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类现象,教育部曾答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话虽如此,仍然没能阻止事态发酵的脚步,坚持第一学历含金量更高的观点的大有人在!
这种被称为「学历分层」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一个人的潜力真的只配用“第一学历”来衡量?
虽然网上经常诟病“非本科不是校友”,但是选择更好的高校深造无可厚非。
在国外,大多高校早已不再单纯通过生源质量来定义自身实力。
大学的核心价值,不在于门槛的高低,而在于其学术深度、科研资源、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多元包容的校园氛围,以及延展广阔的校友网络。
毕竟,进入一所顶尖学府,真正收获的绝非单纯的“名校光环”,而是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高度带来的全面跃升。
或许将来遇到本校的“嫡系”本科生时会有些距离感,但这样的微妙区隔也并非障碍,反而可以激发出意想不到的交流与合作。
即便学术背景各异,生活经历的共鸣、情感上的连接,以及彼此独特的成长路径,都会让彼此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
尤其是在美国,顶尖名校校友网络的力量往往远超想象。
名校能够在学术、科技前沿不断领先,校友的深度参与功不可没——他们通过回校演讲、资助学生项目、开放优质实习机会、提供职业导师支持等多种方式,将个人资源反哺母校,在一些行业形成不断培养后备人才的良性循环。
不论你的起点如何,置身这样的环境中,每天都在高质量的资源和人脉网络中沉浸,想“闭门造车”几乎不可能。
就像大家总吐槽MBA含金量“稀释”,但当一群潜力无限的企业家和行业领袖聚集在一起时,再多的质疑和吐槽声也都无法掩盖MBA所带来的人脉价值。
而身处其中的你,除了收获一纸文凭,更完成了自身格局的升华。
细数华尔街、硅谷的金融/科技巨鳄们,会发现他们的履历多半都书写在世界一流名校的光辉之下。
比如QS全美前5%的夏威夷太平洋大学(HPU),其知名校友遍布商业界、体育文娱界,甚至政府:
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孙中山先生的亲孙女);
著名华语影视女演员、制片人邬君梅;
美国副总统候选人、美国阿拉斯加州州长Sarah Palin;
上海干细胞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Frank Piao;
第一夏威夷银行高级副总裁Brad Harrison等知名人士;
.......
高通公司CEO; 微软公司总裁Richard Belluzzo; 思科CTO Monique Morrow; 凯撒医疗CEO Bernard Tyson; 神州数码前CEO、IBM前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叶成辉; ......
名校是国内外大厂心头爱,与名校会联合举办校园宣讲会、校园社交活动,以及在官网设置专属投递通道。
例如史蒂文斯职业中心每年与600多家雇主合作,从初创企业到大型财富100强公司,举办实习、校内招聘等活动,例如苹果、CITI、JP、EY、Google.....等众多大厂。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些都是国外大学和国外的资源,如果出国留学,我只能积累本地人脉,回国就是南柯一梦。
我就在国内工作,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吗?
当然,有的!
此外,一些在线硕士项目(STEM)除了提供纯线上学习的选项外,还支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尤其适合计划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学生。
想了解在线硕士更多讯息,可添加文末小助手微信,为您免费解惑~~~
扫码添加小助手
回复「硕士」,了解申请优惠详情
毕业生们收到校方邮寄的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