程度?下庄村在坚守村民小组建制的根基上,充分考量村民聚居状况、亲属关联,以及返乡能人、党员分布等多元因素,秉持便于组织与服务的原则,以传统院落为核心,每10—30户构建一个微院落,形成独具特色的“小院”单元,构建起层层保障的问题解决体系,仿若疏通了服务村民的“毛细血管”,让治理末梢神经敏锐感知村民需求。

下庄村村主任袁孝鑫介绍,全村村民遵循在家全覆盖、在外务工一户一人入驻小院的模式。统计数据显示,村民们对平台的使用量高达26万余次,人均使用120次。这一数据背后,是村民对院落微治理的深度参与和高度认可。

在下庄村,美景赏心悦目,治理成效却如静水深流。记者在事件中心子菜单中清晰可见下庄村事件总数及分级处置详情。从处置层级剖析,群众上报事件 88% 在院落层面圆满解决、12% 在网格层级处置完毕、仅 3% 需在乡镇(街道)层面介入处理,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院落微治理的高效与精准。

下庄村院落微治理驾驶舱。




“积分制”推动村民“袖手旁观”到“携手共建”


年近六旬的杨亨星,是下庄村“学苑小院” 的院落长,也是“小院家”的忠实用户。尽管年龄渐长,他却熟练掌握着“小院家”的操作技巧。

临近中午时分,杨亨星站在自家院子里,轻点手机屏幕,打开“小院家”并迅速进入“找院长”板块。他向记者娓娓道来,村民可随时借助这一便捷平台向院长提出各类建议、投诉或求助需求;在“领任务”板块,村民还能主动领取任务,为乡村治理贡献力量;“及时报”板块则为村民提供了上报身边问题的便捷通道。

就在此时,杨亨星受理并处理了村民曝光的两件事务:一位村民屋旁堆积的垃圾亟待清理;公路某段散落的大量树叶需要清扫。仅仅几秒钟后,菜单显示 “院长处理”,与此同时,他的积分账户又增添了两分。

“自10月份以来,我已累计处理180余件事务,日均处理约3件,其中驳回了34件无意义的上报。”杨亨星感慨道,村里绝大多数村民都已融入“小院家”的使用潮流中来,通过这个小程序,不仅能及时获取新闻资讯,还可凭借积分兑换心仪物品,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为村民监督村内环境卫生的有力“眼睛”。

漫步于村内,不久便看见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在路边清扫落叶。这便是村民曝光事件得到迅速回应,院长处理落实到位的生动写照。

为激发村民从“旁观者”向“行动者”的角色转变,下庄村因地制宜,精心构建院落管理制度与自治考评制度。线下,积极开展清洁评比、道德评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线上,实时更新“乡贤榜、四美庭院”等激励内容,同时建设“积分超市”,实现积分数字化管理,每季度末举行积分兑换活动。

每积攒一分等同于一元价值的物资奖品,这一举措成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推动他们从“旁边看”的观望态度转变为“共同干”的积极行动,村级治理水平由此稳步提升。

自“积分制”推行以来,下庄村村民间已然形成“积分珍贵”的良好风尚。目前,全村205户399人已完成注册,累计发放积分19485分,已有455人累计兑换11423分。

“从事件类型来看,村民反映最为频繁的当属环境卫生与突发事件,这与我们作为旅游重点村以及下庄特殊的危岩地势村情高度契合。”袁孝鑫分析道,这为村支 “两委” 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通过数据流影响决策流、执行流,让治理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村民凝聚力的显著提升,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深度加深,无疑是当下下庄村积极向上、向善发展的真实缩影,也是“院落微治理”成效的有力见证。

村民运用“巫山小院家百姓服务平台”查看上报事件处理进度。





“微治理”成就“事在格中办”的高效格局


乡村治理,需众人拾柴火焰高,方能实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如今,下庄村凭借院落微治理,巧妙达成户与景交融、村景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并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殊荣。

竹贤乡组织委员陈敏手持手机,详细介绍道:通过“渝快办”或微信搜索“巫山小院家”,即可便捷进入“我的院”。其涵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为基层减负的“四大功能”。在“小院家”的乡村治理板块中,又细分为制治,即下庄村村规民约,为治理提供制度遵循;自治,成功动员全村399人踊跃参与基层治理,凝聚起强大的民众力量;智治,则依托各类先进治理工具,如“雪亮乡村”,将群众房前屋后的监控纳入其中,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森林防火方面,于山林中巧妙布局监控,全力守护村内的绿水青山;河道监管方面,在天路与河谷关键位置安装监控,确保村民及游客出行安全无虞。

在贯通融入方面,“院落微治理”实现同“141”基层智治平台数据双向融入,借助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搭建起“群众、院落、网格、村、乡镇、县”六级贯通、一键速达、一体调度的事件流转处置“高速通道”,并创新三条运转机制。其一为“自下而上”事件报送机制,村民借助手机端轻松报送事件至院落,院落长依据实际情形自行处置或上报至网格、乡指挥中心乃至县治理中心,实现事件的有序流转与精准处理。其二是“自上而下”任务承接机制,县治理中心与乡指挥中心可将任务派发至网格,网格再将任务细化派发给院落,院落长及村民能够自主领取并高效完成任务,构建起高效的任务执行链条。其三为分级分类闭环处置机制,通过科学划分事件等级,规范各类事件从受理到办结的全流程闭环处置方式,确保治理工作有条不紊、严谨高效。

“我们在下庄村开展试点工作,旨在引导院落长与村民自觉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逐步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其中,如今已成功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陈敏坦言。

“自从有了院落长和精细的网格化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我们的生活愈发舒心惬意,我要为院落微治理这一创举点赞!”村民杨亨双的心声,也是全体下庄村民对“院落微治理”成效的由衷赞誉。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院落微治理”特色应用,不断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为生活“添温”,让广大群众尽情共享数字重庆建设的丰硕成果,真切感受民生的温暖与幸福的质感,全力推进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时值初冬,下庄村红叶似火,柑橘芬芳四溢,幸福与温暖在各个院落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一幅乡村治理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下庄村民正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村民运用“巫山小院家百姓服务平台”上报事件。


记者 向君玲 王光平 


巫山政务
这是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的微信公众账号,是政府信息公开、便民利民服务、地方形象展示的综合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