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年逾古稀的张爷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接力”。今年4月,张爷爷因疝气发作入住天津康汇医院普通外科,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没想到刚刚住院等待术前检查的过程中张爷爷突发心梗,在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及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施救下才转危为安。
出院后,热衷书画的张爷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作了一幅水墨“寒梅图”送给普通外科病房的值班护士孙佳茹。用他的话说:书画家最爱用“寒梅”表现医护工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如今我也借这支寒梅表达对小孙和康汇医院各位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要不是他们的高度责任感、精湛的医术和专业的精神,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
惊心动魄的23分钟
时间拨回4月27日周六下午16时40分,这天是护士孙佳茹的白班,她像往常一样正在各个病房之间巡视。20床的张爷爷是刚刚住进来等待周一做疝气手术的患者,他给孙佳茹的印象是位很健谈的老人,但此时张爷爷看上去却有点萎靡。“当时我隐隐感觉老人情绪不高,就多留意了一下,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态。张爷爷告诉我感觉有些胸闷、憋气,但或许是因为等待手术有点紧张,应该不碍事。”孙佳茹回忆说,“因为患者曾经有心梗病史,对于他描述的症状我没敢怠慢。立即给予患者半卧位并测量生命体征,提示心率145次/分,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并告知值班医生患者状况。”
16时55分,孙佳茹看到张爷爷的家属离开了病区,她担心患者状况不稳,又没有家属看护,再次来到20床查看情况。当时孙佳茹不知道,张爷爷的生命就系于她的“一念之间”。
“进入病房时,我发现患者对呼唤没有反应,神志不清,并伴有口唇发绀的现象。心电监护显示心率40次/分,我赶忙触摸颈动脉,发现搏动消失。”回忆起那一幕,孙佳茹说,“情况紧急,我边为患者做胸外按压,边大声呼喊值班医生。”17时,病区内医护人员全部到位。在孙佳茹的指挥下,普通外科值班护士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李冬建立静脉通路,刘秀娟吸痰,刘莹准备抢救药品并记录过程,孙佳茹静脉推药,同时和值班医生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大家一起投入抢救的同时,值班医生紧急请心血管内科和麻醉科会诊。闻讯后火速赶来的心内科刘利峰副主任医师负责电除颤,麻醉科李江华主治医师立刻给予气管插管。
如今回看这个以分钟为单位的抢救过程,可以想象到患者经历了多么凶险的时刻:16时55分突发心梗,心肺复苏开始;17时02分室颤,静脉推药并电除颤,持续心肺复苏;17时05分,完成气管插管和呼吸道吸痰, 持续心肺复苏;17时06分、17时08分、17时11分,三次室颤, 电除颤并持续心肺复苏;17时18分,最后一次室颤,在静脉推药和电除颤后,患者神志清醒,颈动脉搏动恢复,心电监护提示心率恢复到130次/分上下,血氧饱和度99%,血压207/141mmHg,并保持平稳,抢救成功!
整整23分钟,孙佳茹感觉一切事情的发生只在眨眼之间。张爷爷被转送到ICU病房后,普通外科病房恢复了日常的节奏,只有因为持续高强度胸外按压而微微发抖的双臂,在提醒着孙佳茹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张爷爷是不幸的:二次心梗发作,发病时间是在值班人员相对较少的周末,家属不在身边,且临近医护人员最繁忙的交接班时间……每一条拿出来都为他的获救增加了一层风险。但张爷爷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孙佳茹和一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孙佳茹今年31岁,是个东北姑娘,大学毕业后来到天津成为一名护士,至今已有整整9年时间。9年来,孙佳茹转过不少科室,其中压力最大但同时也让她收获最多的是在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经历。“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ICU,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病人,这种累不只是体力上的,更有脑力上的和心理上的。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的时候,这些辛苦就微不足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巨大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也是我坚守在岗位上最大的动力。”孙佳茹告诉记者。
2023年夏天,天津康汇医院成立,面向全国招聘医疗、护理和医技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孙佳茹坦言,自己最初是被康汇医院顶尖的硬件设施吸引的,后来看到医院公布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和顾问团队才坚定了来这里工作的决心。“一年前刚加入康汇医院的时候,我也是有顾虑的。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救治,并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精诚协作的结果。作为一支刚刚组建的团队,我也担心自己不能快速地和大家融合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孙佳茹说。
事实证明,孙佳茹的担忧是多余的。2023年8月7日康汇医院正式开业,全院医护人员已经提前一个月集结完毕,孙佳茹自己更是提前两个月就来到岗位上。医院还没有开业,到岗做什么?孙佳茹告诉记者,主要是熟悉医院的环境,学习各种最先进的诊疗设备的操作,同时院内还开展了多轮各科室之间的跨学科联合诊疗演练,提前的熟悉磨合让这支队伍的默契迅速建立了起来。
在成功抢救患者张爷爷之后,按照科室和院里的要求,孙佳茹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复盘和总结,向全科医护人员做了经验分享。“来到康汇医院之后,医院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院里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能够进行更加规范、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同时我们也会对进修人员和签约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培训服务。在这里,作为学生我得到了提升,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巩固自己的技能。”孙佳茹表示。
有温度的服务
张爷爷的家属没想到只是去楼下买饭的功夫,老人会突发心梗,“要不是值班护士细心负责,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患者家属由衷的感谢和夸赞,孙佳茹的回答始终是:“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换成谁都会这样做的。”
一直以来,民营医院优越的就医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是最为广大患者所认可的。如何在众多优秀的医疗服务中脱颖而出,体现自己的特色和温度,康汇医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住院环境,康汇医院住院部只有单间、双人间和家庭套间三种房型。“虽然多人间环境相对嘈杂,不利于患者休息,但是也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病人家属有事需要短时间离开的时候,病友或者其他病人家属都能帮忙照看,有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孙佳茹表示,“更优质的住院环境必然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护士长就一直叮嘱我们一定要眼勤、嘴勤、腿勤,大家也都已经形成了习惯,会随时关注各个床病人的情况和需求。今年这个要求又升级了,现在我们正在开展‘胖东来’式服务,一切为患者着想。”
一家医疗机构,为什么要向商超学习,又能学点什么?康汇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迎春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就是向“胖东来”学习怎么提供更贴心的细节服务。“以普通外科为例,我们可以帮患者订餐,代患者办理出院和入院手续,科室的医生可以直接帮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最后我们还会把所有单据给患者邮寄到家,不用再麻烦患者或者家属往来跑腿。”李迎春还向记者透露,院领导前不久从市第三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取经”归来,下一步准备在康汇医院推出“无陪护服务”,真正让患者“住院无忧”。
如果说“在每位医护人员心中植入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是康汇医院的“软服务”,那么从医院建设之初,就已经规划好的9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则是肉眼可见的“硬服务”。这9个独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分散在患者密集的门诊大厅内的各个楼层。在这里,患者可以一站式完成咨询、自助挂号、收费、采血、留尿、报告打印、自助取药等一系列业务,患者不必为了化验,再拖着病体到处跑腿。行走在康汇医院,像这样提升就医体验感的设计还有许多,比如在人流量较大区域设置的直饮水机,比如广泛分布的母婴专用卫生间,比如几个主要出入口的箱包储物柜等等。
此时回头再看,或许正是这从内到外透着的“温暖”吸引了这么多专业人才来到康汇医院。就像孙佳茹说的那样:“把病看好把服务做好”是医护人员最朴素的愿望,大家不过是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向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罢了。
本报记者 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