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亮红灯!财信人寿10亿资本补充债落地,还有15亿在路上

财富   2025-01-10 23:41   上海  

步入2025年,险企发债脚步从未停歇。


1月10日,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财信人寿”)披露的公告称,公司已于1月9日发行10亿元资本补充债。

据悉,该笔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2.55%,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起息日为2025年1月13日。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财信人寿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为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保障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此外,根据财信人寿资本补充规划,该公司今年还有15亿元资本补充债待发。

去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一年,为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险企适应新规则提供了更多喘息的时间。

业内预计,偿付能力承压的保险公司为了补足资本或将加快发债节奏,且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增加债务性资本补充工具,有望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债权增资渠道,进一步缓解偿付能力压力。


积极增发资本补充债


公开资料显示,财信人寿成立于2012年9月,总部位于长沙,是湖南省首家本土保险法人企业。

聚焦外源性资本补充,财信人寿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实现:一方面,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完成五次增资扩股,目前注册资本为50亿元;另一方面则是借力债权融资,于2020年9月发行资本补充债券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短短半年时间,财信人寿曾两度增资,增加注册资本15.4亿元,并顺利引入新股东芒果传媒有限公司,为国资跨界合作打开了想象空间。

在2025年资本补充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财信人寿透露,经测算,2024至2026年基本情景下偿付能力水平虽满足监管要求且达到公司管理目标,但是考虑各项不利因素,尤其结合目前市场情况预计的准备金折现率下行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安全边际不够,公司未来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极易跌破管理目标,甚至突破风险容忍度。

“偿付能力突破风险容忍度将直接影响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新业务拓展、分支机构开设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财信人寿还表示,根据现有战略规划,公司业务规模稳步增长,2025年总资产将突破500亿元,资产的增长迫切需要公司补充资本。

因此,为强化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安全边际,财信人寿计划在2025年增发10亿元资本补充债,续发15亿元资本补充债。目前,第一阶段10亿元资本补充债发行已经落地。

发行公告显示,经联合资信评定,发行人财信人寿的主体评级为AA级,本次债券的评级为AAA级。东方金诚评级结果与之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债券发行由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财信投资”)提供本息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并免收担保费,担保范围包括本次债券本金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从股权结构来看,财信投资为财信人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3%。其控股股东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南唯一的省级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拥有证券、信托、私募基金、资产管理等16张金融或类金融牌照。

“相较于股权融资,发行资本补充债既能满足险企的资本补充需求,又不会对现有的股权结构造成冲击,容易得到大多数股东的支持。”分析人士指出,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发债融资成本走低,险企的相应需求随之升温。

不过,随着保险业进入转型深水区,中小险企仅仅依靠外源性资本补充,难以从根本上破解资本困局。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文宇直言,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小险企原有的冲刺保费规模获取资金、依靠投资收益获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需要重视保险主业盈利的重要性。

“中小险企可以追求‘小而美’的发展路径,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在市场细分领域做深做实,打造差异化优势。”张文宇说。


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背靠国有股东这棵大树,财信人寿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先来看保费收入,2019年至2020年,财信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0.1亿元、18.62亿元;并在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迅速攀升至62.51亿元;随后两年稳步增至63.57亿元、88.7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财信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5.45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年有望跻身“百亿俱乐部”。

制表:王莹

然而,增收并不意味着增利。自2019年起,财信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23亿元、2.55亿元、2.46亿元、0.83亿元、0.23亿元,尽管连续5年盈利,但下滑态势明显。特别是2022与2023年,同比降幅分别达66.3%、72.3%。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金额高达4.73亿元。

制表:王莹

对此,财信人寿董事长杨光回应称,主要原因是受准备金折现率变化的影响。由于寿险行业以长期传统保障型业务为主,其准备金的计提要采用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自2024年以来,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在负债端需要增提大额会计准备金,其利润受到侵蚀,这是当下寿险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累计增提的准备金直接减少公司利润近5亿元。”杨光透露。

资产端表现同样乏力。2024年9月底,在多重利好的刺激下,权益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幅反转。监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30%。但从偿付能力报告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财信人寿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17%、2.8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负债端方面,财信人寿也面临较大的退保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仅财信人寿鼎盛尊享B款两全保险(万能型)一款产品的退保金额就高达10.2亿元,累计退保率为15.46%。

需要注意的是,银保渠道是目前财信人寿最大的保费贡献渠道。2024年前三季度,财信人寿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为71.12亿元,占比达65.77%;个险渠道保费规模为20.01亿元,占比为18.51%。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银保渠道的价值在于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和便捷的服务网络,有利于保险产品的销售,也有助于增强客户黏性。但高度依赖也会束缚手脚,阻碍险企展业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带来业务单一等问题。

东方金诚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在传统寿险业务的带动下,财信人寿原保费收入保持增长,同时随着价值转型工作的推进,公司保费收入结构有所优化。“但公司市场份额较小,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且公司保险业务对银保渠道的依赖程度较高,渠道结构仍有待优化”。

业绩承压的背后,财信人寿高管层在近年也经历了较大变动。2021年6月,因工作原因辞任财信人寿董事长职务的周江军,获批出任总经理一职。但履职仅一年有余,次年9月,周江军就因个人原因辞任,由副总裁孙安明代行总经理职权。自此,财信人寿总经理一职空悬至今。

谈及公司的战略定位,杨光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打造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专而优’寿险公司,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目前公司正加强省内外市场强化联动,着重夯实区域寿险龙头根基。”

接下来,财信人寿能否顺利推进业务渠道改革转型,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并扭转亏损颓势,令人拭目以待。



记者 王莹

文字编辑 姚惠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国际金融报
人民日报旗下权威金融媒体,全球视野,深度专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