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漫撷英】那里的河水静悄悄——《绿河杀手》浅析与导读

文摘   2024-10-07 20:48   北京  

实文学作为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的文学样式,一直以来都是各路作家施展才华与抱负的平台之一。而在各式各样的题材中,刑侦犯罪故事往往是纪实文学作者的心头所好。从东方到西方,从上世纪到本世纪,各种耸人听闻骇人不已的罪案已经成了大量文学奖项的宠儿,似乎“挖掘真相”、“揭露事实”就是文字记者与专业作家的专利一般。但是,在图像小说,这一更加严肃的漫画创作模式诞生之后,有人开始尝试挑战,以画笔和线条为世人描绘出那些悬念,让沉冤得以昭雪。今天的【佳漫撷英】,我们就将走进一部名叫《绿河杀手》的图像小说,来看看一位儿子是如何用漫画记录下父亲不为人知的功绩,看看一名老兵是如何守住那一丝坚韧的正义。



苦雨江头风波恶

依照惯例,在本期内容的开始,我们应该为大家稍微介绍一下本期主角《绿河杀手》的相关背景。但是为了避免大家被剧透以及给大家留些心理准备的时间,我们这次先来介绍一下本作的作者杰夫.詹森和乔纳森·凯斯。说起这两位,也许很多人没有多大印象,但是如果提起这两位的大作,大家一定有所耳闻。首先要介绍的是编剧杰夫.詹森。这位作家以娱乐记者出道,之后转进影视编剧行业,先后担任过HBO《守望者》电视剧、电影《明日世界》的编剧。而画师乔纳森·凯斯则获得过多项艾斯纳奖提名,其主笔的《66蝙蝠侠》、《蝙蝠女孩V3》等画风更是别具一格。


▲图为杰夫.詹森


那么为什么这两位作家会盯上“绿河杀手”这个题材呢?这还要从编剧詹森的家庭背景讲起。詹森自幼生长于一个警察家庭,父亲汤姆.詹森是个作风古板但十分具有正义感的老警探。尽管汤姆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跟家人分享工作内容,但耳濡目染之下,詹森还是慢慢对刑侦推理有了兴趣。同时,在人生的前半段,于父亲的教导下,詹森也养成了见微知著、机敏过人的品质。只是这些都是一个纪实作家应该具有的素养,真正让詹森决定下笔的,还是父亲一段特殊的工作经历——是的,詹森的父亲汤姆.詹森,正是“绿河杀手”案件专案组主要成员之一。自从案件侦破之后,詹森便一直想找个机会,向世人介绍父亲的贡献。终于,在此案完结十年之后,得到允许的詹森找到了乔纳森,两人一同以漫画为媒介,为读者慢慢揭开了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血案之下的真相。


恶人还需犟人磨

作为一部反映时间跨度长达近20年的悬案如何告破的漫画,詹森深知不能如流水帐一般平铺直叙的展开整个故事。因此他另辟蹊径,在一条时间轴上展开了以汤姆和凶手为主角的双线叙事。由于这种叙事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作,我们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以汤姆的视角出发,来走进本作的故事。1965年,年轻的汤姆.詹森坐在高中老师的办公室里。品学兼优的他已经来到了毕业的时候,是升学还是进入社会成了摆在他眼前的头等大事。汤姆自己没啥想法,每个选择对于他来说都是机会。但老师却不愿意看着这个好苗子就此浪费掉自己的大好青春。于是老师看着汤姆认真的问道:


“你愿意参军吗?”


汤姆的回答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快我们就知道了他的选择是什么——几个月后汤姆就被派往中途岛服役。由于脑筋活泛,办事可靠,汤姆随后被送进海军军校进修。幸运女神在这时坐上了汤姆的后座,凭借着在军校时期的优异表现,汤姆被快速提拔进了大名鼎鼎的NCIS,也即海军罪案调查处担任调查员。与此同时,他也和女友查尔喜结良缘。事业爱情双丰收并不是幸运女神给予汤姆的唯一礼物,在调任NCIS后不久,他们的大儿子杰夫.詹森呱呱坠地。工作有成就,生活有质量,似乎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可是汤姆却不满足于此。此时正是1971年,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汤姆每天的活就是去监视抗议人群。这不仅让妻子觉得有点不合适,汤姆自己也多少感觉有点屈才。于是,汤姆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转到警察部门试试身手?


