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岳飞到底死在谁的手里?古画中藏着岳飞真正的死因

文化   2024-10-24 10:53   广东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奸佞并存,忠良与奸臣的斗争从未停歇。岳飞,这位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以其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后人心中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然而,他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那么,岳飞到底死在谁的手里?是昏庸懦弱的赵构,还是奸佞狡诈的秦桧,亦或是另有其人?历史这面照妖镜,又将如何揭示背后的真相?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照妖镜》这本书中,竟然透过一幅古画暗示后人:岳飞真正的死因……不同于传统史书的平铺直叙,《历史的照妖镜》以侦探小说的笔法,运用丰富的史料与缜密的逻辑,抽丝剥茧,逐一揭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些被刻意遗忘或扭曲的历史事件。

01

赵构:昏庸懦弱,还是权谋之术?

提及宋高宗赵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懦弱胆小,在金军南下时不断逃跑。在岳飞的故事中,赵构的形象往往被描绘成一个被权臣操控、缺乏主见的昏君。他听从秦桧的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这一行为无疑为他的历史形象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然而,在《历史的照妖镜》这本书中,人性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多重面貌。赵构早年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而是文武兼备,积极强兵,准备抗金,他在处理伪楚皇帝张宗昌的问题上颇有权谋,写给岳飞的信中不仅书法一流,而且也有军事指挥、调兵遣将的能力,证明了他并非天生的昏庸懦弱之辈。

《赐岳飞书》 【南宋】赵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南宋初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赵构不得不运用各种权谋之术来稳固自己的统治。经历了手下大将苗傅和刘正彦反叛,他深知武将手握重兵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因此对岳飞等将领既重用又防范。

当岳飞提出“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的战略时,这无疑触动了赵构最敏感的神经。徽钦二帝的归来,将直接威胁到他的皇位合法性,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赵构也有不为人知的内心阴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时,逼迫赵构退位,并立其年仅两岁的小儿子赵旉为帝,使得赵构对于立储君极为敏感,一旦立了储君,也就意味着随时有个名正言顺的新皇帝取代自己。岳飞揣摩不到"领导"的心思,身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却请赵构赶紧立太子,更犯了皇帝的大忌。

《历史的照妖镜》带我们转换成赵构的视角看岳飞,连岳飞的“忠”都好像变了味道。当岳飞见到当时的潜在储君赵瑗,“《宋史》记录了这一段:’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且不说赵瑗是赵匡胤的后代,并非赵构的亲生血脉,岳飞称赞他能完成“中兴社稷”的使命,如何不让赵构内心的阴影面积扩大。

千载以来,我们认为岳飞是“忠”的,但对于赵构而言,虽然岳飞在战场上热血杀敌、精忠报国,却并非忠于自己,他有军事实权,随时能转变成为新的“苗傅和刘正彦”,一旦逼自己立赵瑗为储君后,就也有可能废自己而立“太子”。

此外,赵构还面临着来自朝内朝外的多重压力,岳飞“精忠报国”和金人死磕,战争烽火难以平息,他这个皇帝也是一日都睡不好,因此赵构想要妥协止战。

一方面,他需要与金人议和,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安抚国内对金人仇恨的民众情绪。在这种两难境地中,赵构选择了牺牲岳飞来平息风波。他并非不知道岳飞的忠诚与才能,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牺牲个人情感,维护大局稳定。正如《历史的照妖镜》封底上馒头大师的推荐: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选择和命运的深度剖析之作。” 

《历史的照妖镜》以赵构写给岳飞的多封书信及赵构和岳飞的多次互动,证明赵构并非窝囊无知之辈,而是有权谋的帝王,所以能坐稳江山36年,为南宋续命152年,没有沦为末代帝王。这本书通过深度剖析岳飞之死,推翻过去对宋高宗的评价,他显然是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

02

秦桧:是帮凶,还是执行者?

关于岳飞的命运的密码,《历史的照妖镜》不断透过各种角色的视角转换,揭示朝堂的险恶更甚于战场。在岳飞之死的悲剧中,秦桧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原本是主战派,在靖康之变后被金人俘虏,后来金人把他放回来后,他就转变成主和派,渴望通过和谈来换取南宋的和平与安宁,因此和积极的主战派岳飞的立场不和。在岳飞被陷害的过程中,秦桧积极构陷岳飞,搜集伪证,最终使得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这一系列行为无疑让秦桧成为了岳飞之死的帮凶。

《历史的照妖镜》就像侦探小说一样,一步步揭示岳飞之死的真相。在南宋的政治生态中,秦桧虽然权势熏天,但他也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一切。他之所以能够陷害岳飞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了赵构的意图。秦桧作为赵构的得力助手,自然成为了执行这一计划的最佳人选。赵构需要他来做这个“脏活”——通过构陷岳飞等将领,来达成与金朝和谈的目的。

但秦桧在陷害岳飞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深知岳飞在民间和军队中的威望极高,一旦陷害失败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他在行动过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他于是选择军中的另一位抗金功臣、赵构的心腹大将张俊来完成这个任务。

《偈语帖》 【南宋】秦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秦桧是赵构权谋之术的棋子,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

秦桧在害死岳飞之后晋升为太师魏国公,权势达到顶峰,挥毫泼墨,《历史的照妖镜》记载秦桧此时所题书法《偈语帖》酣畅淋漓,颇有志得意满之感。他从岳飞之死中受益最大,毫无疑问是杀死岳飞的真凶之一,无论是帮凶还是执行者,活该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03

张俊:陷害忠良岳飞的幕后黑手?

