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宁先圣:
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兵工精神为内核,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兵工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四个“打造”,建设“有底蕴”“有志向”“有文化”“有特色”的四有高校,将兵工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铸剑,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兵工精神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始终,深度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理念、阵地、做法、品牌供给研发,着力塑造兵工精神红色文化育人话语体系,走出一条以兵工精神为内核的特色文化育人之路,为国防事业发展和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沈理工方案。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屈非: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扎根中国大地、辽沈大地,赓续沈理工与生俱来的红色血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传承兵工精神,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廖志红: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兵工思政大讲堂、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课建设品牌为抓手,引导师生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以师生理论宣讲团为依托,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系统性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打造高质量思政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雷: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20年来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工程建设的方法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和重点工作,为新时代工程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和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坚强战斗堡垒,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要义,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有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挖学术潜力,坚持“两个结合”,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产出更多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原创性成果,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方面贡献更多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凝聚学科合力,推动有组织科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东洋: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深入推进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完整呈现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准确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阐明这一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从而科学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科学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创新理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要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要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宣传渠道、宣传方式,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见神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于洪浩:
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石与战略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不仅高度赞誉其地位,更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了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并期望通过“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紧密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确保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高校广泛传播与实践。同时,需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学术根基与高度责任感的高素质理论人才。
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党委武装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姚路明: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依托辅导员工作室、“行走的思政课”建设等,激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讲好中国故事,赓续中华文脉。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振: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有矢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突出问题导向,敢于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水平。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践行使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体现中国精神、时代价值的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卫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写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感重任在肩。要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故事,为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周蕾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指示,为理论研究与教育工作指明方向。身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在肩。在今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理论的深化阐释与有效传播,不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助力创业实践。坚持“两个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文脉与本土实践中汲取智慧,探索创新创业的中国模式。我们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明白创新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鼓励学生关注强国建设中的问题,以创新为钥,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力量。
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硕士研究生马楷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地位,明确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理论遵循。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理论学习与研究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守正创新,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青言青语”传递信仰力量,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硕士研究生王宝湲: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化其研究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重要指示让我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其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奇迹。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复杂国际局势与国内改革发展的多重挑战,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回答好时代之问,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奔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研究者的学问,也是全体党员乃至全社会应当学习的思想武器。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有责任以实践为依托、以理论为引领,汲取思想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