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过年习俗
01
腊八节
02
杀年猪习俗
▲慈云镇年猪巡游 记者 苏盛宇 摄
03
千米长宴
04
江津白沙“闹元宵”习俗
▲白沙“闹元宵” 江津摄协 周智勇 摄
05
小彩龙舞
▲江津“小彩龙舞”
06
石蟆百戏伎艺
石蟆百戏伎艺,是流传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白沙镇一带的传统综合性表演艺术,尤以石蟆地区传承的技艺堪称代表。主要包括橦技(竿技,俗称猴子爬杆)、狮舞(俗称翻五台)、大头和尚以及小杂耍、幻术(魔术)等样式,表演过程遵循严格的从请神到谢主的过程仪轨,是中国古代百戏传统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地区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价值。2016年列入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津非遗代表项目
01
江津楹联习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习俗,其渊源可以上湖到秦汉时期,形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与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有着密切关联,寄托着中华民族辟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市民在滨江路诗联文化长廊观看诗联
江津是联圣钟云舫故里,拥有着“天下第一长联 ”“ 天下第一奇联”等楹联奇迹。楹联习俗作为江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遇诞庆岁新,婚丧嫁娶宅居落成,开张志庆,人们多喜于门前堂内张挂对联,习以为俗时至今日,江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楹联习俗的地域,而楹联习俗也成为江津这一地区和大众最为重要的特色民俗事象。
在楹联习俗的当代传承过程中,江津区深入开展楹联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络等传承活动,打造“楹联文化一条街”“ 诗联文化长廊”等楹联景观。2008 年,因楹联文化底蕴深厚、楹联工作突出,江津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2023 年,江津区成功举办“联圣钟云舫杯”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在全国楹联书法界引起热烈反响。
02
年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艺术取材于民间风俗又借助雕刻、印刷的广泛应用而普及在城乡各地,渗透到世俗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孕育于汉唐文化,在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奇珍。
▲非遗木刻版画 记者 苏盛宇 摄
而木刻年画是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国地域辽阔,木刻年画体现了不同的地区性特征,天津杨柳青年画富有宫廷趣味和市井趣味;山东潍坊年画粗矿朴实充满乡土气息;苏州花坞年画细腻工整,河北武强年画色彩鲜艳,粗矿中透细腻:河北朱仙镇年画古朴稚拙;绵竹年画极富写意风韵,色彩浓艳,木材与制作是形成木刻年画艺术特色,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而我们重庆江津也是传承年画历史悠久的地方。主要有门神、财神、观音、佛像、送财娘娘等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
03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民间剪纸手法有用剪刀剪和用刀刻两种形式,线条简捷、明快,活泼多变,风格细腻秀美,题材十分宽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花乌鱼虫、飞禽走兽等,造型生动,色彩明艳、富于装饰性,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