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期间,温州市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共计120多名代表委员参加会议,提交建议和提案超30个,为助力温州“双万”城市建设积极贡献世界温州人的智慧和力量。
南君侠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副会长、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青年委员会执行会长,正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温州商会总会新生代温商工作委员会会长 |
进一步推进温州智能电气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建议: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智能电气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二是加快打造以应用场景培育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支持龙头电气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投资。三是加大项目申报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创新基金,激发产业群创新活力。四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五是支持物流畅通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沈贤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医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兼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
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 打造高水平康复专科医院
建议:一是依托温州医科大学资源,高标准建设温州首个独立康复专科医院,定位为区域性、示范性康复医疗中心,初期重点发展骨科、儿童、眼视光、口腔等康复服务。二是构建康复“产学研医”一体化生态,以洞头为主区域,借助温州医科大学力量,开展智能康复设备研发、技术创新合作,打造温州特色康复创新生态。三是加大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的投入力度打造康复医疗高地。
娄志斌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温州市工商联执委,温州市食品商会会长,浙江久都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支持温州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 加强海外仓布局建设
建议:一方面,加大对企业参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参展服务,拓展参展渠道,提升参展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海外仓建设与管理。优化海外仓布局,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王宗正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法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州大学法学院院长 |
加强民营企业合规 促进“两个健康”建设
建议:一是厘清企业合规的本质内涵。企业合规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涵盖治理结构、内部管理、风险防控、社会责任等。它不仅是换取减轻处罚的手段,更是引领性理念,促进政府导向、企业自治和社会评价共同作用。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制订《重点产业预防型企业合规建设指引》,加强重点产业、领域、环节及人员的合规建设,完善预防型合规治理流程。三是加快民营企业合规促进立法。加快《温州市民营企业合规促进条例》立法,包括合规管理责任、制度、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
刘彬青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妇女会理事,浙江婆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
建好入乡实践点“引回留育”温籍青年 助力乡村振兴
建议:一是科学规划实践点布局,结合乡村发展需求,如农业科技示范、乡村旅游策划等,提供多样化实践场景。二是完善实践点配套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培训,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青年积极参与。三是强化实践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促进乡村长远发展。四是加强高校、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江衍妙 世界温州人金融智库专家,申万宏源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 |
加快推进温州打造“世界美食之都”
建议:一是提升温州餐饮品牌能级。鼓励本土企业发展,孵化新品牌,创新菜品,创建高品质餐厅,吸引国内外品牌来温发展。二是促进餐饮文化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本土餐饮“走出去”;保护老字号知识产权,建设饮食文化博物馆。三是建设地标美食聚集区。鼓励县(市、区)错位发展,升级改造老店,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打造美食消费地标。四是打造和升级各类消费场景。鼓励打造文旅餐饮IP,举办美食节庆活动,深化餐饮下乡活动,加强美食宣传推介。五是培养餐饮专业人才。推动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和特色课程,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更多大师和名厨。
叶珺君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科技分会成员,浙江工贸学院温州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
完善温州文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引领“千年斗城”
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文旅司法保障体系。发布文旅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明确保护范围与归属,完善执法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打击侵权,加强司法协调,建立快速维权通道。二是普及宣传文旅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标语、展板、培训提升保护意识,强化创作者保护,防范侵权风险。三是推动文旅产业创造创新发展。实施创新措施,鼓励研发投入,优化配套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提升品牌辨识度。
徐亮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社科分会成员,温州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温州市联友公共关系事务所主任 |
擦亮温州历史经典产业,打造成温州金名片
建议:一是培训经典历史企业人员,提升创新、营销、品牌能力。二是规划职称评定,发展工匠培训体系,培育创新人才,扩大企业规模。三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引导产业迭代升级,差异化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创新营销思维。四是政府扶持历史经典产业,注入新元素,推动多业态发展,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数字化升级,引领产业破局,为温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蔡晓秋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文艺界分会成员,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 |
进一步提升公共场所声环境质量 助力温州文明及地方文化发展
建议:一是优化声环境系统技术,加强噪声管理监控。升级公共场所硬件设备,提升广播音效质量,采用AI智能降噪技术;在机场、高铁站、轻轨站等公共场所设计足够数量的噪声监测点位,监管控制噪声源头。二是丰富声环境信息内容,推进全域文明建设。在公共场所广播内容中融入温州地方文化元素,如温州方言、地方戏曲、民歌等,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听众的文化认同感。三是拓宽声环境信息渠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利用声环境系统宣传温州文旅活动,开展互动活动增强听众参与感。结合地方旅游资源介绍城市基本情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方晨光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设计师分会召集人,温州方晨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
加强城市创新策略 助力温州成为国际化文体旅游目的地
建议:一是推广外摆经济,放开“商业外摆”政策,积极引导并鼓励商家从店内经济到店外经济的全面升级。二是升级消费场景,瞄准特定圈层人群的需求,打造更多有故事、可互动的消费新场景。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沿瓯江两岸由西向东设定成每周2天无车日,组织策划音乐节,戏剧节、城市市集、迷你赛事等活动,建设“年轻态”城市。
徐健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新闻界分会成员,浙江日报温州分社社长 |
加强在外新生代温商情感联络
建议:一是加强重视。由市级层面统筹,加强新生代温商的联络联谊,进一步提升温州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二是增进交流。通过组织回乡考察、投资等活动及常态化沟通机制,增强新生代温商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感,如“全国新生代温商之家”活动、温商子女夏令营等。三是织紧纽带。统筹实施“青蓝接力”工程,加强新生代温商与家乡的密切联系,出台具体举措支持新生代温商科创孵化项目落地。
来源: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