 ▲命运的抉择


妻子查尔听到这话倒是没表示反对,但她仔细端详了一番丈夫的脸庞不禁笑道:“你可不像是能让罪犯害怕的人啊”。于是自那时起,探员汤姆便留起了胡子,成为了警员汤姆。时光荏苒,一晃十来年过去了,警员汤姆已经升职为了警探汤姆。这些年里,汤姆办过不少案子,有偷鸡摸狗的盗窃案,也有丧心病狂的凶杀案。只是无论哪件案子,都不如他手里现在这桩案子般难破。自1982年起,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绿河地区便频繁出现无名女尸。死者大多数是风尘女子,年龄在16-30岁不等。分管当地的金县警方一直在追查凶手,但却毫无头绪。不仅如此,从当年开始,受害人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发现尸体最远的地方甚至已经到了281公里外的波特兰。为了迅速破案,金县警方成立了以初次发现尸体所在地绿河命名的“绿河专案组”,夜以继日的搜寻可能的线索。而能力卓越的汤姆,自然成为了专案组的一员。


 ▲谁也没曾想到这是一场世纪大案


时间很快来到了1984年一月。专案组的大家烟一条一条的抽,咖啡一壶一壶的灌,案子却一点进展都没有。汤姆和搭档杜洋走访了大量受害者的家庭,和目击证人反复确认细节,绞尽脑汁的研究每一张现场照片,却找不出哪怕一丝关于凶手的线索。更严重的是,受害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每一名死者的死状都比上一个更惨,看起来,凶手正愈发的丧心病狂。即便见惯了凶杀案,汤姆还是头一次感到一种从内心种涌出的反胃。死者家属的哭泣、媒体记者的追问……一切的一切都转化成了压力,压在汤姆、杜洋,以及每一位专案组成员的肩上。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汤姆不是没想过一走了之。当初加入专案组办大案的热情早已消失殆尽,现在每天纷乱复杂的案情和不剩几天的截止日期快要把汤姆压垮了。他尝试去内部竞聘,但因无心复习而最终没有通过升职考试。看起来,跟绿河案有关的每件事情都在跟汤姆作对,逼汤姆放弃。然而,当太阳又一轮升起,汤姆坐在受害者母亲面前,看着那双充盈着泪水和焦虑的眼睛时,他还是选择了留在专案组里。情况在这时也稍微有了一些好转。一些人开始向警方提供线索和可能的嫌疑人名单。尽管大部分人都是在胡说一气,但至少让警方缩小了排查范围。汤姆自己也学会了看淡身边的事情,用他从福尔摩斯那里学来的话说:“没有什么比一件毫无头绪的案子更让人感到刺激的了”。


 ▲平常心看不平事


一晃又是四年过去。绿河案在1988年的美国已经成了一个全国性热点。达拉斯电视台专门制作了相关节目,报导案件进展并呼吁民众提供任何能够用上的线索。然而和过去一样,大部分给专案组打去的电话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到最后,警探们甚至已经学会了怎么应付这些形形色色或因愤怒或为出名的人。好在这个时候警方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上级拨给了金县警局一台当时性能最先进的计算机,这大大提升了汤姆他们的办案效率。借助这台电脑提供的情报优势,警方很快锁定了一名嫌疑人:威廉.史蒂文森。这个二流子从1981年起就越狱在逃,最近更是有人发现这家伙在酒吧里鬼鬼祟祟的和一些女人做些不干不净的事情。发现线索的专案组立刻兴奋起来,汤姆迅速开始在电脑中比对所有证据。但结果却令专案组的预审和侦查部门大感失望:绝大部分证据细节都比对不上。不死心的预审部门又对史蒂文森进行了一次预审,结果这货吃饱喝足后给预审官们气个半死:这家伙之所以做出和绿河案凶手相似的行径,完完全全是为了出名,他就是为了等着警察上门误控他,好借此机会出一本书,大捞一笔。


