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英文校名为何用拼音,独树一帜?或许隐藏着211壮志未酬的心酸……
在拿到优质offer越来越内卷的今天,考公绝对是众多学子的必选项之一,工作稳定是最大的优势。想要成为警察,尽量考取警察学院,想要成为医生,尽量考取医学院,想要参军尽量考取军校,那么想要进工商局,是否要尽量考取工商大学呢?这个就不尽然了。如今各地基本都已经没有了工商局,合并到了市场监督局,但是工商大学还是不少的。
目前全国大约有7所以“工商”命名的高校,其中只有浙江工商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属于原来的商业部直属高校,其他的基本都是地方高校升格而来,和原来的商业部没啥关系。而在工商类院校的翻译中,大部分都是将工商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进行翻译,但只有浙江工商大学是个另类,直接用的是汉语拼音Gongshang,看起来有些不上档次,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独特性,记住自己当年在商业部直属院校中的辉煌……
早些年商业部曾经有11所直属高校,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商学院一直是商业部高校中的领头羊,但最终这些高校全部都下放到地方,失去了部属院校的身份。
有熟知内情的同学都知道,当年211评选并非仅仅是按实力来的,一般遵循一省一校制度,也就是说每个省都要有一所211大学。当时中央的很多部委都有直属高校,每个部委都相当于一个省级单位,同样都有至少一个名额。比如水利部的唯一一个211名额给河海大学,公安部的唯一一个211名额给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商业部拥有11所高校拿到一个名额应该是板上钉钉的,这个名额自然应该给杭州商学院。
但是在211评选中,还有一个限制性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博士点,如果没有博士点名额可以暂时保留。比如贵州大学1987年拿下硕士点,在上世纪90年代评选211时没有博士点,因此前几批211大学中没有批准贵州大学进入211,直到2005年才和其他高校一起成为211大学,2008年最后一批5所211大学布局完毕。这意味着只要2008年之前有博士点,其实都是可以进入211大学的,但必须符合一省一项政策,或者一部一校政策。
杭州商学院在2003年成功获得了博士点,2004年成功更名浙江工商大学,按道理来说应该启用保留的的那个211名额。毕竟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才拿到博士点,远远落后于浙江工商大学。
但是浙江工商大学拿下博士点虽然勉强满足了条件,但是商业部早就没有了。商业部在1994年和物资部组建了国内贸易部,1998年国内贸易部合并到了国家经贸委,国内贸易部降级为国家国内贸易局。而到了2003年,国内贸易部又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等单位合并组建了商务部。
既然商业部都没有了,哪还有保留的211名额?总不能找商务部要吧?实际上商务部的组成部门包括以前的对外经济贸易部,人家本身有一个211名额给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因此找商务部211名额明显不现实,最终浙江工商大学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浙江工商大学之所以在英文校名上与众不同,或许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当年独特的地位。如今浙江工商大学属于统计学四大名校之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在学科评估中拥有A-学科统计学,也是拥有冲刺211的实力。但是接连两轮双一流的评选,浙江工商大学都没有脱颖而出,目标只能定在2027年第3轮双一流的。
没有双一流的头衔对于浙江工商大学而言,还是稍微影响生源质量的,毕竟有的单位对211和双一流的名头很重视。但是对于报考的学子而言,明显是一个捡漏的机会,如果学校在2027年之后拿到双一流的名头,投档线暴涨个几十分那就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