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马来西亚资深音乐制作人——刘明瑞

文摘   2025-02-01 17:13   安徽  

刘明瑞,这位享誉大马乐坛重要的幕后推手,很长时间里他的名字时常与瑞华唱片一同映入大众的视野,从他入行开始,就一路秉持原创的理念,认真努力的为大马乐坛乃至瑞华唱片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从他第一首在瑞华发表的作品《那一年那一天》(李岚风演唱)到《无言的结局》、《迟来的爱》(林淑容&李茂山演唱)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原创经典作品从马来西亚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在他四十年与音乐为伍的岁月中,制作了多位华语&闽南语歌手专辑,也创造了新领域,为唱片公司创造了天花板销售业绩,也磨合培养了他值得信任的音乐团队,对于音乐的虔诚态度至今依然尚在。专访刘明瑞老师,始于笔者对瑞华唱片这个音乐厂牌的求知欲望,一直以来有关瑞华唱片的相关资料知之甚少,希望通过拜访瑞华唱片相关从业者,解开这个历史“谜团”,继而填补这项空白,让更多的音乐听众和本号读者朋友了解大马歌坛的辉煌过去和在整个大中华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李岚风的这首《只有在梦里》是刘明瑞刚进入瑞华唱片早期创作的一首作品,而李岚风也是刘明瑞那个时期合作最多的东马歌手。此刻,我们就邀您从这首作品的旋律中一同欢迎做客本期《小磊会客室》的“超级大来宾”,来自马来西亚的资深音乐制作人——刘明瑞。



刘明瑞


刘明瑞,自小就喜欢音乐,从接触吉他开始自弹自唱到21岁(1979年)加入由高山先生领衔的瑞华唱片制作部团队后,开始参与了瑞华所有歌手的专辑制作,高山先生也借此开始大力推动大马歌坛原创音乐作品,所有瑞华编制内歌手专辑都选择了原创主打。这个时期,他创作的《无言的结局》、《迟来的爱》这两首歌风靡整个华人世界,不仅捧红了林淑容和李茂山,也让大中华地区的听众开始注意到马来西亚音乐人的创作实力以及“瑞华唱片”深耕原创作品的大马本土厂牌公司。90年代以前,是马来西亚本土唱片公司最幸福的产业年代,但却也是各种“群魔乱舞”当道的年代,在那个著作权相对不被重视的时期,盗版也是层出不穷,相对于走“原创”路线的瑞华唱片来说,想要突出重围自然并不容易,但好在董事长陈瑞钿一路的力挺与支持下,瑞华唱片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在刘明瑞的从业生涯中,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中, 依然能够交出亮眼的音乐成绩单, 即使直到进入2000年产业链转型期, 他对音乐的态度依然没有被新兴市场瓶颈困住, 也都能达到我要的新领域。我的三个阶段是从华语音乐, 再到闽南语音乐, 一直到音乐产业链转型, 依然继续前行, 做音乐的这条路上,他始终一路向前,没有退缩。



Q

您是如何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A

我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创作就是爱上喜欢音乐开始, 喜欢音律, 喜欢弹奏乐器, 尤其是吉他。在我那个年代里,学习吉他乐器是属于最经济基础型的,所以很多音乐基础都是从弾弹唱唱开始的。


刘明瑞与瑞华唱片董事长陈瑞钿合影

Q

您是怎样的机缘加盟瑞华唱片,并为其旗下歌手创作歌曲?

A

当年我也做了很多音乐小样, 也投稿了很多唱片公司, 但是我有收到回函邀请面试的, 瑞华也是唯一的一家公司。当时的瑞华唱片制作部领导是高山先生,我的考核作业过程是对马来西亚的音乐市场环境有何感想和概念!当时的马来西亚市场是没有主张推动原创音乐概念的。我向高大哥提出了我的主张概念,全世界的音乐市场都是音乐人摸索出来的, 而且一定要有代表做。那一年1979,我21岁名正言顺的加入瑞华唱片。打从任职开始至离开,我在公司的状况一直都是被放养的,我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那种。自始至终,我在公司也只有两位领导!除了部门主管高山先生及董事长陈瑞钿先生以外,也没人领得上我.而我的工作单纯的只有音乐创作和专辑制作,其他业务(包括艺人事务)一概不管。而自1980正式入职瑞华唱片制作部后!我的人生就有听不完的黑胶唱片, 东西方各类语种都有, 只要是人类能听懂的我都不会错过。每天至少听歌5小时以上也是我的例行功课作业, 有被关注到的选曲我都必须才好完整的乐谱,这样有助于编曲老师对编曲的取样!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我自己, 尔后对各类型音乐的认知度也大大提升。



Q

《迟来的爱》、《无言的结局》这两首在华人地区大受欢迎的畅销金曲,您在创作过程中有着怎样的灵感来源和背后故事?