 ▲这其实也是很多模仿犯的动机


案件自此彻底陷入停滞,1990年,专案组也解散了。汤姆主动请缨,留在了金县警察局,继续自愿调查绿河案。然而,直到1993年,仍然有和之前受害人相同死法的女子出现。也就是说,绿河杀手还在犯案。不过,只有汤姆一个人还在追查这件事了。杜洋也好,专案组的其他同事也好,都没法再和他一起奋战了。就这样,十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科技开始发生质的飞跃,DNA比对这种先进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刑事侦查领域内。大量悬案都因为这一技术的应用而告破。绿河案就此也迎来了真正的曙光。但是,汤姆还能不能继续追查这个案子是个未知数,已经五十多岁的他身心已经逐渐衰老,精力也不比从前。好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新生力量的加入弥补了这一点。汤姆向西雅图警局鉴证科提交了一些可能的样本,很快就收到了反馈。皇天不负苦心人,整整二十年之后,绿河杀手的身份终于浮出水面——他就是加里.里奇韦。


 ▲科技的力量


但是光有DNA证据还不够。新成立的专案组还需要从头梳理整个案子中的细节,包括加里的准确作案时间、作案地点和作案手法。汤姆作为二十年来一直跟进此案的警探,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新专案组的核心成员。根据汤姆和同事整理出来的线索,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凶手加里究竟是什么来路:加里.莱昂.里奇韦,1949年生于犹他州,十一岁时随家人来到西雅图。此人智力水平较低,二十岁时才从高中毕业,毕业后去了海军当兵。在服兵役期间他便频繁流连于烟花柳巷之地,这也是他第一段婚姻草草收场的原因之一。退伍之后加里在汽修公司找了份油漆工的活并且再婚,第二任婚姻期间他有了一个儿子。然而,加里的二婚也不成功,他和二婚妻子于1981年,绿河案发生的前一年离婚。事实上,由于加里的“风流韵事”,警方一早就怀疑过他,但最终因为缺乏证据而作罢。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在DNA分析技术的帮助下,才终于做到一锤定音。


2001年11月,西雅图扫黄组发现加里仍然在持续猥亵妇女。接到通报的金县警局迅速把汤姆等人派去协查并筹划逮捕事宜。2001年12月,专案组在一个停车场逮捕了加里。不过,逮捕只是个开头,专案组现在面对的,是更难的问题:预审与定罪。DNA证据足够让警察抓住绿河杀手,但绝对说服不了陪审团和法官。于是,专案组开始想办法撬开加里的嘴。审讯不出所料的相当困难,加里用了一种警察们经常看见但很难处理的办法去对抗讯问:在大量细节上宣称自己“记不得了”,或者直接以沉默面对警察。面对这棘手的现状,汤姆再次主动请缨要求去讯问加里。这一次上级驳回了他的请求,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汤姆在这件案子上付出了太多,他的个人情绪会显然影响到审讯的展开。不过,加里的嘴显然有些太硬,综合考虑之后,上级决定还是让汤姆加入审讯部门参与工作。


 ▲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


和绿河杀手打了二十年交道的汤姆显然更为老道。他一开始便从加里的软肋:他的第三任妻子朱迪斯下手。可是加里根本不吃这一套,冷血的他毫无被触动之处,仍然选择以各种方式逃避审讯。就这样案子拖到了2003年四月,僵局总算出现了变数:在检方的施压和家人的劝说下,加里招供了47个死在他手下的女性。但是他同时向检方提出交易:他可以继续带领警方找到其他更多受害者尸体,条件是获得一定的减刑。接到消息的专案组内部出现了两种意见:年轻警员们主张直接定罪死刑,如此恶贯满盈之人不应逃脱法律的制裁;汤姆等人则主张有条件接受交易,以便查出所有死者的身份,还给过去被冤枉过的嫌疑人们一个公道。案件自此再次陷入停滞,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长期和汤姆一道调查此案的杜洋警探患上了无法治愈的肌肉萎缩,汤姆即将面对老搭档的离世。


