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未来城市格局,官方解读来了

政务   2024-11-01 22:39   浙江  



11月1日,《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少华介绍有关情况,市资源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洪水,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祝升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纯浩,市资源规划局总规划师李韧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明华主持。



2024年3月31日,《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规划》主要有四个方面:


严格底线约束


《规划》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任务,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明确空间格局


本轮规划范围包括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面积分别为8844平方公里和255平方公里。


在全市域层面,着力构建形成“一核引领、四极联动、一带和美、全域花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 一核引领,主要是进一步强化衢州中心城区对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核心引领作用,聚力建设辐射边际、汇聚枢纽、协同创新、品质宜居的城市发展主核心;
  • 四极联动,主要是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引导县城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江山、龙游、常山、开化四大城区;
  • 一带和美,主要是落实共富要求,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市县一体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全域花园,主要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全域山水花园城市建设,全面呈现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图景。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空间:

  • 一是构建“一带、三区、多点”的农业空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要求,积极探索“多田套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 二是构建“两屏三江、十带一园”的生态空间,串联市域生态廊道网络,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动生态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 三是构建“一主四副、组群联动”的城镇空间,形成1个市域中心、4 个县(市)、9个重点镇和N个一般镇的城镇体系结构,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平台体系。


在中心城区,主要立足于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着力构建“三城融合、两江共兴、组团发展、南北画屏”的城市空间格局。


  • 三城融合,主要是以“小三城”的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为主引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打造最具辨识度的核心板块;以“大三城”的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为主平台,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 两江共兴,主要是依托衢江和乌溪江“两江四岸”,打造最具辨识度的城市高品质空间。
  • 组团发展,主要是推动智慧新城、智造新城、老城片区、江北片区和衢江新区五大组团融合发展。
  • 南北画屏,主要是加强中心城区外围低丘、田园等生态空间保护,打造形态最好、功能最强、环境最优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强化支撑体系


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统筹做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空间落位,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彰显文化底蕴


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构建系统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实施城市紫线管理,并将“两子”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入规划内容,全方位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与活化利用

答记者问


问:

当前,衢州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这版《规划》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哪些工作?


答:

市资源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 徐洪水:


一是深化区域协同。《规划》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突出“做强自己、服务周边、创新合作、彰显示范”,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向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辐射的桥头堡和枢纽城市,积极谋划与周边地区深度合作。结合衢杭高铁建设落地,强化“衢杭”同城发展通道,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强化边际地区协作,加快建设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积极做好浙赣运河、衢黄铁路、衢南铁路等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通道的前期协同谋划。依托95联盟大道,打造四省边际“花园城市联盟”,多方位多渠道推进区域协同布局,合作共赢。


二是筑牢发展基础。《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一体化谋划,优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加强底线保护,统筹划定“三区三线”。规划到2035年,衢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142.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408.14平方千米以内。努力实现大花园核心区的农业底本更夯实、生态底色更靓丽。


三是精准要素保障。《规划》聚焦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充分对接十四五规划,服务省级以上项目总数达219个,市级以上项目192个,为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桥头堡、交通物流桥头堡、全域旅游桥头堡、人才科技桥头堡等“十个桥头堡”建设,提供了空间要素保障,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切实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合理用地需求。(例如,在现代产业桥头堡方面,规划空间指标向开发区园区倾斜。在交通物流桥头堡方面,重点保障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公路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在全域旅游桥头堡方面,预留重大文旅项目空间。)


四是强化平台支撑。《规划》贯彻“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部署,聚焦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全力保障智造新城以及县市开发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发展空间,为高质量、高水平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以“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整治、工业用地全域整治为抓手,向存量用地要空间,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亩均效益水平。同时,突出智慧新城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四省边际科创走廊建设,强化创新型产业空间保障。


五是提升城市品质。首先,以全省唯一试点城市为契机,开展国土空间总体城市设计,充分挖掘我市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底蕴,构建“一带九水七轴八星”的中心城区风貌总体格局,强化对城市滨水空间、街道空间、建筑风貌建设指引,着力塑造具有衢州辨识度的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其次,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体育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针对产业园区生活配套不足问题,通过布局工业邻里中心,不断补齐园区内公服设施配置短板,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最后,持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谋划“二横二纵”快速路体系[“二横”为盈川路-迎宾大道、浙西大道(G320);“二纵”为智慧大道、宾港路]和“十六横十六纵”的主干路网络,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建设,统筹城市内外交通、客货运交通组织,构建层级分明、安全有序、畅通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提供规划支撑。




问:

《规划》在交通方面会给衢州市民带来哪些新期待、新亮点?