A

在80年代,強势走红的原创音乐对市场的成就能力是非凡无与伦比的,瑞华唱片在当年只是个做B版为主的小型唱片公司,也因为《无言的结局》大红大卖!狂卷了整个东南亚华语唱片市场,瑞华唱片也因此主导了东南亚整个华语唱片市场的地位,瑞华也借势调整了对市场的经营策略理念,也一举上升转型成为A版唱片公司,也借此机会成为了A版唱片公会的一员。"李茂山"&罗时丰,一个在市场尚未崭露锋芒,而另一个完全是市场新人,二位也都是借了《无言的结局》的走红趋势!毫不费力的在音樂市场争取了一席之地,也走到迄今。除了《无言的结局》林淑容也是个造王者,若非她的神助力!他们二位也许在音乐市场星途上还须费劲费力,能不能走的顺遂还是个未知数,尤其是"李茂山",因为当年的"李茂山"也是新人,在台湾是没有任何唱片公司背景的。





《无言的结局》打开了李茂山走向华人世界的一扇窗,但《迟來的爱》才是让"李茂山"堂堂正正扬名歌坛的大门,而东南亚与中国大陆则是李茂山的真正福地,也与《迟来的爱》并行到迄今。李茂山在东南亚走红后,是以综艺形态进入台湾市场,当年是因为得到台湾幕后综艺界天王制作人(福隆综艺制作)"王伟忠"先先的赏识,也因此被其邀请加入"连环泡"主持团队,尔后"光美"唱片才开始发觉了他在台湾歌坛的潜力,也开始筹备发行他在台湾第一張闽南语唱片专辑《今夜又搁在落雨》,由黄敏老师担任词曲&专辑制作,我只是负责这首主打歌&专辑部分混音。加入“连环泡”之前,光美唱片对待李茂山的态度一点都不热衷的,所以说李茂山在台湾唱片综艺圈的成就,是凭着自己实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后来李茂山在台湾地区音乐唱片&综艺并行,也走得相当顺遂,曾与多位天王天后级综艺人搭档,共同主持过台湾殿堂级综艺节目,也继续在东南亚&中国大陆走红迄今,《迟来的爱》这首歌也是由与我合作过最多最紧密的编曲人张平福 (John Teo)老师完成编曲的。其实在写《迟来的爱》和《无言的结局》之前,我也创作出了《我怎么哭了》,这首歌也是我走出马来西亚, 走向华人音乐世界的通行证。我在创作《我怎么哭了》的灵感过程是模仿偶像邓丽君的音色韵律, 再加上我很个人化的音乐元素, 所以也就很自然的形成独成一格的作品。

年轻时的刘明瑞

Q

能否分享一两首您创作生涯中,您个人特别喜欢的作品及其背后的创作故事?‌‌

A

对于我的创作!我每一首作品都是有过程, 有故事元素,即使编曲音色也有故事元素。我是一位全职的音乐制作人,与音乐文字作者磨合契合度, 创造业绩, 扩大艺人的领域, 这些都是我的灵感动力元素。如果说高山先生是我的伯乐,那么他亦也是 瑞华唱片的大伯乐!若非与高大哥的缘分牽成,我肯定是无缘落脚在"瑞华"。姑且不论我会落在哪里, 但是落脚在"瑞华"是事实!而我自1980年起, 每年的岁末都会给瑞华创造年终业绩, 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业绩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传统春节专辑, 《说声恭喜你》 这类型的原创春节风,我是原创,音乐风格也是市场首创, 专辑除了在春节音乐市场销售很王炸!音乐风格也被大马春节音乐市场延续传承流传至今。



Q

在您的音乐作品中,通常融入了哪些独特的音乐元素或风格?

A

我是音乐人,也是位音响玩家, 追求极致音色也是我的音乐理想之一。西洋风,东洋风,中国风, 世纪风, 好音色我都会借鉴参考。



Q

您与哪些歌手或音乐人有过合作,这些合作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或影响?‌

A

我做音乐是喜欢从无到有, 也喜欢挑战!做新人歌手,或与音乐新人合作,这样的音乐领域才是我喜欢的, 因为这些成功领域才是我创造的。我合作过的知名歌手有很多, 有帮他们锦上添花的, 也有雪中送炭的, 我最大的印象和收获!就是帮他们创造了新领域, 尤其是罗时丰和陈美凤。罗时丰在1994年我创作和制作的《茫茫到深更》, 把其歌唱事业往上提了一大段至迄今!而我制作陈美风的唱片专辑, 也把她晋升为闽南语天后歌手。



Q

在您的音乐道路上,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或决定性的时刻?

