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名中小学生假期受骗
民生
2025-02-06 18:04
河南
![]()
![]()
寒假期间学生群体在家使用手机机会增多
诈骗分子趁机利用“游戏”“明星”吸引学生
假期期间
班主任在工作群里接连发布防诈提醒
郑州已发生 15 起涉及中小学生诈骗案件
如何让孩子更安全地玩手机?
如何和孩子谈防止网络诈骗?
这个寒假,骗子“卷土重来”,全国各地已发现多例中小学生被骗的案子。受害人欣欣(14岁,学生)在家玩手机时看到添加的陌生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布追星中奖抽周边的二维码,其扫描之后进入一个群,群里有人指认这是诈骗群,随后有人自称“警察”。自称是“警察”的骗子邀请其进行视频通话,向欣欣展示伪造证件获取信任。随后,对方称欣欣母亲手机有陌生转账,要求检查其母亲手机。在对方的诱导下,欣欣查看母亲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随后对方哄骗其通过微信扫码转账,承诺核查完之后归还。此时,欣欣母亲前来索要手机,发现有向陌生人转账的记录,意识到被骗,共损失92081.58元。受害人小明(10岁,学生)在刷视频时,看到免费领取蛋仔派对皮肤的视频,便按视频提示添加了对方微信。当小明满心期待领取皮肤时,对方询问他是否未成年,称因小明是未成年人领取皮肤,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还威胁小明若不拿着父亲手机操作解冻账户,就报警抓其父母。惊慌失措的小明,在对方诱导下开启视频通话,把手机摄像头对准父亲手机,按对方要求查看微信、支付宝和手机银行账户信息,还将钱提现到银行卡。等对方挂断通话,小明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直到次日,其父亲发现钱少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被骗,共计损失8000元。有一天,有个陌生人通过闲鱼这个网站找到了19岁的学生,说想要买他的游戏账号,并让他加QQ聊天。这个陌生人给他发了一张看起来像是已经付钱的图片,并让大哥哥扫描一个二维码,说是用来帮助他更换游戏账号绑定的信息。但是,这个二维码其实是坏人设计来骗人的,它把大哥哥带到了一个假的客服页面。假客服告诉他,如果想要卖出游戏账号,就需要先交1000元作为保证金。他没有多想就照做了。然后,假客服又说因为一些错误操作,账号被冻结了,需要再转更多的钱才能解冻,并承诺所有的钱最后都会退还给他。于是他共转了17696元,但最后发现被骗了,钱和账号都没拿回来。- 骗子在视频平台或者QQ、微信以及游戏界面发布“出售游戏装备”“免费领取奖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诱骗学生添加好友
- 添加好友后,骗子向受害人强调“赠送”“不花钱”或“低价”等诱人信息,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易于操控的特点,哄骗、套路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 在转账后,骗子会要求未成年人删除聊天记录、转账短信等信息,等学生自己醒悟过来发现被骗,骗子便会将其拉黑。
有人以“低价代练”、“超划算充值优惠”、“免费送皮肤”等说辞诱骗你,编造各种理由让你转账汇款。建议1.与孩子约定好每天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2.平常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严禁在网络上发布、转发虚假消息,不要随便加陌生人联系方式,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3.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警惕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4.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来源:河南省教育厅、顶端新闻
![]()
![]()
![](/static/gotop.png)