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基 以科技为帆 向创新港进发!

学术   2024-10-19 21:02   四川  



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被中国网、四川要闻、金融投资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报道原文


2024年还剩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拼经济、抓发展一刻也不能懈怠。四季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冲刺期、决胜期,也是下一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头的关键节点。各地究竟如何作为?记者到成都彭州打探了一下。


位于彭州市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引领为切入,探索性推出“企业+高校”“创新+人才”的产业发展模式,营造出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进。



“长期以来,产学研转换道路不通畅、校企之间供需不匹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创新港就是瞄准这一问题诞生的。”创新港负责人说道。


为深入推进产学研有机融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自彭州市人民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签订《联合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合作协议》以来,成都彭州正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科教和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校区+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



成果转化遇困难  “校编企用”有妙招


针对“中试平台缺位、科研压力大,哪有时间搞什么产业化”“成果转化成本太高,中小企业缺少支持”等长期困扰高校和企业的问题,创新港推出“校编企用”制度,由大学提供编制与教授岗位,招揽产业领军人才,突破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总监、一线高技能人才也可以兼职大学教师,双向解决人才问题。企业技术得以革新,效益上来了;成果验证平台多了,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了。


围绕产业生态和研发方向,创新港着力从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建设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卓越人才团队。引进方向上,采用PI团队入驻的形式,引进重大平台、重大影响专家和重大产品技术;培养方向上,将为校内的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同时为校企合作团队提供重要支撑。


“招聘”“就业”不通畅  产学融合来帮忙


“企业想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些苛刻。”“现场毕业生培养方案和我们需求不匹配。”又是一年招聘季,供需端的结构不匹配让毕业生和企业都有些“汗颜”。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只有将“产”“教”有机结合才能牵住问题“牛鼻子”。针对这一问题,创新港直击问题症结,将产业发展和教学培养相结合,寓教于产,促产于教,形成了产学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创新港将按照“高校+科创+配套”的功能布局,打造集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中药产教融合高地,建成后可容纳在校学生人数达3000余人。



自建设以来,创新港引资源、建平台、走新路,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持续深化校地企合作。目前,项目正按下“加速键”。据悉,一期项目将在2025年3月竣工投用。未来,创新港将持续发挥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强校地协同,培养创新生态,实现中医药产业动力变革,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被媒体宣传报道不仅是对创新港建设以来开展各项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创新港未来蓝图的深切期许与坚定支持,激励着我们以主动之姿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以“共建、共赢、共享”为航标,致力于构建一个集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将紧密围绕中药行业、企业切实问题与多元需求,不断探索与创新,成为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亮丽底色。





DISCOVERY
今日天气晴!你的镜头准备好了吗?
首届亚太传统药物质量大会在我校举行
盘点!那些刻进成中医人DNA里的句子

资料来源 | 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

图文排版 | 范斐然

任编辑 | 范斐然

校  对 | 魏诗云 唐希雅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内容包括校园新闻、行政办公、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数字化校园的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