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纷争
科技
2025-01-24 17:17
辽宁
在动力电池行业,宁德时代(CATL)与中创新航(CALB)的专利纠纷已持续四年,累计诉讼金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争端,表面上是技术维权的博弈,实则是市场份额争夺的直接体现。自2021年7月起,宁德时代以专利侵权为由对中创新航发起首轮诉讼,索赔金额达1.9亿元人民币。此后,其诉讼频次与索赔金额逐年攀升,截至2025年1月,累计发起8起诉讼,总索赔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诉讼时机多选择在中创新航IPO筹备期或上市后关键阶段,被业内视为一种“战略性施压”手段。。2024年10月,中创新航首次对宁德时代发起反诉,指控后者侵犯其四项专利,索赔金额高达10.07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液冷模组技术的专利索赔金额达5.6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锂电行业单案索赔金额的纪录。2025年1月24日,福建泉州中级人民法院将审理宁德时代诉中创新航及小鹏汽车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案,索赔金额为9100万元人民币。这已是双方2025年开年后的第二起诉讼。宁德时代的部分胜诉截至2024年,宁德时代在六起诉讼中取得三胜两败的阶段性成果,累计获赔约1.44亿元人民币。例如,2024年福建高院判决中创新航赔偿5805万元人民币并停止侵权行为。然而,部分胜诉专利后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例如涉及防爆装置的两项专利,导致判决执行效力受限。中创新航专利的脆弱性中创新航用于反诉的专利中,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缺乏创新性”,面临无效风险。例如,液冷模组专利(CN201820895186.5)因与现有技术重叠,被判定难以支撑高额索赔。宁德时代的焦虑尽管宁德时代仍以36.8%的全球市占率稳居榜首,但其增速放缓(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2%),且面临车企自研电池的威胁。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通过自研技术逐步减少对外采购依赖,宁德时代亟需通过专利诉讼巩固其技术话语权。中创新航的野蛮生长中创新航以低价策略迅速崛起,2024年动力电池销售单价降至0.72元/Wh(较2022年下降27%),成功抢占广汽埃安、小鹏等客户。其全球市占率从2021年的2.7%升至2024年的4.8%,排名第四。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双方研发投入激增:2023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达183.6亿元人民币,中创新航为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尽管专利储备差距悬殊(宁德时代12828项授权专利 vs 中创新航3438项),但中创新航正加速追赶。历史上,宁德时代曾与塔菲尔新能源通过技术授权达成和解。若中创新航专利质量提升,双方或转向“边打边谈”模式,以降低长期诉讼成本。行业警示专利战暴露了行业的两大问题:技术同质化:核心专利布局不足导致“低水平内卷”;竞争策略单一:低价与诉讼难以构建可持续壁垒。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之争,不仅是技术护城河的攻防战,更是市场份额的生死博弈。在新能源行业“价格战”与“技术战”并行的2025年,唯有真正的创新突破,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联系VX:PVren21
长按图片添加微信
可加入储能交流群↓↓↓
老杨说储能
专注于储能领域,储能行业资讯,传未来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