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计划”2024年两地高校地理学联合实习(二)

文摘   2024-08-01 20:50   四川  



7月27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来自西南大学、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众多院校的师生在兰州大学阶梯前合影留念,共同开启了本次的联合大实习


迎着朝阳,我们踏上了这次期待已久的地理实习之旅,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背囊里装满了地图、指南针、笔记本和一颗探索自然奥秘的炽热之心。这次实习,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我们深入感受自然力量与人文魅力的宝贵机会。

学术报告

开幕式及合影后,我们听取了巴丹吉林沙漠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汇报。王乃昂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地理概况及考察简史,这片独具魅力的土地吸引着无数地理学者前来探索。接着王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主要的考古发现:巴丹吉林岩画,不同的图案、类型蕴含着出我们祖先以石器为工具,记录他们生产内容的智慧,也是人类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并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器物的断代与测年方法,以此来推断这片沙漠地区史前的生业模式。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秘与奥秘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这次“发现计划”地理考察的真正意义与内涵。在西北的广袤天地间,通过这次的探索、发现,我们将亲身去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的共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实习第一站:九州台黄河阶地

下午我们前往九州台黄河阶地,跳出课本,探寻时空变迁下黄河的流淌痕迹。 

初识九州台阶地,大家无不震撼于它的高大与独特。学会野外观察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总体视角、垂直分层、物质组成、颜色差异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成因。李卓仑教授首先指出,此处观察阶地的视角为仰视,野外实习我们需要学会多个角度观察



在垂直层次上,同学们划分出三层:上层黄土、中间砾石层、下层黄土。为什么会形成这三层?同学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此处属兰州黄河阶地的第八级,其由上到下即同级阶地形成由老至新呈现:细,粗,细的变化,是明显的二元结构的基台阶地
    
李卓仑教授点评道:“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和作用力。”根据粒径大小判断是风力沉积还是水力沉积,根据砾石分选性判断是河相沉积还是湖相沉积。风力搬运的颗粒物比较细,而流水搬运颗粒物较粗。 
   
此外,研究阶地垂直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古黄河阶地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而黄土层中红、白相间的沉积层体现了气候的变化,而黄河变迁又与兰州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02
实习第二站  墩洼山黄河阶地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出自《淮南子·说林训》)

墩洼山黄河阶地是黄河在兰州盆地内由长期侵蚀和沉积,以及地壳抬升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阶梯状地貌,现处于黄河北岸,厚度可达3-5米。此地对于研究黄河的演变历史和地质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惊险刺激的爬坡,实习团队来到墩洼山阶地的砾石层内部。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研究砾石层和将其利用为建筑材料,砾石层内部已掏空至洞穴状。各小组成员在地质罗盘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探讨了砾石层对应历史时期的地质环境和水环境



实习途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读懂山川湖海的语言,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每一次实地考察,都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验证与拓展;每一次与队友的讨论交流,都激发了我们思维的火花。让我们继续探索,“发现”地理的奥秘!





本期

供稿:西南大学实习二组

颜其阳 陈羽翥 黎思敏 肖声远 

排版:何桂仙

封面:覃雯静

责编:何桂仙 魏诗晨 孟佳音 魏哲宇

校审:艾茹君 杨雪琪 禹露

出品:Geo探索网络文化工作站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swu_geo@qq.com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转载”获取详情

地科北斗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融媒体中心下设地科北斗、地理嘛嘛和地科霞客行三大宣传平台。地科北斗以聚焦学院动态、展现学院风采、传播学院先进文化为宗旨,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讲述好地理故事,传播好地理声音、宣传好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