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师生自觉投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2024年11月6日,信息工程学院在35栋图书馆2楼学术厅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专题报告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斌老师,团委书记吴玮琪老师,专业教师王培尧老师以及广大学生们参加学习。
王曙群,中共党员,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长期从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飞行器总装总测工作,交付的产品圆满完成数十余次发射任务,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及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做出贡献,先后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全国劳模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贴。
活动现场,王曙群以《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题,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讲述了一代代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逐梦故事,响亮地回答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
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分享扎根航天事业一线,一路攻坚克难的故事和感悟。让现场师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初心使命,在中国航天的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中,体会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为主要代表的航天精神的时代意义。不仅彰显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更是用自身成长经历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广大中侨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王曙群通过一系列案例讲述了航天工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保证精准对接,王曙群团队逐一排查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150多万个数据,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终于破解了难题。回忆起日夜在车间奋战的场景,王曙群说:“很多工作都是从拧好一颗螺丝开始的。”
凭着这股“拧螺丝”的精神,王曙群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能够在复杂的航天装备装配中做到精准无误。2018年,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12月,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产业高技能人才。王曙群说,当下科技快速发展,产业迅速变革,知识和技能也在快速“折旧”。产业工人只有通过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折旧”。
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九号,再到天宫、天舟、神舟、天和、梦天、问天,王曙群和他的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圆满完成了对接任务。他用朴实而生动的言语分享了“择一事、终一生”的航天情怀,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他从普通产业工人到大国工匠的坚守、奉献与不懈奋斗。
王曙群说,“航天前辈为培养我们这一代呕心沥血,我们也要为未来的航天事业鞠躬尽瘁;航天强国战略为我们提供了技能报国的广阔舞台,祖国是坚强后盾,我必不辱使命。”
“人生如同鸡蛋,从外面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他鼓励同学们以独立的思维、集体的力量以及分享的精神,实现个人价值和团队成长。“我们有在雨中奔跑的勇气,如果跌倒,我们会起身再次奔跑,因为我们心中有目标。我们不怕差距,因为我们会心无旁骛地朝着我们心中的目标拼尽全力奔跑。”
我国航天事业腾飞,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是亲历者、见证者、践行者。从普通的技术工人,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再到首次获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上海工人,这30多年来,王曙群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
新时代不仅需要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更需要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宣传报道身边一线技能榜样,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引导青年学生学习王曙群实干笃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牢固树立“仰望星空”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勤奋实践。
匠心筑梦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奋斗者!
学习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奉献精神、协同精神!
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致敬!榜样的力量!
拍摄/鲍文杰 陈璐瑶
排版/王美贻
审核/郭成旭 付悦悦
校对/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