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招才引智效果显现
全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
2024年10月31日,数名新入职的年轻人在雄安雄才大厦前走过。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吸纳人才能力显著提升
以业聚人,以人兴业。产业是就业稳定器,更是岗位创造源。
从行业分布看,我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流入人口占比最高,为12.9%。此外,占比较高的还有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12.5%、11.7%、11.3%。
“这说明我省产业动能不断增强,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显著提升。”康辉说。
我省完善主导产业支持政策,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去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与京津共建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2条产业链呈现良好势头,安全应急装备、锂电池材料等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深入发展,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为各类人才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如果说向新向上的产业生态是人口净流入的硬环境,那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则是人口净流入的软环境,它既促成引进人,也保障留住人。
我省制定实施2024年要素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巩固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成果,创新提出16项“小切口”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更多企业用脚投票河北。2024年,我省新增A股上市企业5家,经营主体总量达889万户。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我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2024年12月14日,“2024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揭晓,石家庄上榜。近年来,石家庄锚定人才强市战略目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出15条人才新政,全力打造人才聚集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目前,全市人才绿卡持卡人数超11万人。
我省各地集中出台引才政策,用优质服务、优厚待遇招募人才、留住人才。雄安新区、保定先后发布了“雄才十六条”和“保才十八条”,唐山发布凤凰英才政策5.0版,邯郸印发《关于“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持续增强对各类人才吸引力。
河北各地求贤若渴、尊才爱才,让更多人才选择河北、留在河北,给河北带来创新活力。
一组数据印证了我省招才引智的效果。
从年龄看,流入人口以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占比为88.2%。其中,20-29岁、30-39岁两个年龄段流入人口比例分别为30.2%和27.4%。从受教育程度看,高学历人口占比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6.1%,其中大学本科占50.2%,大专占14.4%,硕士研究生占10.2%,博士研究生占1.3%。
此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也是影响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省城市更新改造持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县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三大提升行动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顺利完工,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吸纳人口能力稳步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
编辑:陈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