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文物“家底” 芦山“四普”实地调查让文化遗产绽放光彩

时事   2024-11-13 18:24   四川  

芦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始终秉持“保护文物就是为子孙后代作贡献就是为文明延续作贡献”的理念,高质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准确把握普查范围和内容,细致周密开展调查,全面准确摸清家底,确保文物“应保尽保”。

对于文物普查队员们来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用一场Citywalk,“穿越”千年时空,与历史对话,了解、掌握与芦山相关的各类文物线索,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解开尘封的历史之谜,让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讲述与属于文物自己的故事。

秋风瑟瑟,寒意渐浓。实地调查作为“四普”中最基础、最艰难的工作,既充满挑战又意义重大。文物普查员们准时“集结”,从城区出发,驱车14公里,来到了姚氏墓群,对这处文物点重新拍照、定位,更新文物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修复和保护工作的依据。

芦山县博物馆 副馆长 匡亘

在普查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RTK等普查设备,完成对文物点的拍摄、打点、测量、绘图等工作,对每一处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逐一核准,做好基础信息、保存状况等相关资料的采集登记。

文物就像时间的切片,也是历史的隐线。据了解,芦山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它们历经风雨,见证城市沧海桑田,为历史变迁做注脚。深知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普查队员们跟时间赛跑,全面、仔细地记录下每一处文物的历史痕迹。

芦山县博物馆 副馆长 匡亘

在此次普查工作中,目前已经发现四处有价值的文物点位,分别为两处清代石刻、两处清代墓葬,对研究川西南地区碑刻和清代墓葬,可起到参考作用。

自今年8月启动普查工作以来,我县组建普查队伍4支8人,深入芦山每一个角落、寻找那些散布在芦山境内的文化遗迹。他们迎朝阳出发,踏月光而归,克服蚊虫叮咬、烈日暴晒等严峻考验,穿梭于田野、山林之间,用双脚丈量着芦山大地,高质量摸清文物“家底”,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芦山县博物馆 副馆长 匡亘

文物普查工作对我们来说,责任重大。普查过程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魅力。希望通过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县文物“家底”,判断文物保护形式,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截至目前,芦山文物普查队已在全县8个乡镇完成了389处文物点实地调查任务,三普文物点复查率为100%,并组织对新发现文物进行田野调查登记。

历史遗存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下一步,芦山县文物普查队将严格对标普查要求对所有文物点进行资料完善与审核,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将普查成果转化为可查询、可分析、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芦山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聂蓉 赵灵杰

编辑:宋宛融

审查:曾丽

监制:任孝兵

魅力芦山
芦山本地最具权威的媒体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