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储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以“两网两建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国企纷纷涉足储能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入局储能产业的央国企已达百余家。
各大企业通过投资、控股等多种方式布局,已然成为储能行业的中坚力量。在这场“储能豪门”的竞争中,各方势力你争我夺,斗争从未停歇。
(注:文中储能企业签约数据基于已公开的信息,市值、企业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能信控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合并重组而成。
国能信控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本金1.43亿元,隶属世界500强国家能源集团,业务涵盖除储能多个领域,其自主研发的“星辰”系列储能系统。目前国能信控已承接包括山东蓬莱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在内的多个多类型储能项目,业务覆盖全国11个省(市)及自治区,成功应用于超过20个项目现场。
中国大唐——大唐新能源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
大唐新能源前身为2004年9月成立的大唐赤峰赛罕坝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7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唐新能源积极探索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项目中的应用。公司开展了储能项目的试点工作,研究储能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的协同运行模式,提高了新能源项目的调峰能力和电网适应性。
国家电投——新源智储、融和元储、国宁新储
国家电投目前业务涵盖电力、热力、煤炭、铝业、物流、金融、环保、光伏、电站服务等领域,拥有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全部发电类型。
新源智储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电投)核心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力”)与海博思创于2021年7月携手创立,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据消息称,新源智储2021年-2023年的储能出货量分别达600MWh、1750MWh、 4800MWh。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融和元储”),其背景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是由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为加强储能领域的战略部署,于2019年6月创建的专业储能系统集成与技术研发企业。自公司成立至今,其承建的项目总装机功率已超过600MW,总装机容量实现了1.2GWh的突破。
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宁新储”),于2024年4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1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是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国家电投集团在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集成、提供先进储能产品以及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三峡集团——三峡能源
三峡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更是被业内称为“六小豪门”之首。
三峡能源在2021年6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IPO并挂牌上市。三峡能源深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的战略,积极投身于抽水蓄能、储能等业务。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规模最大的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三峡能源位于山东庆云的储能电站二期示范项目已全面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装机规模达到301MW,储能容量为602MWh。
南方电网——南网储能
南方电网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公司属中央管理,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
南网储能,由南方电网旗下上市公司文山电力重大资产重组而来,该公司主营业务是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调峰水电。主要产品或服务有抽水蓄能、调峰水电、新型储能。2024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的抽水蓄能业务收入为 20.43亿,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 70.17%,新型储能业务收入为 1.38亿,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 4.75%。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平高电气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于2021年9月,由中国西电集团、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等重组成立,资产总额超 1200 亿元。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积极布局储能产业。
许继集团储能业务主体分别为旗下的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北雄安许继电科综合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主要提供 pcs、ems、bms 和储能预制舱等产品,许继电科主要提供储能系统集成类产品。许继集团在2024 年中标了不少储能项目,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容量超过2.17GWh。
平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 月,是平高集团在储能领域的重要布局,该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集成商和技术服务商,目前该企业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建设运营超过 11.7GWh 的储能项目,同时还与禾迈、飞毛腿能源等签约合作,2024年也积极参加各类储能项目的竞标。
来源:世纪储能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共享能源整理发送
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