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有组织犯罪法》共9章77条,明确了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概念、建立了有组织犯罪预防制度、完善了有组织犯罪案件办理机制、规范了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规定、健全了有组织犯罪法律责任体系。主要包括: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等章节。
《反有组织犯罪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经验,突出预防和惩治的要求,是我国第一部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的专门性、综合性法律,对于进一步巩固专项斗争成果,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1.组织特征
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2.经济特征
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3.行为特征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4.危害性特征
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条第2款规定,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恶势力犯罪集团,是指符合恶势力全部认定条件,同时又符合犯罪集团法定条件的犯罪组织。
➣ 有三名以上较为固定的成员(有明显的首要分子)。
➣ 经常纠集在一起。
➣ 共同故意实施3次以上恶势力惯常实施的犯罪活动或者其他犯罪活动。
➣ 为支持或者资助有组织犯罪活动而提供给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
➣ 有组织犯罪组织成员的家庭财产中实际用于支持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部分。
➣ 利用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 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 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 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
➣ 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 变更被保护人的身份,重新安排住所和工作单位。
➣ 其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对收到的群众举报线索实行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实现统一分流、交办、督办和反馈。
举报人可通过窗口、信函、电话、网络等渠道向本市各级扫黑办、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名或匿名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