A

我的音乐道路从来没有一曲走天涯的概念,我的转折点就是与不同领域的音乐人交流,再创造不同领域的代表作!我的决定是做音乐只有认真, 没有投机侥幸, 也没有捷径。尤其是进入了90年代以后,我更专注于闽南语唱片音乐歌手专辑的制作,创作新闽南语作品,一年维持在3~4首左右,但也有5成以上的市场领域命中力,磨合闽南语音乐新人的挑战也是我的重点目标,新作品重新带红罗时丰,余帝&林美美,及杨宗宪,陈美凤,伍浩哲等就是个例子,在陌生的领域里开创新领域,也是我从事音乐工作上最有成就的挑战!直到步入2000年后,再度转型进入数位音乐市场领域,重制完成了2千首以上的数位音乐作品。



Q

您在创作音乐时通常有哪些习惯或流程?有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或环境能让您更容易进入创作状态?

A

身为全职职业型的音乐人, 所以我的工作过程都不需要铺成, 在任何时间地点我都能进入我需要的状况!除了偷懒的时候以外。比如,我从事音乐制作的概念,即使是做Cover 专辑,我都是全力以赴!会用120%的音乐态度来对待它,无论是编曲和声,或是各类乐器音色与歌手诠释风格,它都是有着原创精神。林淑容是歌坛的千里马,在音乐风格上她有坚持,但也会尊重配合音乐制作人的概念,每回的合作我都能顺利完成音乐风格上的任务。




Q

作为马来西亚的音乐人,您如何看待大马音乐人对整个华语歌坛的贡献和影响?

A

在华人音乐市场上, 如果以区域划分马来西亚市场毕竟还是小众, 我们没有音乐推广平台, 也没有很专业的音乐经理人,我们的音乐要走出去, 还是要借助于大中华区的音乐推广平台, 毕竟音乐无国界,平台也是。马来西亚的音乐人在大中华区域能够脱颖而出的也是寥寥无几人, 所以也谈不上影响不影响!不过有耕耘还是有收获的。比如1982年马来西亚瑞华唱片和中国台湾飞羚唱片合作发行了林淑容在台的首张专辑, 也打开了我与中国台湾各个顶级音乐人合作的桥梁。在那个年代中国台湾也的确是大中华区华语音乐的摇篮, 从各类型音乐创作人&各流派编曲音乐人等, 也都是我从中学习和取经的方向。大马的天王天后都是走出了国门才形成的!即使音乐人也一样。 所以我们的唱片从业者真的是没有资格自豪!



Q

您如何看待当前音乐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哪些新兴的音乐风格或技术吸引了您的注意?

A

当前和之前的音乐都属于流行大轮回,尤其是在抖音平台面前更是在流行走一回!不管是哪一类的音乐风格, 只要能够流行, 就值得注意!当然, 前提是要人类能够听懂的音乐。



Q

作为资深音乐人,您认为新人应该如何适应市场变化,保持自己的创作活力?

A

其实万法是不离其宗的, 无论你是做音乐或是其他工作, 那也算是职场社会的一份子, 做人做事做音乐,目的都是要把工作业绩做好, 所以顺应市场也不是坏事。保持音乐创作的活力很简单!你的作品能被他人接受,那就是最好的动力。



Q

您在音乐生涯中有哪些特别的成就或难忘的经历?

A

每个人的一生经历当中都有事业黄金期, 或是潜(蛰)伏期,!也有很多音乐朋友在请教我的经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黄金期, 我只会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在做音乐制作, 至于所谓的潜伏期!当需要保养时, 就停下来充充电, 注满了就准备迎接新岗位。我的音乐生涯当中, 我经历过三个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中, 我依然交出亮眼的音乐成绩单, 即使直到进入2000年产业链转型期, 我的音乐态度依然没有被新兴市场瓶颈困住, 也都能达到我要的新领域。我的三个阶段是从华语音乐, 再到闽南语音乐, 一直到音乐产业链转型, 我依然前行, 做音乐我没有退缩。

刘明瑞与福建漳州著名闽南语音乐人庄海安(七郎)老师合影

Q

后续会有什么创作计划或者想要尝试的音乐风格吗?

A

2025我的音乐重心出发点会转往中国厦门, 有新的音乐使命, 有新的音乐任务!音乐态度也一样向前行。


在过去多年的音乐工作期间, 刘明瑞老师很荣幸的能和很多位不同领域的音乐人有过交流合作, 希望我们这次的访问也能让各位读者有新的收获,同时期待老师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作品问世,我们下期《小磊会客室》不见不散!


天生我材必有用!

         做人再难也必须活出一个态度。                       

————————————————

图片来源  |  网易云音乐  |  瑞华唱片

文案资料 | 小磊乐话    文字 | 统筹:小磊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视频号

重点推荐


Key recommendation 

of video number




         

重点

推荐

KEY
recommend

小磊乐话
一个人的音乐独白是一群人的忠实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