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不值得你浪费情绪

美食   2024-12-24 09:11   河南  


1

不必活在他人眼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尊重,但并不意味着要让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成为我们的行为准绳。
“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课题,擅自背负他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
况且,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实在不必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
一些高敏感人群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尤其困难,对他们来说,他人一句无意的话,一个下意识的举动,都可能让他们反复揣摩,往自己身上联想。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有次外出打车,她上车后由于关门过于用力,发出“嘭”的一声。
司机回头瞪了她一眼,于是在之后的行程里,她一直惴惴不安。
每当车子急转弯,她都觉得是司机在借机发脾气。
直到下车时,司机热情地帮她取出行李,她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
你看,那些你在意的事可能根本与你无关,千万别让情绪跟着预设的思路走,陷入死胡同。
祝自由快乐,活出自己。

2

少设限,不自贬
我之前没做过,我不行的。

感觉好难啊,根本不可能办到。

我要是搞砸了怎么办?
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跑了?
事情本身没有压垮你,但情绪已经先行一步,让你缩回去了。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也许,让我们烦恼的不是挑战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挑战的态度。
面对落到身上的任务,别总说“我不行”“我不会”。
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用行动,并且是具体的而非空泛的行动,去克服焦虑和那些可能被你放大的困难。
你可能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祝敢想敢做,一往无前。

3

不苛求完美,不执着过去
追求完美的人,无论是对于事情的结果,还是自己的表现,都有一种近乎执拗的苛刻。
工作出了点问题和失误,他们可能会郁郁寡欢,半夜还在辗转反侧。
他们也喜欢反复回忆和确认自己的表现,然后陷入“我刚才那句话是不是太傻了”、“他不会误会我是那个意思吧”、“早知道我就不那么说了”的情绪泥沼……
其实不管是人还是事,都不可能百分百完美。
与其想着一定要做到完美,不如尽力去做,哪怕有瑕疵,再逐步改进就好;
与其想着每句话都说得天衣无缝,不如真诚表达,哪怕有误解,及时去化解就好。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已然过去,与其沉湎其中懊恼追悔,不如收拾心情努力去创造你想要的未来。
祝松弛有度,尽力而为。

4

不思虑过度,不反复犹豫
已经定下来的事情,总觉得不放心,非得来来回回确认,左思右想找问题;
制定下来的计划,会因为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而迟迟不付诸行动;
面对一系列“待办事宜”,反复盘算分析,还是不知道要先做哪一件……
这个担心、犹豫、纠结、迟疑的过程,已经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而事情本身的进展却微乎其微。
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纠结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一件事,不确定是否万无一失,就边做边调整;
事情太多,就按轻重缓急一样一样来。
生活井井有条了,心态就会豁达,情绪也会越来越好。
祝果断坚决,云开月明。

5

少拖延,多行动
很多时候,“拖延”其实是一种不愿直面问题的逃避心理,在前面浪费大把时间,等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拼命加班加点赶工。
拖延的那段时间,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做,是“偷来的闲暇时间”。
但这段时间实际上并没有让拖延的人感觉到幸福,那座名为“未完成”的大山一直压在那里,让你即使玩也玩不尽兴,同时还要不断和内心的“恶龙”搏斗,煎熬万分疲惫不堪。
“意志力本身是有限资源,在和拖延对抗的过程中,心智力量不断耗散,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事都没做,但人已经累瘫了。”
那些让你烦恼和头大的事,拖不是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快速解决它,然后全情放松,享受属于自己的“犒赏”。

祝早日行动,告别拖延。

6

与其内耗,不如充实
想得太多,思想负担过重,可能是“精神内耗”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但很多担忧其实都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总是对他人的情绪负责;

没有必要因为他人的过错而生气;

没有必要一定要完美;

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

没有必要因为担心结果就拒绝开始;

没有必要想太远的事和假设的事。
……
心理学家说:“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越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面对精神内耗,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充实自己;
学会努力地表达,积极地争取,适当地拒绝;
学会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用具体的行动驱散弥漫的焦虑……
你的情绪很宝贵,不要轻易浪费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面。

祝精神丰盈,生活开阔

拾读文字
读每一次的翻阅,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一个人,一句话;一段故事,一生思索,关注我,让文字触动你的灵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