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目前的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打还是不打”的问题了。台军的装备和作战能力,背后早已有一条隐形的“脉络”,从大陆悄悄渗透到他们的心脏地带。这条“脉络”已经强大到,即便不开一枪,台军的战力也能在瞬间崩溃。
记得古人云:“兵贵神速”,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并不在于谁的火力更猛,谁的兵力更多,而在于谁能在对方未察觉时,以最短的时间破坏其根基。这个道理用在台海局势上,恰如其分。看似强大、装备先进的台军,实际上早就被一条“供应链”牢牢捆绑在大陆身上。而这条链,正是台军的软肋。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制造业的转移让大陆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台湾自然也不例外。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电子配件、零件,大家都没在意。后来,随着台军装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武器系统开始依赖大陆生产的零部件。你可曾想过,台军的“智能警监系统”里,大半的配件竟然来自大陆?甚至,某些导弹出了故障,不是送到美国维修,而是直接送往大陆的工厂。
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资金上,台湾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军事产业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光是一个无人机的螺丝钉,如果需要全部自给自足,那将是一笔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更别提台湾本身的资源和市场规模,根本无法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木桶理论”来形容一个系统的脆弱性。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今天,台军的“木桶”就被一块大陆生产的零部件给削弱了。而这块木板的脆弱性,正是台军“防卫”的致命短板。
台军今天的“强大”仅仅是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脆弱,一旦被大陆针对,台军的“强大”瞬间变得脆弱不堪。真正的“战斗”,或许从来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击,而是断开那条看不见的“脉络”,让其自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