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过年,玩起来🤗🤗🤗

文摘   2025-01-24 17:38   重庆  


春节将至,年味越来越浓啦
今年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江津也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在喜庆融融的春节里
非遗传承者们把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景
藏在灯笼、年画、剪纸艺术、舞龙舞狮
或者民间表演等活动中

下面跟随小编
走进春节假日的江津
亲近非遗,用心感受
一道道民俗大餐


江津过年习俗

01

    腊八节



每到农历腊月初八,石门镇就会举办盛大的腊八节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与。活动现场,你可以看到精彩的文艺展演,像舞蹈、诗词演诵、小品等等,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腊八节最重要的还是喝腊八粥啦!石门镇的腊八粥制作讲究,食材都是本地所产的无公害富硒食材,用柴火大锅慢熬12个小时,熬出来的粥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按照当地的文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一起享用。

02

    杀年猪习俗


▲慈云镇年猪巡游 记者 苏盛宇 摄


杀年猪习俗,是慈云镇举办盛大的年猪文化节中重要的一环,活动内容包括年猪巡游、年猪祭祀、文艺表演等等。年猪巡游时,一头扎着大红花的年猪在唢呐、腰鼓队的簇拥下,带着浓浓的年味儿“巡游”进人们的生活。而年猪祭祀则展示了放牲、请水解秽、开常参灶等12个流程的古老风俗,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2015年列入江津区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03

    千米长宴


▲千米长宴人气旺


在中山古镇的千米长宴过春节,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千米长的老街上,家家户户都摆出了自家的宴席,否气四溢,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其间,可以随意品尝各家的美食,如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等,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和人情味。在千米长宴期间,中山古镇还会举办种民俗活动,像舞龙舞狮、川剧变脸、汉服秀等等,都充满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2009年列入江津区第一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04

    江津白沙“闹元宵”习俗


▲白沙“闹元宵” 江津摄协 周智勇 摄


江津白沙“闹元宵”习俗,是白沙镇春节期间的一大重头戏。它是白沙民间保存至今最具传统、最具地方习俗的典型代表,包括打铁水、莲枪、秧歌、舞龙等活动内容,在渝川黔地区久负盛名,在春节期间,白沙镇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游客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2014年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05

    小彩龙舞


▲江津“小彩龙舞”


小彩龙舞堪称重庆渝西地区民间小彩龙的典型代表,是活跃在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民问舞蹈。小彩龙舞常为三人舞,或可为二人或一人舞,尤其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以其小型而灵活的特点,适应各种场面,各种时节都能如意地表演,有体形小而翻腾活的表演手法和套路。“小彩龙舞”表演以其画面呈现的多样多姿而见长,其每段表演终要到达定格造型,具有发展变化动态组合的画面特征。“小彩龙舞”形态多变多姿,民间表演强。迄今,传承不辍,素有发展。2011年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06

    石蟆百戏伎艺


石蟆百戏伎艺

石蟆百戏伎艺,是流传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白沙镇一带的传统综合性表演艺术,尤以石蟆地区传承的技艺堪称代表。主要包括橦技(竿技,俗称猴子爬杆)、狮舞(俗称翻五台)、大头和尚以及小杂耍、幻术(魔术)等样式,表演过程遵循严格的从请神到谢主的过程仪轨,是中国古代百戏传统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地区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见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价值。2016年列入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津非遗代表项目

01

   江津楹联习俗
(2014年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津楹联习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习俗,其渊源可以上湖到秦汉时期,形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与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有着密切关联,寄托着中华民族辟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市民在滨江路诗联文化长廊观诗联


江津是联圣钟云舫故里,拥有着“天下第一长联 ”“ 天下第一奇联”等楹联奇迹。楹联习俗作为江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遇诞庆岁新,婚丧嫁娶宅居落成,开张志庆,人们多喜于门前堂内张挂对联,习以为俗时至今日,江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楹联习俗的地域,而楹联习俗也成为江津这一地区和大众最为重要的特色民俗事象。


▲滨江路诗联文化长廊


在楹联习俗的当代传承过程中,江津区深入开展楹联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络等传承活动,打造“楹联文化一条街”“ 诗联文化长廊”等楹联景观。2008 年,因楹联文化底蕴深厚、楹联工作突出,江津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2023 年,江津区成功举办“联圣钟云舫杯”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在全国楹联书法界引起热烈反响。

02

   李市木刻版画
(2023年列入江津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年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艺术取材于民间风俗又借助雕刻、印刷的广泛应用而普及在城乡各地,渗透到世俗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孕育于汉唐文化,在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奇珍。


▲非遗木刻版画 记者 苏盛宇 摄


而木刻年画是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国地域辽阔,木刻年画体现了不同的地区性特征,天津杨柳青年画富有宫廷趣味和市井趣味;山东潍坊年画粗矿朴实充满乡土气息;苏州花坞年画细腻工整,河北武强年画色彩鲜艳,粗矿中透细腻:河北朱仙镇年画古朴稚拙;绵竹年画极富写意风韵,色彩浓艳,木材与制作是形成木刻年画艺术特色,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而我们重庆江津也是传承年画历史悠久的地方。主要有门神、财神、观音、佛像、送财娘娘等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

03

   民间剪纸
(2018年列入江津区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民间剪纸手法有用剪刀剪和用刀刻两种形式,线条简捷、明快,活泼多变,风格细腻秀美,题材十分宽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花乌鱼虫、飞禽走兽等,造型生动,色彩明艳、富于装饰性,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珍品。


此外,江津区在春节期间还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新春文化活动周、新春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乡村“村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又融入了地方特色,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乡的温暖。




这个春节
你最期待哪一个活动
欢迎留言讨论
或者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年味照片

往期推荐

签约+3!“双福造”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保驾护航



向“新”突破 以“质”谋远——2024年双福工业园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双福这家国际品牌酒店正式开业啦!它就在→

来源:江津融媒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办公电话:023-47339333
招商热线:023-47362999

双福工业园
及时传递双福工业园有关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