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了,妹妹终于回家了!”
近日,浙江湖州
在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董炳荣的家中
吴素琴几度泣不成声
离开家乡66载
这是她第一次与自己的亲人见面
看见哥哥的第一眼
泪水已经夺眶而出
在场的亲人与邻居们,都红了眼眶
“像,真的像!”
今年74岁的董炳荣
对着亲妹妹的脸看了又看,
“上半张脸像妈妈,下半张脸像爸爸。”
吴素琴与哥哥董炳荣拥抱
离家时 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1958年。
那一年,吴素琴出生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一户人家中,成为了家里的第四个孩子。
因父母无力抚养,出生不久的吴素琴被抱养到上海福利院。当天,带着吴素琴来寻亲的原上海福利院医生瞿磊庆说,在福利院收养吴素琴时,她的襁褓中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湖州杨荣雅之女”,还记录了出生日期。
就这样,吴素琴在福利院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后来又被河北唐山的一户好心人家领养,自此就在河北扎下了根。
年幼时,养父母就告知了吴素琴真相。1998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渴望愈发强烈,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寻亲之路。几年间,吴素琴辗转找到了上海福利院的退休老院长,打听自己的身世。那张襁褓中的字条,成了唯一的线索。
但仅凭这些信息,要在半个世纪后的茫茫人海中找寻亲人,无疑是大海捞针。在公安部“团圆行动”的号召下,瞿磊庆帮吴素琴联系了南浔区圆梦志愿者协会、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邮寄了自己的一份血样。
也就是这份血样,为吴素琴的寻亲之路,带来了转机。
德清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沈海斌带着寻亲人认亲
公安DNA检测 破解身世之谜
“一开始将吴素琴的DNA投入全国数据库进行比对时,两次都有疑似人员,但最终结果都不尽人意,当时的心可以说是凉了半截。”收到这份血样后,“团圆”工作室将它寄给了德清县公安局,收到这份血样的,是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沈海斌。
两度燃起希望,后又破灭,但大家并没有放弃为吴女士寻找亲人。时隔一段时间后,寻亲终于有了眉目。一条线索,又让大家重燃了希望。
根据平台的大数据筛查,湖州织里有一位小吴的DNA信息与吴素琴的契合度颇高。德清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收到线索,立即开展了走访、调查取证等一系列闭环流程。沈海斌与织里分局社区民警徐建根取得了联系,两人对小伙及其家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走访调查,并挨家挨户上门询问和采样,确保不漏一人。
终于,在访问小吴的大伯董炳荣时,警方得到了一条关键线索。董炳荣今年已经74岁,父母、大哥和大姐也已经去世。他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大概在50年代末,自己有个妹妹被父母送往外地,现在家里只有两个弟弟,而小吴,就是三弟的儿子。
认亲现场,兄妹分别66年后再次相拥
这条线索让沈海斌看到了希望,他立即对董家的样本进行了采集,并马不停蹄地赶回进行检验。经过三天的检验和细致的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吴女士与董家三兄弟具有全同胞关系!这意味着,吴女士与亲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得以确认。
“我一直在找家人,但是没有线索、没有方向,真的很难。中间有一段时间,我都想放弃了,但回家是我的执念,一直支撑我走下去。”谈及过往,吴素琴感慨良多。
回到家中的她拿着两张老照片端详良久。“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妈妈和侄女的照片。我一回来,大家都说我和大哥长得很像。”看着妈妈的照片,吴素琴露出了笑容,“回家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我的人生已没有遗憾。感谢一路走来帮助我的好心人,希望每个失散的亲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吴素琴与家人、寻亲团队合影
六十六载的寻亲之路
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但在这个冬日
吴素琴终于圆了自己的团圆梦
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
所有的等待与付出也都化为了
无尽的幸福与温暖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