答: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 祝升明:


一是大力推进交通先导,促进城市大开放。加快构建连通南北、贯穿东西、辐射四省、通达全国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不断打开对外开放大通道。公路方面,加快推进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形成“两纵五横二连”高速公路网和“六纵五横”国省道干线网;铁路方面,加快建成杭衢铁路、衢丽铁路,规划建设衢黄铁路、衢南铁路,构建“米”字型铁路网;水路方面,加快建设常山江航电枢纽、衢江航道“四改三”,规划建设浙赣运河、江山江航道,打造千吨级海河联运大通道,形成“一港六区”港口体系;航空方面,加快建成衢州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5个通用机场,2035年力争通航城市达35个以上,进军全国机场百强,打造四省边际航空枢纽。


二是大力实施衢城畅行,畅通城市内循环。加快推进城市交通的蝶变跃升,打造市域、城区、县乡3个“半小时”交通圈,实现“通达”变“通勤”。市域层面,依托国省道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主城区与各县(市)的快速通道,规划预留市域市郊城际铁路,进一步提升城市首位度。城区层面,规划建设城市“三环”,其中“一环”是古城保护环,作为老城区的疏散通道;“二环”是中心快速联系环,借助4条城市快速路,实现城市组团间的快速通达;“三环”是城市发展外环,依托国省道实现过境交通的疏散分流。县乡层面,迭代升级“四好农村路”2.0版,打造县、乡、村三级路网和物流服务体系,2035年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85%以上,惠及更多山区库区的百姓。


三是大力提升出行服务,快进慢游更相宜。坚持“快交通、慢生活”理念,加快形成“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出行城市样板。公共交通方面,规划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大力发展城际站点巴士、通勤通学专线等定制公交新模式,预留“一纵一横”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慢行交通方面,构建“两廊多环”慢行网络体系,“两廊”指衢江、乌溪江2条滨水景观廊,“多环”指依托水系网络、慢行绿道,打造历史古城等10个不同主题的慢行环线,2035年实现慢行交通比例达45%以上。水路客运方面,依托我市独特的水上旅游魅力和文化内涵,谋划开通信安湖奇妙文化游、水韵观赏游等7条旅游精品客运航线,打造“品南孔文化、游宋诗之河”为主题的水上旅游客运品牌。




问: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打造四省边际全域旅游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持续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请问《规划》对衢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具体的统筹考虑?


答: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纯浩:


一是促进文旅资源集约利用。衢州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最新文旅资源普查结果,我市拥有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文化标识等各类资源单体2000余个。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方面,通过完善资源名录、绘制资源分布地图、创新协同保护方式等途径,保护传承文化与自然价值;另一方面,构建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核算体系,健全各类赋能机制,推动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和复合利用。比如,可将分散的景点、景区进行整合串联,提高文旅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价值。


二是保障文旅项目用地需求。文旅项目通常依托自然山水、农林田园来开发建设,涉及用地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建设用地布局呈现分布散、不连片等特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将实际需要的新增文化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和用地保障。下步,我们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文旅规划衔接和协调,加强重大文旅项目用地保障。


三是完善文旅配套设施服务。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食住行游购娱”基本涵盖了主要生产消费领域,涉及文化、生态、水利、农业、交通、资源规划等多个部门。《规划》统筹考虑配套设施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增强游客参与感和获得感。比如,前面交通部门所提到的构建铁路、公路、民航以及与景区联通的“快进慢游”体系,大力推进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了游客的出游效率和旅游体验。


四是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衢州位于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辐射能力。《规划》紧密衔接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依托衢黄南饶95联盟大道,合作共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打造四省边际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我们立足发展自身,强化边际协同,“点”上重点抓好精品景区、“线”上做热诗画风光带、“面”上持续推进全域景区化,辐射带动四省边际地区,推动全域旅游品质再提升,打造四省边际桥头堡。




问:

在群众比较关心的塑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方面,《规划》都有哪些考虑,做了哪些安排?


答:

市资源规划局总规划师 李韧:


一是优先做好城市民生设施统筹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对标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市资源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教育、养老、道路交通、给排水等十余项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统筹做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和空间预留,并运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数字化管理手段,进行各类设施优先落位,强化城市民生设施空间保障和规划传导。


二是构建分层级全覆盖的城乡生活圈体系。《规划》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构建了“市级主中心—县区级次中心—集聚共富城镇圈—社区生活圈”四级公共服务体系。首先,依托中心城区,建设辐射省际相邻地区的市级公共服务主中心,加强中心医院、体育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高品质、全类型设施配置。其次,聚焦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持续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补齐县城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民生设施短板。最后,针对我市普遍存在乡镇个数多、规模小的实际情况,创新谋划24个集聚共富城镇圈,配强中心城镇生活服务和产业配套设施功能,实现辐射半径内乡镇村设施资源共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结合城市体检和规划实施评估,超前谋划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坚持民生保障、公益优先、补齐短板、强化安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同时,融入韧性城市理念,明确防洪排涝、人防、消防、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规划目标,持续优化城市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增强城市雨洪自然调节能力,提升城市灾害的综合防御水平。








来源: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

编辑:徐珊珊

一审:李伟、姚艳、姚清影

二审:李韧、童庆峰、程玲

三审:姚宏东

(注:以上单位均为衢州发布矩阵成员单位,其发布内容已授权衢州发布使用。转载请注明来自衢州发布)


衢州发布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牢记殷殷嘱托,加快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