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悲秋 拥抱阳光
抑郁症高峰期的
“心灵自救指南”
秋天因景色萧瑟会使部分人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甚至焦虑、抑郁情绪,出现了“悲秋综合征”。我们如何识别和应对"悲秋综合征"呢?一起来看看!
01
悲秋综合征产生机制
悲秋综合征
秋天来临,草叶飘零,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人体生物钟也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使得情绪与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心理亚健康”一触即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患上“悲秋综合征”。
调查显示,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产生抑郁情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
02
悲秋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悲秋综合征”的表现多为情绪低落、精力下降、主动性减退、兴趣爱好减少、对很多事情的兴趣下降、饮食变差。
另外,很多人还会有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及大脑功能下降包括反应能力、记忆力的减退和注意力的难以集中等。
03
如何应对悲秋综合征
认知•解锁悲秋的心结
”抑郁情绪“≠”抑郁症“
秋季坏情绪高发,人们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但抑郁情绪并不一定等同于抑郁症,无需过度恐慌。
“悲秋综合征”不是疾病,只是季节性的不良情绪反应,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康复。
正确识别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
VS
抑郁症
性质:一种短期的情感反应。
多由生活压力、短期挫折等心理因素及环境变化触发。
性质:一种严重的、长期的精神健康障碍。
无特定事件发生,由遗传、生化、内分泌异常、心理压力及慢性疾病等引发。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会自行缓解。
持续时间:长期,通常持续至少两周更长时间。
影响程度:可能出现情感波动,无严重影响。
影响程度:显著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情感上的低落。
症状表现:除情感外,还伴随许多生理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自残倾向。
自我对话,调节情绪笑对生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缓解压力、丰富生活至关重要,要明白情绪季节性变化是正常现象,勿焦虑。
产生抑郁情绪,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也可通过分享、培养兴趣爱好、坚持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多彩,充满正能量。
拥抱悲秋,接纳坏情绪
尝试认识和接纳坏情绪,不要抗拒或压抑坏情绪,理解它们的来源,允许坏情绪的存在,接纳自我,任何坏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先不要否定情绪的存在,而是去感受情绪的存在,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反应,努力提升对负面情绪的承受能力。
用积极的心态拥抱这个迷人的季节,参与户外活动,与亲朋好友共度美好时光,在温暖的阳光下漫步,感受自然的恩赐。
行动•驱散悲秋的阴霾
多晒晒太阳
适当的日照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改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日光还能刺激大脑分泌褪黑素,调节睡眠作息,从而进一步改善情绪,因此多晒晒太阳。
适量健康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使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适度运动足以激发身体内在的欢愉化合物,从而使心境愉悦。同时,规律的身体活动也能强化免疫系统,降低压力水平,从而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健康饮食是维持身体良好状态的重要因素。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的正常运转和记忆力的保持。规律作息既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能让身心保持饱满的状态。
合理安排,学会放松
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避免过度劳累。当感觉状态不好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采用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如冥想、正念、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身体,减轻压力。
环境改变心情
环境对心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亮的环境能够给人带来积极的感觉,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可使用明亮的灯光改变室内环境。色彩斑斓的环境色能够为生活增添活力,可以增加彩鲜艳的装饰品或花卉,让心情也随之变得愉悦起来。
在交流中“借力”
在交流中学会“借力”是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经常保持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倾诉内心的困扰。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增加社交互动,释放压力,舒缓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非常必要,有助于尽快走出心理困扰,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教育健康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1)电话:69592971
(2)小北平台:工作台→心理平台→在线预约→选择可预约咨询师→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完成预约(咨询地点行政楼116,请提前10分钟到达咨询室)
04
感受秋的美好
秋,
是第二个春,
此时,
每一片叶子,
都是一朵鲜花。
——加缪
北金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做你的心灵树洞,倾听你的声音
bjkxinlizhongxin@163.com
联系电话:69592971
来源|学工处
编辑|董云阳
校对|王林萌 王译晨
审核|李蓉 聂延涛
监制|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