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机械学科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换、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以火力发电为主,以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动力机械为辅的装备设计、技术开发、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电厂锅炉原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汽轮机原理、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泵与风机、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故障诊断、发电厂电气部分、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自动控制理论、电厂运行仿真、电厂DCS控制、热工过程自动调节、热工控制设计实训、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火电厂能源管理、能源系统工程设计实训、风力机原理与设计、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原理与技术、现代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就业前景:大型现代化火电生产企业、电网公司、电力装备设计/制造企业、动力装置设计/生产企业、风电/光伏/先进储能设施设计/制造/运维企业、能源环保产品设计/生产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含大专院校)从事生产、经营、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空气动力学、电学、机械学科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新能源生产、转换、利用与新能源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以风光储一体化为辅的装备设计、技术开发、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计算方法、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及实验、PLC技术及应用实践、热工理论基础、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新能源自动控制原理、风资源测量评估与风电场规划、风力机原理与设计、发电机原理与电力拖动、太阳能利用技术、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践以及各类实践类课程等。
就业前景:大、中型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电网公司、电力装备设计/制造企业、新能源装备设计/生产企业、风电/光伏/先进储能设施设计/制造/运维企业、能源环保产品设计/生产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含大专院校)从事生产、经营、教学和管理工作。
(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系统掌握车辆工程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车辆设计、制造及试验等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车辆及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管理及研发试验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测试、汽车试验学、汽车总线技术、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汽车CAD/CAM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以汽车工程为主线,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毕业生可在汽车领域相关企业,从事车辆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管理及研发试验等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水力学、电学、机械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大规模储能生产、转换、利用与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以抽水储能电站为主,以新型储能系统为辅的装备设计、技术开发、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习、工程制图、PLC技术及应用实践、水力学、自动控制原理、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新型电力系统与控制系列课程、储能原理与技术、机械储能技术、储能电池技术、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联互补能源产储用系统及理论、储能电站设计与运行、大规模储能系统开发与项目设计等课程。
就业前景: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地方能源集团从事储能电站与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工作,或进入储能电池和储能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电力行业、热力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分布式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储能及其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