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下的定西。
甘肃省定西市,作为全国巩固脱贫任务较重的市州之一,既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更肩负着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毅追赶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定西在经济、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在增强发展的道路上涌现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定西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粮播面积和总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600万亩、160万吨以上,均居全省第一位。经过不懈努力,定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2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7万亩。
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特色产业优势,定西持续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增加产量、提升品质。创新推广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民嵌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2024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其中产业收入占比达42%。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
2024年,定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4.5%;定西市1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1.6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过去一年,定西市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坚持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面源“四源”同治,空气质量开始明显好转,PM2.5浓度上升明显减缓。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定西依托“黑膜沼气池发酵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肥水还田”三种模式治理试点,探索走出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新路径。通渭县李家店乡成功创建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绿满定西。
“引大引强引头部”,“一带三联”抓投资
近年来,定西市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和招商优惠政策,建立落实“一带三联”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精准对接、专班跟进,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科技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基金招商、人才招商,引进了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引领性、带动性项目。
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定西坚持用产业链思维重塑产业体系,围绕中医药、马铃薯、有色冶金、新能源等产业,全力打造追赶发展新引擎。连续举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2024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稳中进位的良好态势。
药都市场交易火热。
2024年,定西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8个231亿元,实施新建续建项目343个,到位资金469.13亿元、增速51.33%,近两年省外项目资金到位率均居全省第一。定西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37.6亿元、增长7.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403.5亿元、同比增长13.2%。
新的一年,定西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还将持续发力,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青山绿水相伴,城市乡村处处皆景,在发展中书写经济腾飞新篇章。(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雷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