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浩荡,在岁月的浸染下,我们看见过去、现在和未来。隋唐洛阳城所呈现的不仅是隋唐时期一个时代的真实印证和文化的载体,更凝聚了洛阳文旅发展的缩影。
讲好“隋唐故事”,打好“盛世隋唐”牌。隋唐洛阳城开设【看“鉴”隋唐】专栏,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及现代传承,带你慢慢体会,细细品味……
古代“上班族”
可能比你更不想上班!
经过了一个周末的放松、聚餐,一躺一整天,一吃一大碗的充实生活。今天又是一个周一,各位打工人们是否也和唐小美一样,双目无神,哈欠连连。别慌,古代“上班族们”并不比我们好多少。现在通行每周双休,但对古代的“上班族”来说,每周双休可是奢望。东汉京城洛阳的“上班族”“五日一休沐”,每五日放假一天,回家休息,沐浴更衣。唐代官员的常规假更少,“十日一休沐”,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休息一天,美其名曰“旬休”。表面上看,古人的假日少得可怜,其实不然。算上节日假、事务假、公休假等各种假期,唐宋时期的洛阳“上班族”每年多则能休假一百多天,福利不比今人差。洛阳人熟悉的白居易曾在诗文中提及,唐代官员“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工作九天歇息一天,公务繁忙,假日短促。当过洛阳丞的唐代诗人韦应物,也在《休日访人不遇》一诗中发牢骚:“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去找朋友玩还空跑了一趟。老白他们没有告诉你的是,身为朝廷官员,除了每月固定休息日,他们每年还能享受好几个“黄金周”假期,以及几十个法定节假日。否则,老白也就没空三天两头和洛阳的朋友们聚会饮酒,宣称“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了。(注:平泉山庄是唐代高官李德裕在洛阳建的私家庄园)
据《大唐六典》《郑氏书仪》《假宁令》等古籍记载,唐朝的休假制度相当人性化,除了旬假这种常规假,每年还有固定的时令假、节庆假:春节(元正)、冬至放假7天;寒食、清明放假4天或7天;中秋、夏至、腊日各放假3天;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放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重要节气也放假,三伏天也有假。
此外,皇帝生日全国放假3天或1天,美其名曰过“千秋节”。女皇武则天尊崇佛教,佛诞日放假1天。唐玄宗信奉道教,道教祖师爷老子的诞辰也放假1天。这种逢节就放假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今不少节假日都可追溯到唐代。洛阳是唐代东都,也是北宋西京。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北宋洛阳官员休假休得爽歪歪,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假。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北宋的法定假日很多,春节(元日)、寒食、冬至、天庆节、元宵节(上元节)各放假7天,合计35天;夏至、中元节、下元节、腊日等7个节日各休3天,合计21天;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清明、上巳、立夏、端午、七夕节、重阳节、立冬等21个节日各休假1天;再加上每月3天旬休,加起来每年有一百多天法定假期,接近现代“上班族”的休假时长。
此外,唐宋时期还有婚假、丧葬假、探亲假等各种事假。探亲假古称“定省节”。父母远在3000里之外,每3年有个把月的探亲假;父母远在500里以外,每5年有十几天探亲假,且不含往返赶路时间。丧葬假按官员与逝者的亲疏远近天数不等,若是丁忧,可以休假3年。唐小美知道大家最关心什么,古代放假不仅不用调休,还是带薪休假,除非违反规定才会减俸或夺俸。休假的规定,汉朝时还不是很严格,随意性比较大。唐朝以后才比较明确和严格了。
在唐令中,专门有《假宁令》规范了官员的放假和请假制度。据统计,唐宋两朝的节假日种类最多,时间最长,达到百天以上。准许官员请事假的条目也最多,但是也不能随便放假,那社会就乱套了。
唐代规定,每人三年中请事假不得超过两个月。宋代也规定了请病假不能超过100天,不然就会直接开除。但古代的假期多是给官员设定的,对于其他阶层没有什么规定,那时乡村中的农民、街市上的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假日多令人很爽,但对有些人来说,假期太长对他们不是奖励而是折磨。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极重孝道礼制。在古代,根据儒家传统观念,文官若父母亡故,必须停职还乡,守孝三年,此谓“丁忧”。这种假不休不可:一则,唾沫星子淹死人,父母去世,子女不守足三年孝,会被骂不孝;二则,朝廷有制度约束惩治,官员不严格执行丁忧是会被革职的。
至亲亡故当然令人悲痛,但不是每个官员都愿丁忧三年:一则,服丧三年很可能错失升迁机会,甚至难以官复原职;二则,丁忧期间薪酬削减,中下级官员甚至连基本俸禄也拿不到,糊口都成问题。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总有些左右为难的时候,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本文创作团队
图片丨邂逅隋唐、洛报集团
部分来源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编辑丨刘一丹
审核丨梁楠楠 赵耀辉 刘青
监制丨孙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