在岳飞的故事中,张俊这个名字往往被提及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张俊是南宋初期的另一位重要将领,与岳飞并称为“中兴四将”之一。

《历史的照妖镜》通过大量史料还原历史真相,他曾经是岳飞的领导,在岳飞崛起之前对其有一定的提拔和重用之恩,但随着岳飞不断升迁,甚至军崛起后他不免心怀嫉妒,后来不惜与秦桧勾结陷害忠良,成为害死岳飞的“造始者”:

《宋史》记下了这一笔:“飞之死,张俊有力焉。”

岳飞的后人岳珂在《吁天辩诬通叙》中也记下了这样一笔:“盖先臣之祸,造端乎张俊,而秦桧者实成之。”

《中兴四将图》(局部)【南宋】刘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张俊陷害岳飞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与岳飞政见不合,且嫉妒岳飞的才能和威望,担心岳飞的存在会威胁到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和利益。因此,他积极支持秦桧的陷害计划,希望借此机会削弱岳飞的势力。

另一方面,张俊也受到了赵构的暗示和指使。赵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平衡,需要打击那些过于强大的将领和势力集团。而岳飞作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将领之一自然成为了他的打击目标之一。张俊作为赵构的心腹大将自然心领神会地执行了这一计划,编造罪名、伪造证据,最终导致了岳飞的悲惨结局,也损害了南宋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利益。

在历史的迷雾中,我们往往难以看清真相的。《历史的照妖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秦桧在岳飞之死后获得更大的“权”,张俊在岳飞之死后由于被赵构更信任和依赖而获得更大的“利”。

与岳飞一生报国不同的是,张俊在晚年逐渐走向了堕落和腐败。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谋取私利,疯狂兼并土地,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富翁、大地主”,而不顾南宋的百姓还生活在家国破碎、流离失所的痛苦中。

无论张俊在岳飞之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他晚年的愈加腐败的生活,只会让人们更加痛恨那些害死岳飞的黑暗力量,才会深刻地认识到忠臣与奸臣、正义与邪恶之间的鲜明对比。张俊今天和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像前,着实不冤枉,既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更是后世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深刻反思和道德评判。

04

岳飞真正的死因

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它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懦弱。在岳飞之死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赵构、秦桧、张俊等人的权谋之术与复杂性格,这些人物和事件共同构成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历史的照妖镜》也从岳飞自身的因素来审视岳飞之死——

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说:“(赵构)所以杀武穆者,非为和议也,正以卨、俊言,示逗留之罚与跋扈之诛,杀之有名,可以驾驭诸将,又恶其议迎二帝,不专于己,故杀之。”也就是说,对于赵构来讲,岳飞是死于逗留不前和跋扈不驯,死于不听话。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很难相信岳飞被杀的两个主要原因是:逗留不前、延误战机行为,以及跋扈不驯。本书引用岳飞被提拔为清远军节度使后,曾自言“三十二岁建节,自古少有”“己与太祖以三十岁除节度使”等,证明在赵构看来,岳飞确实成为一个威胁,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手握重兵、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由于建国之基如此,整个宋朝非常忌惮武将,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的地位和权力相对受限。

岳飞作为手握重兵的将领,其威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自然会引起皇帝和文官集团的不安和猜忌,以致当他的军事决策和皇帝不一致时,被认为是有意逗留和跋扈不听话,引起皇帝深深的恐惧和戒备。哪怕岳飞抗金成功,一旦他被追究这些言论,他仍然难免死于皇权之下。

岳飞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或性格缺陷所致,更是当时复杂政治生态和制度环境下的一个缩影。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来看,岳飞的悲剧是古代王朝皇权和将权、相权之间的矛盾,是封建制度下帝王将相权力斗争和制衡的一个缩影和牺牲品,其真正死因是封建皇权至上的体制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先于岳飞的狄青,还是后于岳飞的于谦、戚继光、袁崇焕等,都和岳飞有相似的命运,他们成为不同时代的岳飞的影子。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人心,更照出真相。《历史的照妖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揭开了一幕幕被岁月尘封的秘密,让历史的真相在光与影的交错中逐渐清晰。这本书提供了一幅南宋时期的《迎銮图》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到赵构要杀岳飞的真实原因:

《迎銮图》(局部)【南宋】佚名绘(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为了表示议和的诚意,答应金人杀岳飞,同时他也需要一个替罪羊来平息国内对金人议和的不满情绪,而岳飞则成为了这个不幸的替罪羊。

《迎銮图》作为南宋时期的历史画卷,描述了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 年)曹勋奉高宗赵构旨意,到金朝接徽宗赵佶的棺柩及赵构生母韦太后南归的情景。宋高宗通过接回徽宗的遗体和韦太后,让他的皇位更稳固,更名正言顺,同时也恢复皇室尊严,增强了南宋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他一心对金人求和的主要原因。

岳飞的死,无疑是一次对于皇权至上的“献祭”。皇权的私欲,往往以牺牲为国家、为民族尽忠的功臣为代价,这就让英雄之死愈发震痛人心!

历史,从来不仅仅是时间轴上的事件堆砌,更是人性光辉与阴暗面的深刻展现。《历史的照妖镜》通过细致入微的讲故事的方式分析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英雄背后的孤独与挣扎,也揭露了小人得志的丑陋与悲哀。

真相往往隐藏在复杂的表象之下,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我们应超越简单的黑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历史人物,而是探寻人物背后的动机,去发现和审视那些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 推荐阅读 -

历史学堂君
历史是什么,学堂君带您一分钟读懂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