 ▲骑士最终孤身一人


贴在办公桌前的那句“不可能的梦”似乎一语成谶。可汤姆从不是个服输的人。一切困难都已经无法再去打倒这个老骥伏枥的警探。给搭档一个交代、给死者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就是现在汤姆最重要的任务。2003年中旬,检方决定接受交易,条件是加里需要被秘密隔离审讯。就这样,漫长的审讯和现场指认环节开始了。以汤姆为首的审讯组第一步是让加里开始回忆未被发现的死者被抛尸的地点。尽管交易达成了,加里的配合度还是不高,他只是招供一部分尸体的所在地在秋城,对于死者样貌特征只字不提。警方只能转而讯问加里杀人的手法。这回加里招认的倒是很干脆,他承认杀死这些女性时没有预谋,一般是在风流一夜之后选择勒死对方后抛尸。以此为突破口,警方开始从第一位未被发现的死者着手逐步引导加里说出更多情况。但情况反而从此时开始变坏,加里含混不清的说辞导致警方并不能精确定位到那些死者的位置,更别提加里带他们去的地方有些早已物是人非。很明显,加里仍然在尝试对抗审讯。


▲突破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数天内,专案组驱车在整个西雅图区域内上山下水,依据加里的口供追踪每一处可能藏尸的地方。这期间汤姆甚至差点因为从山坡上滚落而丢了性命。在第一轮现场指认未奏效后,专案组察觉到,加里其实不是在对抗审讯,而是试图通过闪烁其词来淡化专案组和公众对他的印象,同时通过揽下所有绿河案期间出现的凶杀案的罪责来逃避真正杀人带来的更严酷的指控。明白了症结所在的专案组于是调整了审讯策略。他们通过倒推加里杀害每个未被发现死者的手法来引导加里回忆细节。这种方法果然起到了一定效果,加里的心房被慢慢卸下,一些受害者的细节冲击到了他。通过这一突破口,审讯组很快就让加里进一步招认了杀人手法、如何在杀人之后猥亵尸体以及部分未被发现的死者的埋尸地。更重要的是,加里招认了他的杀人动机。原来在幼年时加里就因为各种原因有无法抑制的杀戮欲望,他在16岁时就尝试过杀人,但未成功。成年以后这种杀戮欲望由于他不健康的婚姻观和女性观愈发强烈。在他第一次离婚之后,他再也无法克制自己。自1982年开始,加里便挑选一些容易下手的年轻女子犯案,后来范围扩大到他看中的任何女性。


 ▲“我就是需要杀了她们”


2003年11月25日,加里.里奇伟被指控犯有48项谋杀罪名,12月18日,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专案组就此解散。汤姆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自愿帮助受害人家人做身份辨认工作。汤姆的老搭档杜洋则在九个月后因肌肉萎缩症恶化而离世。一切都随着尘埃落定而终结,而在最后的最后,汤姆终于可以放下这桩他扛了20年的案子,挽着妻子的手一同走向迟来了太久的退休生活。


 ▲尘埃落定


自古黑白分颜色

看完了这部漫画,相信各位朋友已经对绿河杀手案有了大致的认识。那么现在我们来正式了解一下现实中绿河连环谋杀案真正的侦破历程。加里.莱昂.里奇伟1949年生于犹他州,是玛丽和托马斯.里奇韦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此人的原生家庭氛围并不好,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而且母亲对待加里的态度很粗暴。他的父亲是个公交车司机,会经常抱怨站街女的存在。生于这种环境对加里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智力长时间未得到发展,有严重的读写障碍,20岁才从高中毕业。后期审讯时,专业机构出具的报告认为,他只有80左右的智商。


 ▲加里真人


1969年高中毕业后,加里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并在分配至越南期间染上了花柳,这成为了他第一段婚姻破裂的关键。而在第二段婚姻期间,加里不知为何有了基督教信仰。据推测,这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相当强硬的玛西亚有关系。正是在这段婚姻期间,加里的情欲变得愈发猛烈。他多次强行要求和妻子在不合适的地方发生关系。奇怪的是,他的信仰同时也很强烈,会主动在社区内传教。警方在后期审讯时认为,这种撕裂是加里心理变态的关键。第二段婚姻结束后,加里开始频繁流连于花街柳巷之中,他也有过几个女友,但持续时间都不长。1982年,加里的杀戮欲望已经无法抑制,他于西雅图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开始诱骗女性并杀死他们。加里会使用各种办法获取受害者的信任,并与他们发生关系。关键动作结束之后,加里会在卡车家中或者野外勒死受害者并抛尸。他偶尔会用口香糖、香烟和属于他人的书面材料污染现场,甚至将一些受害者的遗体越过州界运送到俄勒冈州以迷惑警方。据信加里在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共计谋杀了约71人,这还不包括加里没记起来的人。


