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视”界)发展高质效 生态高颜值

时事   2025-01-23 21:21   甘肃  

生态美则陇原美,生态兴则甘肃兴。过去一年,甘肃按下绿色发展“键”,生态“颜值”不断飙升,绿色产业持续提升,今天的《两会新“视”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年我们的生态答卷。

地图上的甘肃就像一柄如意,稳稳地嵌在西北大地上。作为西北的生态大门,我们在生态上可下了不少功夫。“山”“水”“土”可以概括甘肃的生态符号,通过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祁连山生态的保护、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有荒漠化的治理,都结满硕果。

先看“山”,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75.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环境友好的栖息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物,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从2014年的15%增加到现在的20%,家族的数量日益在庞大。

再看“水”,我们多管齐下、协同治理,实施了一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项目,实现了一河清水送下游。一组数字让我们看到变化——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达98.2%,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最后看“土”,我们创造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造林奇迹,在武威408公里风沙线上建起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阻挡了沙漠的入侵。我们用心护好“一片绿”,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项目53个,完成营造林407万亩,种草改良541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86万亩。

山水有相逢,生态变好,随之而来的是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高质量发展更有质地,更有光泽。林下经济点亮乡村振兴绿色新篇,生态旅游持续火爆,无限“风光”源源不断转化为“绿电”输送各地,凝聚起全省绿色环保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让陇原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马梅 李亚军 丁建雄 邹丰 蔡晖 方思楠 黄庆庆 王亚兵 朱梦莹 冯波鸣

▌编辑:杨家巍 王薇 郝敏 刘小媛

▌责编:邹丰 王健 温洮

▌主编:李亚军

关注我们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甘肃电视新闻
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