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沁润心灵的美德故事,能够穿越历史,深深融入民族的文化记忆。
青砖黛瓦,古木参天。安徽桐城闹市区的六尺巷,讲述着“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张吴礼让典故,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恒久魅力。
黄河·滨州段
大江之畔、大河之滨,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的杜受田故居,数百年前,一段“钢柱子”故事在这里上演,以卓越的处世智慧提升着“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价值。
一席美谈:“留下来”成就一段礼让佳话
清嘉庆、道光年间,滨州杜氏家族人丁兴旺,才俊辈出,意欲扩大旧居,首先面临的就是地皮不足的难题,尤其是周边房产多为他人所有。因为杜家买卖公道,在购置地皮时出价公允,甚至远超市价,大多数乡亲愿意迁出。只有西南角的刚姓人家不为所动,即使杜家许下以银钱铺地之诺,也不愿让出。
刚家之所以不愿搬出,是因为看重了杜家的品德和学识,而不在意银两。正如《三字经》中所写“昔孟母、择邻处”,遇一户好邻居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为解决这事,杜家人便给在京中做官的杜堮写信,述说事情经过。杜堮回信说“自家修房屋,不准难为乡亲,刚姓人家如此品性刚烈,是我们杜家宅院的钢柱子,留下最好。”不仅杜堮以平和心态予以处理,杜家其他子弟也无胡搅蛮缠之辈。于是,这户刚姓人家便留了下来,与杜家世代为邻。
刚家故居,位于杜受田故居西南角
今天,杜受田故居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南角一个占地约18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就是有着“钢柱子”之称的刚家故居。白墙灰瓦,三间正房,摆放着桌子、椅子等俭朴的家具,东侧偏房是柴房,西侧偏房是豆腐加工作坊,一个石磨摆放在院内,房间布局、家具摆设展现了过去农家生活的一幕幕场景。
或许是巧合,当初杜家大院一脉相承的9位叔兄弟,唯有西南角那一支人丁最旺,就是曾在“六尺巷”故事发生地安徽桐城任知县的杜受履那一支。(引自《一代帝师杜受田家族史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一份传承:好家风成就一个长盛家族
以当时杜家之权势,区区一角之地,又有何难取?
“钢柱子”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家族长久兴盛的密码。这与滨州杜氏家族注重家风家教、讲究以和为贵、强调仁爱万物有着莫大关系。
在滨州,提起杜氏家族,可谓家喻户晓。自明朝洪武二年,始祖杜雄飞由河北枣强迁到滨州,至第六世杜其荫在嘉靖年间中进士,家族开始兴旺起来,再至清末,整个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父子五翰林”,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的美誉。
杜受田故居鸟瞰
今天的杜受田故居,房屋装饰极为简洁,这与杜家人谦让淡泊的家风相得益彰。就是在这座低调平实的大院里,走出了湖广左布政使杜诗,著名诗人杜漺,内阁学士兼礼部、兵部、吏部左侍郎杜堮,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咸丰帝师杜受田,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等名臣文士。
赫赫名门望族,悠悠家风传承。杜漺在《重修家谱·序》中告诫子弟:“勿以族大人众为可恃,而以凭籍骄溢为可虞。各修而身,各务其业,父以之教其子,兄以之勉其弟。”在杜堮著的杜氏《述训》《家塾绪语》等教育后人的文集中,也有“凡能照管他人者,其后多能全自己”的论述。杜家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公正廉洁的家风,深得百姓赞誉。
杜家子弟还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倡导并主持参与了州学建设、城池修筑、护城河开挖等惠民工程,孜孜不倦地从事造福乡人的有益活动,为乡亲分忧解难、济危解困,广受百姓爱戴。
杜氏家族将“亲亲、仁民、爱物”作为自家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指导理念,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成为当下以传统美德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视角。
一城和谐:新风尚成就一座品质城市
刚家院子虽小,但蕴含的道理却大。“钢柱子”故事虽老,但新版美德故事正在为品质滨州提供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公益小品
“钢柱子”故事发生地滨城区,注重以传统美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魅力。城关新六村的村民在喷洒农药时距离虾池较近,又逢下雨,导致农药残留随着雨水流入同村邻居的养殖池塘造成损失,这个意外让原本和睦的乡亲产生了矛盾。城关社区和村“两委”班子在调解过程中巧妙讲述了“钢柱子”故事,以及杜氏家族以和为贵、邻里和睦相处的佳话,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用加持传统美德的“枫桥式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的就地化解,维护了乡亲之间的和睦关系。
滨城区高标准打造区级“一站式”矛调中心,为群众提供受理、调解、听证、复议、仲裁等一体化服务,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心安城市”建设顺民心、见实效,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滨州博兴·汉孝子董永雕塑。卞建立摄
在董永故里、仁孝博兴,今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简称“三融入”)试点工作,构建“1+1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体系,一个主题引领、三大群体落实、七大场域共建、25项具体落实举措,拉开“三融入”工作框架和工作格局。博兴用好董永孝文化资源,叫响“董永文化品牌”,推进董永故里乡村旅游片区建设。今年七夕前夕,因董永传说而结缘的山东省滨州市与湖北省孝感市缔结友好城市,两地同心守护董永传说,联袂续写新时代仁孝佳话。
2024年8月9日,湖北孝感、山东滨州缔结友好城市签约仪式。孝感日报吴垠摄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并深化拓展以“典型”树起来、“文明”靓起来为代表的“17个起来”主题宣传行动,以更加系统、更具特色、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充盈城乡大地每个角落。
“人民的好法官”王炳申
好风气,才有好人涌。近年来,滨州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省级道德模范22人、市级道德模范340人,市级最美人物1030人,中国好人40人、山东好人452人、滨州好人658人,他们都是鲜活的身边榜样。守护烈士陵园32年的“中国好人”赵银亭、把一件件小案办成民心案和谐案精品案的“人民的好法官”王炳申、坚持近五十年无偿操办红白事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吴守林……一位位先进典型,就是一盏盏道德明灯,他们用凡人善举高擎光亮,汇聚出一座城市道德建设的大光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六尺巷”与“钢柱子”,一种道德的传承与赓续、一种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将持续提供跨时空的道德力量和文化启迪。
来源:鲁滨迅
编辑: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