也是在1982年,金县警方开始调查此案并成立专案组。警方在第一批受害者的脖子上发现了一些油漆痕迹,但未进行测试。这些痕迹在后期证据测试时被确定是加里手上留下的。1983年,加里因频繁出入暗门子进入警方视野,成为嫌疑人之一,但随后他因为通过测谎而被释放。1984年金县警方开始寻求外部帮助,他们找到了美国第一连环杀人犯泰德.邦迪征询意见。邦迪暗示凶手正在重返现场与受害者发生关系,事实证明这是真的。如果警方发现了新的坟墓,他们应该放哨,等待他回来。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也在为凶手建档时提供了帮助。整个案件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任何进展,和漫画中一样,直到2001年,在DNA技术的帮助下,鉴证部门通过之前收集的证据,确认了加里就是绿河案的头号嫌疑人,并在同年逮捕了他。审讯过程持续了将近两年,直到2003年8月加里才部分认罪。加里承认他是因为仇恨那些便宜的女性而杀害她们。为了尽快促使加里认罪,检方同意了他的律师团队提出的交易。2003年12月18日加里被正式定罪,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而在加里入狱之后,警方依照他的供述仍然在华盛顿和俄勒冈两州能够发现新的受害者。今年某个时候,加里被从华盛顿州监狱转回金县监狱后又转回原地服刑,当局未对此作出解释。


 ▲魔鬼对自己的同类是最了解的


而在了解了真实的绿河案全貌后,我们再稍微花些时间了解一下詹森的思路。根据詹森自己的说法,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对父亲的工作有兴趣,因此他不希望把这部漫画变成一本乏味的刻板印象大集合。正因如此,在本作当中我们能够看见詹森采取了一种很少见的叙事手法——环形叙事。整个故事以加里的第一次现场指认开始,又以加里被转移到审讯组的前一天结束。这种叙事手法不同于一般的倒叙,尽管在阅读上会有碎片化之嫌,但大大增加了读者抽丝剥茧的乐趣,以及阅读时的沉浸感。


与此同时,詹森还采用了双线叙事法。在漫画中,詹森有意识地将绿河案的破案过程和加里的审讯过程分开描写。这种既有对照又有交织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知晓当年汤姆办案的艰辛,也能清晰地了解到故事的全貌,并能够自主梳理案件中的诸多细节。此外詹森还以父亲生活中的琐事为第二视角,用不多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形象。在詹森的笔下,汤姆在办案时的心态转变、绿河案对他职业生涯的影响等诸多人生里程碑不再是独立的事件,而是故事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现今的纪实文学中是很少见的。


结语:做人一生坎坷多

前段时间有部热映的国产电影《三大队》,讲述了一群因故退役的警察们是如何凭着一份坚持,在自己的后半辈子里追案缉凶,最终将逃脱法网十余年的凶手绳之以法。而在这部电影的片尾曲《人间道》中有着这么一句歌词:“好人都未必能有好报,那坏人凭啥享安乐。”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迄今为止仍然无法安息的冤魂,在法网下也有着不少侥幸脱罪的恶人。但是正义虽然无言,不代表女神手中的利剑不会挥起。在朗朗乾坤下,还有着不少像汤姆.詹森这样为公理回答问题,为良心举起火把的人。他们揣着微弱的萤火之光,为人世间点亮希望的明灯。《绿河杀手》一书,无疑正是这些人最好的墓志铭。最后让我们同样引用《人间道》中的歌词,来作为本期内容的结语:

愿出了门的人,再晚也归家。

要亏过心的鬼,目中有王法!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网站逛逛~ -
欢迎分享、点赞、点在看

美漫侠
来自美漫百科(www.mmfen.com),关于美漫的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