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进展如何?民政部详解︱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政务   2025-01-23 17:19   甘肃  

  1月22日,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许昀就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经济日报》记者

  去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国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现试点工作已过半年,请问各地试点工作有什么进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许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决策部署,去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国5个省份、22个市(州)、42个县(市、区)等69个试点地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服务类社会救助有别于传统的现金救助,是以服务的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推动试点平稳有序实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试点地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将试点工作纳入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领导机制。
  二是建立需求评估体系。试点地区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困难群众的经济、健康、教育、居住、就业、监护、社会融入等情况及服务诉求,完善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评估指标。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方式,对困难群众的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及相应服务需求精准画像,形成需求台账。
  三是编制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试点地区在科学评估困难群众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编制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访视、看护照料、康复训练、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多样化社会救助服务。一些试点地区还结合“幸福清单”、“高效办成一件事”等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实践,加强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和资源整合,形成救助服务合力。
  四是拓宽供给主体。试点地区统筹衔接养老、助残、托幼等关爱服务政策,整合优化慈善帮扶、志愿服务、对口结对、邻里互助等社会资源,培育发展了一批从事服务类社会救助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区慈善力量,拓宽了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主体。
  五是强化资金筹集。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地区普遍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资金用于服务类社会救助,并强化绩效评价,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
  总体来看,试点工作开展半年来,初步构建起“动态监测、需求评估、资源匹配、精准服务、监管有序”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取得了可感可及的效果。以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困难群众居室环境较差,虽然有低保金等救助金,但没办法改善居住条件;一些低保对象虽然有劳动能力,但是需要照顾重病重残的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务工。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为困难群众提供针对性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有助于改善救助对象的生活品质。比如说:为低保家庭里的重病重残人员提供专业的照料护理等服务,有利于解放这些家庭的劳动力,促进家庭自我发展;为有需要的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修缮房屋、改造水电,比直接发钱更受他们的欢迎。
  下一步,民政部将加强跟踪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各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座谈交流和经验推广,推动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适时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文件,切实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拓展,更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来源:中国民政

甘肃省民政厅
民政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